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副主任石红莉率调研组到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调研工作。
据悉,成立一年半来,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完成13部国家法律草案、28部省级法规、24部市级法规的意见征询,开展意见征询座谈会80余场,其中涉港澳专场座谈13场,征集意见建议2500余条。同时,建立起涵盖98个立法征询单位、275名立法联络员、1409名立法信息采集员的意见征询联系网络。在协同港澳方面,聘请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南沙粤澳发展促进会、香港工会联合会、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等13家单位为联系点立法联系单位及8名港澳人士为立法联络员,构建起粤港澳三地联动的立法意见征集工作网络。
香港籍立法联络员叶文悦指出,南沙正成为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的“首选地”,法治环境的优化增强了港澳人士在南沙安居乐业的信心。澳门籍立法联络员朱咏姬表示,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港澳居民参与国家立法提供了高效平台,是粤港澳规则衔接的“润滑剂”。
调研组对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成效给予肯定。石红莉指出,联系点立足湾区实际,在拓宽基层群众参与立法渠道、推动港澳人士融入国家法治建设进程方面探索了有效路径,希望进一步优化意见征集与反馈机制,把基层声音、湾区需求更精准地传递到国家立法机关,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南沙区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表示,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将认真贯彻调研组提出的指导意见,立足毗邻港澳优势,突出湾区特色,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社情民意“连心桥”,着力提升立法建议质量,致力打造具有南沙特色的高水平国家立法“直通车”。
南方+记者 张翊伟
通讯员 吴海章 谢依庭 刘美园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李嘉益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