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风“桦加沙”登陆在即,广东保险队伍提前排查、防风防灾
超强台风“桦加沙”步步紧逼,防风防灾进入关键阶段。
在江门、阳江等沿海高风险区域,广东保险业大批工作人员下沉一线排查隐患、协助防御。南方+记者跟随保险队伍深入企业工厂、田间地头与社区街道,记录下台风来临前这支“防风力量”与时间赛跑的身影。
9月23日15时,江门暂时风平浪静,但紧张的防台风氛围已弥漫。人保财险江门市分公司工作人员赶到广东彩艳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副总经理陈惠明正带领员工开展最后的布防。按照保险公司此前给出的防灾建议,车间内的货物已全部垫高垫底,每个仓库都加装了挡水板与水淹报警器,厂区露天广告牌也完成拆除。
“挡水板、水淹报警器都是保险公司免费提供的,一旦积水超过5厘米就会自动报警,我们能第一时间启动抽水泵,货物就能及时避免浸水损失。”陈惠明指着仓库内的预警设备说,整个园区共安装了9个水淹报警器,有了这层防护网,晚上睡觉都踏实多了。
陈惠明口中的水淹报警器,是一种监测水位的物联预警设备,正被广东保险业大量推广用于防灾减损。9月23日,广东省保险业协会发布《关于启动全省水位监测设备预警应用的通知》,推动全省1152处水位监测设备实现信息共享,为各地应急工作组提供实时水位数据支撑。
同日傍晚,江门台山市广海镇的晚霞铺满天空,连片稻田泛着翠绿,一派宁静景象下,却藏着农户的担忧。
“水稻再过两个多月就成熟了,现在正是拔节孕穗的关键期,要是被水淹久了,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种粮大户冯承志望着自家稻田,满脸焦急。他坦言,水稻有一定抗风能力,相比台风的影响,洪涝对它的威胁更大,“能不能及时排掉田间积水,直接关系到今年的收成”。
广东人保财险江门市分公司台山支公司经理助理甄翠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联系农服公司,对农田周边排水沟渠展开全面清理疏通,同时备好抽水机等应急设备,解了冯承志等农户的燃眉之急。
“农业生产抗灾能力较弱,一直是我们防御的重点领域。”甄翠介绍,当天广东保险业多支农险队伍同步行动:有的深入果园,帮果农加固果树、抢收成熟果实;有的奔赴养殖基地,协助养殖户抢收金鲳鱼等水产。
夜幕降临,防风排查工作仍在持续。
9月23日21时,阳江市江城区一处居民区里,人保财险阳江市分公司理赔中心车险分部经理张家顺正忙着“扫街”排查。“这片区域地势低洼,是出了名的易涝点,之前多次发生水淹车事故,我今晚的任务就是通知车主挪车,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他解释道。
科技的应用,让这项工作变得高效。张家顺打开手机,登录公司APP,对着车牌号轻轻一扫,车辆承保信息便即刻显示,点击发送就能将“您的车辆处于台风高风险区域,请及时挪车避险”的预警短信一键送达车主。若该车由其他保险公司承保,他会通知对应承保公司接力跟进预警,确保“不漏一车”。
早在9月21日,广东保险业已启动车险大灾互认应急机制,打破保险公司“各自为战”的壁垒。张家顺介绍,仅阳江一地就划分了34个防风片区,人保财险阳江市分公司负责其中8个片区,联合其他保险公司开展统一防御、统一施救、统一查勘、统一定损,“协作模式让防风效率翻倍”。
这样的“扫街”任务还覆盖大型地下车库、低洼涵洞等多种易涝点。
截至目前,广东省保险业对1143处易涝点开展重点排查,明确“积水20厘米即强制拖车”的联动处置机制。全行业已统筹调配救援车辆3325台、抽水泵等设备6106件,协调342个保全场地可容纳近2万台车辆临时停放。
采写:南方+记者 张艳 发自江门 阳江
拍摄:南方+见习记者 赵子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