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不动,“蚯蚓腿”又丑又痛?微创新技术帮您摆脱它!

中山六院 2025-06-18 18:09

打工人不语,只一味长坐不起

腿上先是出现小血丝

然后慢慢爬满“小蚯蚓”

青筋爆发得很有活力

那怒放的生机

痛楚难以忘记

嗷嗷嗷

原来下肢静脉曲张了

长期忽视

小蚯蚓还会变成“大蟒蛇”

可把人愁坏了

我院介入科主任张波主任医师表示

饱受静脉曲张困扰的患者

可以尝试微创射频消融

下肢静脉曲张:

“我”很憋屈但疼痛很嚣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静脉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

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静脉壁薄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长期站立或久坐等。

静脉曲张原理

患者常感到腿部沉重、酸胀、疼痛,甚至会出现皮肤瘙痒、色素沉着,严重者还会出现溃疡,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静脉曲张患病情况分等级,可以对照自查

C0级:有症状(下肢沉重或酸胀感),外观没有明显表现。

C1级:毛细血管扩张,有网状静脉可见。

C2级:出现浅静脉曲张,可以见到迂曲有蚯蚓状的静脉。

C3级:出现静脉性水肿,常表现为踝部的可凹性水肿。

C4级:皮肤营养性障出碍,现色素沉着、湿疹、皮肤硬化等症状。

C5级:皮肤改变伴有愈合性溃疡。

C6级:皮肤改变伴有活动性溃疡。

C0和C1级一般观察或保守治疗,C2至C6级需要进一步治疗。

射频消融——微创治疗的“新星”

总会到一个程度,保守治疗效果不好,传统手术创伤大,进退两难,射频消融微创治疗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

该手术通过射频能量作用于病变静脉,使其闭合,从而达到治疗静脉曲张的目的。

手术时,医生将一根细小的导管插入病变静脉内,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病变静脉壁,使静脉壁加热、收缩并最终闭合,全程在麻醉下进行,30-60分钟完成手术,术后即可下地行走,无需长时间卧床休息。

其具有突出的优势:

(一)微创性

射频消融手术仅需在皮肤上开一个微小的穿刺口,无需传统手术的大切口,恢复时间短,不影响腿部美观。

(二)安全性高

射频消融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可以精确控制射频能量的输出,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同时,手术过程中实时引导,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病变静脉的位置和状态,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三)效果显著

射频消融能够有效地闭合病变静脉,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液回流, 见效快、效果好。

术前静脉曲张

术后一周

术前

术后穿弹力袜

术后一周复查

术后护理——助力快速康复

术后护理对于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术后护理要牢记:

(一)穿着弹力袜

弹力袜可以对下肢静脉施加适当的压力,促进血液回流,预防血栓形成,同时也有助于减轻腿部肿胀。

(二)适当活动

术后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腿部活动,如散步、抬腿等,以促进血液循环。但也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手术部位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三)观察伤口

术后要注意观察穿刺点的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如果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四)定期复查

术后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医生会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或提供进一步的康复指导。

下肢静脉曲张色素沉着,局部溃疡

术后一周溃疡逐渐愈合,足踝部色素沉着已消失

每天多点注意,静脉曲张远离你

1、着装选择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最好穿弹力袜、宽松衣物,尽量穿低跟鞋。

2、避免长时间站立/坐着

即使稍微挪动双腿也有助于促进血液流动。

3、抬高双腿

将双脚抬高有助于血液流向心脏。将双脚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3-4次/天,每次约15分钟。

4、定期锻炼

通过步行等锻炼帮助改善腿部血液循环。

5、控制体重

降低体重,减少静脉内的压力。

6、控制饮食

宜吃低脂肪、低热量食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忌吃高盐、粗糙、坚硬、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防便秘。

7、戒烟

吸烟能使血液黏滞度改变,血液变黏稠,易淤积。 

本文指导专家

介入科  张波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介入科主任。

学术任职: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介入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介入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放射专委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门脉高压微创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领域:从事肿瘤及血管性疾病介入微创治疗工作近20年。擅长肿瘤性疾病、血管性疾病及妇产科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建立了以介入肠梗阻导管–肠道支架为主要手段的微创治疗恶性肠梗阻模式,并向基层医院普及,惠及数千名患者。

科研成果:近年来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高水平期刊收录2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3项;牵头开展了2项多中心RCT临床研究。连续主办了4届“中山大学消化道介入论坛”及4期国家级继续教育“胃肠道疾病介入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将胃肠道介入技术向基层医院普及,已惠及数千名患者。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肿瘤与血管介入专科门诊、下肢静脉曲张专科门诊)

感谢李丹对本文的支持

责任编辑:张婷婷

初审:戴希安

审核:乐虞莹、简文杨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供稿科室:介入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