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业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铁板一块”正在被打破。
近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称,信用卡透支利率收取标准由“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至万分之五(年利率12.7750%-18.2500%)”调整为“日利率0%-0.05%,按照单利算法近似折算年利率为0%-18.25%”。
该行表示,将根据持卡人的资信状况、用卡情况等动态调整日利率水平,调整后日利率不超过0.05%。
分析认为,在信用卡业务处于调整期的严峻现实情况下,信用卡应该考虑用好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的政策,灵活确定信用卡产品利率,为持卡人提供息费和额度适中、特色鲜明的信用卡产品,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打破行业“默契”
当前,各家银行信用卡透支利率普遍维持在0.05%。
所谓信用卡透支利率,是银行对持卡人未全额还款部分收取的利息费用。举例而言,持卡人小明刷卡消费1万元,但在账单到期他选择了只还1000元,那么他的利息就是以10000万元入账,按照信用卡透支利率每日计算利息,当前市场普遍的利率水平为每日万分之五,即年化18.25%左右。
早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为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信用卡透支利率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自主协商确定,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限和下限管理(即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
尽管政策允许利率下限突破此前0.035%的隐性门槛(即日利率万分之三点五),但在实际执行中,多数银行仍以0.05%为基准,仅对优质客户提供阶段性折扣。
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拟对《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等4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修改,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删除“对信用卡透支利率实行上限和下限管理,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的表述,赋予银行更大定价自主权。此外,删除发卡机构调整信用卡透支利率、免息还款期等标准需提前60天向人民银行报告等规定。
“从理论上可以按照0利率标准为客户定价,目前多家银行定在了日利率0.035%,即在原透支利率0.05%/日标准上打七折的水平。” 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表示。
据董峥观察,业内只有昆仑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中全面采取透支利率市场化政策,各个产品的透支利率均为0.04%/日。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在业务中采取这项政策时比较谨慎,市场中也仅有一两家银行发行过透支利率打折的产品。
记者查阅昆仑银行的信用卡章程发现,该行信用卡透支日利率为万分之四(近似折算年化利率不超过14.64%)。
不过,截至 2024 年末,昆仑银行累计发行信用卡30.16万张,相较光大银行信用卡累计客户5200.88万户的数据,影响较小。
此次光大银行开始打破行业的默契。资深信用卡专家董峥认为,信用卡业务开始触碰到透支利率市场化定价这个“禁区”,也就是说透支利率不再固定不变为0.05%/日,而由发卡银行依人而定。不过由于长期习惯,上限则不会超过0.05%/日。
0利率可能吗?
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对于持卡人来说,信用良好的持卡人将能够获得更优惠的利率,而信用状况较差的客户则可能面临更高的借贷成本。
但信用卡透支利率定价调整“是一个较慢的过程”。光大证券研报曾指出,信用卡这类C端业务,由于单户授信额度有限,客户更多考虑的是便捷性,用卡黏性较大,对利率敏感度较低,政策不足以驱动信用卡透支利率明显下行。
董峥认为,随着多家银行开启透支利率市场化的举动,行业转型开始步入了深层次改革阶段。
实际生活中,持卡人对于信用卡使用会选择全额还款、分期还款、最低还款等多种策略方式还款,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定价后,对于全额还款的持卡人影响不大。“但是给了他们个性化定价的选择,这也是针对优质客群开展差异化经营的一种举措。”董峥表示。
但对于选择最低还款方式、分期还款,或者偶然出现的资金周转困难的持卡人来说则是利好。“通过落实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政策,发卡银行可以对用户根据其信用记录、用卡及还款情况,为持卡人实行差异化的透支利率,打破原有固定化的透支利率定价规则,让优质持卡客群可以获得较低的贷款利率,为信用卡市场注入了活力。”
专家预测,未来信用卡利率将呈现“两极分化”——头部银行通过低利率争夺优质客群,中小银行则聚焦区域市场或特色场景。
信用卡透支利息是银行信用卡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当前,信用卡市场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15亿张,与上季度相比减少600万张,较去年末减少1200万张,而较最高位的8.07亿张下降11.4%,目前已连续11个季度下滑。
与此同时,面对银行消费贷、互联网金融平台、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产品,信用卡透支利率偏高,优质客户不愿主动透支信用卡。
董峥认为,在信用卡业务处于调整期的严峻现实情况下,信用卡业务应该考虑借助政策从调整贷款利率的角度入手。“既然权益问题已经很难对信用卡差异化经营产生作用,不妨重新审视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政策,从中寻找到一条困局的破解之路。”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建议,银行信用卡中心用好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的政策,灵活确定信用卡产品利率。“为持卡人提供息费和额度适中、特色鲜明的信用卡产品,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但对于持卡人而言,在申请信用卡时需对比利率条款,关注年化利率而非仅日利率,同时避免过度透支,未来随着透支利率市场化后,透支成本差异可能扩大,理性消费是关键。
链接
信用卡透支利率的政策演变
从我国监管政策脉络及实际执行情况来看,信用卡透支利率大致经历了统一定价、有上下限的区间定价、放开价格管制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固定利率时期。1999年人民银行颁布《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贷记卡透支按月记收复利,透支利率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统一定价模式;
第二阶段,区间管理时期。2017年初起实施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取消了信用卡透支利率统一标准,实行透支利率上限、下限区间管理,规定“透支利率上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透支利率下限为日利率万分之五的0.7倍”(折合年利率为12.78%—18.25%);
第三阶段,全面市场化时期。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通知》进一步取消了信用卡透支利率上下限管理,信用卡透支利率完全市场化。同时,对消保工作也进行了更为细化的要求。
南方+记者 黎华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