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深圳报道
文化创新不仅能激发传统文化生命力,如今,它还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文明对话的新渠道。
近年来,网文、网剧、网游等新载体蓬勃发展,成为中国文化出海的“新三样”。而且伴随着“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文化“新三样”这些新载体能够以创新的形式表达,将“中国符号”融合国际叙事,使全球用户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它就是把中国文化装入具象化的游戏产品中的成功尝试。游戏一经上线,销量就突破3000万份,海外玩家比例更高达35%。不少分析认为,《黑神话:悟空》有望为中国文化出口探索新的路径。
5月27日,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数智赋能文化贸易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行。论坛汇聚了政府、学界、产业界嘉宾,他们共同描绘了数字时代文化贸易创新发展的新图景。论坛不仅聚焦已经取得了很大商业成功的网游、网文、微短剧,还关注了近两年刚刚崭露头角的大空间沉浸式互动体验产品形态,它们为数智技术赋能文化出海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传统文化焕新助力文化产品“出海”
以网文、网剧和网游为代表的“文化新三样”,带动中国文化服务出口增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连续四年超千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挖掘文化产品的出口动能,成为国内各大企业要面对的共同命题。人们也逐渐发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只要消费品承载着文化符号和文化内涵,其附加值就能得到提升。当前,很多带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化产品,乘着科技和创意的东风加速“出海”。
“以游戏为载体,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论坛上,三七互娱党委书记、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军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深耕海外市场十几载,三七互娱不断挖掘中国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游戏创作的各个环节。
以三七互娱研发的古风模拟经营手游《叫我大掌柜》为例,它以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背景,围绕宋朝商贸文化的内容进行游戏设计,从故事剧情、场景到服化道,巧妙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谈及这一例子,杨军表示,游戏出海本身也是基于IP内容,通过这几年不断与海外交流的经验,公司逐步打造出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原创IP,这些题材在海外都有很好的传播效果。
其实不仅是游戏,潮玩玩家们也在融合传统文化方面做足了功课。以泡泡玛特为例,此前它就曾推出西游、十二生肖、宫廷瑞兽等系列产品。泡泡玛特国际集团副总裁陈晓芸曾表示,未来3年,泡泡玛特将持续发布与传统文化和非遗相关的联名产品。
在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旭东看来,文化服务贸易的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故宫已有605年的历史,它不仅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杰作,更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载体。时至今日,它仍以多种方式向全世界展示其巨大魅力。王旭东以打造“数字故宫”举例,称其激活了历史记忆,以数字化的方式展现历史文物。
“这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智能化时代,必须专注时代给予的机遇,利用数智技术服务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以及活化。”王旭东表示,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故宫博物院必须要抓住机会,将这些数字技术与业务进行紧密结合。
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升级
随着越来越多传统文化典籍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以影像、游戏等新的文化形式走入千家万户。如何通过技术进行内容创新,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性表达,仍是业界重点关注的话题。
“在AI时代,高品质的内容和数据其实非常稀缺,接下来还要研究,如何才能训练AI,更好地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认为,数智技术极大地改变文化产业。首先是,生产模式变革,因为数智技术极大提升了摄取、处理和生成各种文化元素的能力;其次,在创作模式上,AI不仅能辅助网剧和网文的翻译水平和效率,还能通过学习海量文化作品迅速提升创作能力。
事实上,数字技术在培育文化新业态、激发传统文化产业活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们身边,数字技术也与更多文化产品进行结合,形成更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比如深耕文旅行业十五年的华强方特,近期就以“文化+科技”的方式诠释中国故事。
围绕“中国梦”题材,华强方特打造沉浸式游乐体验的“美丽中国三部曲”——讲述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主题园”、体现光辉革命历程和伟大改革成就的“复兴之路主题园”及描绘祖国未来宏伟蓝图的“明日中国主题园”三大系列园区。
通过与科技结合使文旅产品得到更好的展现效果,一直是华强方特关注的重点。早在2007年,华强方特就用沉浸式仿真技术打造了国内首个高科技主题乐园,优化文化娱乐体验,成为各地文旅标志场景,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我们拥有600多项国内外专利,研究攻克包括VR、AR、虚拟交互控制系统等多领域的核心技术。”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兼华强方特动漫董事长尚琳琳说。
“数字文化+”多产业融合态势初见雏形,也在赋能文化产业提质升级。
在数字文化产业领域狂飙的广东,一支2.5万亿元规模的“文化粤军”已然崛起。广东是全国文化产业第一大省,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2.5万亿元,约占全国1/6;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日益壮大,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9150亿元,增长10.5%,在数字创意、动漫游戏、网络视听、数字文化制造等领域形成较强竞争优势。
本届文博会上,广东重磅出台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提出一揽子87条政策措施,覆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等6个领域,全力激活广东文化产业市场潜力、投资热力。一系列的政策下,岭南文化有望继续焕发出与时俱进的夺目光彩。
(编辑:和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