长假如何“钱生钱”?把握最后交易日,实现 “人闲钱不闲”

289财经热点 2025-09-29 10:00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不少人已规划好出行或休憩的计划,但闲置资金可别跟着“放假”。由于金融市场于10月1日至10月8日休市,所以通过节前理财规划打理流动资金,避免资金“站岗”尤为重要。

投资者在节前最后几个交易日,掐准申购节点、合理规划闲置资金,就能让资金在假期持续创造收益。

一、短期理财工具:把握申购与操作时点

1. 货币基金:9月29日15点前申购是关键

货币基金收益稳定且流动性强,但根据部分活期理财产品的收益规则,在法定节假日前最后一个开放日申购或转换转入的份额,不享有该日和整个节假日期间的收益。也就是说,投资者最迟要在9月29日(星期一)15:00前完成申购,才能在假期享受收益,10月1日收益到账,享受假期收益不间断。

若错过该时点,资金将顺延至节后确认份额,假期无收益。因此,购买微信零钱通、支付宝余额宝等产品,需注意申购截止时间,避免资金闲置。

2.国债逆回购:灵活操作实现“多日计息”

国债逆回购安全性高,适合管理股票账户闲置资金。它的特点类似于短期贷款,投资者通过国债回购市场借出资金获取固定利息,借款方使用国债作为抵押进行融资,适合用于管理拥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

根据规则,9月29日操作1天期逆回购,可享9天利息(资金9月30日可用,10月9日可取);若选择7天期逆回购,则计息覆盖整个假期。

但要注意的是,9月30日操作逆回购的资金占用天数为7天,获得的利息却仅为1天,性价比大打折扣,建议投资者提前布局。

3. 按日计息理财产品:灵活与收益兼顾

银行按日计息产品需在9月29日前买入,30日确认持有,假期收益稳定,它的收益率约1.5%-1.6%,适合短期资金配置。同时,通知存款作为一种稳健的理财方式,具有保本的特性,7天期利率约为0.65%,高于活期存款,投资者可以设定在10月9日到期取出。

二、中长期理财选择:平衡收益与流动性

1. 短债基金与同业存单基金:票息收益不间断

短债基金和同业存单基金底层资产为债券,假期仍计息。

如果错过货币基金申购,可在9月30日15:00前买入短债基金,持仓债券假期也有票息收益,收益通常会在节假日后首个交易日的基金净值中合并体现。

同业存单基金持有7天以上免赎回费,适合中长期闲置资金。

2. 银行低波理财:需关注募集期与起息日

部分银行推出节前专属理财,但选购时需重点关注产品募集期和起息日,因为部分节前发行的产品募集期太长,甚至覆盖整个假期,节后才开始计息,导致资金闲置损失收益。

所以,建议选择节前起息、封闭期短的产品,避免收益稀释。

三、组合策略:一份资金,双重收益

投资者可通过“国债逆回购+场内货币基金”组合提升收益,实现“一份本金、双倍收益”。

步骤一:9月29日操作1天期逆回购,锁定9天利息;

步骤二:9月30日将回笼资金买入场内货币基金,计息覆盖整个假期。

四、风险提示与操作建议

总体而言,国庆中秋长假是优化资金配置的黄金窗口期,投资者需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资金使用计划,灵活选择短期理财工具或中长期产品,避免资金闲置。

建议短期闲置资金优先选择货币基金、国债逆回购等低风险品种,中长期资金可布局银行低波理财。保守型投资者,优先配置货币基金、固收类等安全性较高的产品,稳健型投资者,可选择“固收+”产品,平衡风险与收益。进取型投资者,可适度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博取更高收益,但需做好风险承受准备。

投资者需关注以下方面,避免出现理财决策偏差:

第一、流动性。部分产品存在申赎限制、封闭期设置等条款,可能导致资金无法及时取用。投资者需提前梳理假期资金使用需求,匹配产品流动性特征。其中,货币基金单日快速赎回额度通常为1万元,建议分散配置至2-3个产品,兼顾收益与应急需求。与此同时,A股休市期间港股通关闭,需提前调整持仓。

第二、市场波动。债市波动可能拖累固收类产品净值,混合类、权益类产品则易受股市行情影响。具体到逆回购,它的利率可能随资金面变化波动,建议在9月29日盘中择机操作。

第三、条款风险。投资者需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认产品的投资范围、风险等级及收益计算方式,关注申购截止时间、募集期等产品规则细节,在匹配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投资需求的前提下理性选择,确保收益最大化。

南方+记者 黎华联

编辑 童慧 王瑾
校对 符如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