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仍处于流行期!广东省名中医推荐4款预防食疗方

广东健康头条 2025-02-14 18:11

随着假期结束,学生返校、务工人员返工进入高峰期。广东省疾控中心提示,当前流感仍处于流行期。春季处于冷暖交替的关键时期,气候多变、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如何运用中医理念方法进行居家自我调护,预防流感或者促进康复?广东省名中医、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洪敏介绍,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扶正祛邪,调理体质,纠正人体气血阴阳偏颇,增强正气,提高免疫力,是防治流感的关键。药食调理方面,推荐无花果煲老鸭、黄芪党参煲猪腱子汤、五指毛桃乌鸡汤、菊玫饮等4款食疗方。

立春时节,春寒料峭,地表积累的寒冷能量并未立即消散,风邪盛行。洪敏说,正如俗语“春捂秋冻,杂病不生”,要注意保暖,外出时注意戴帽子、围巾,避免头部和颈部受寒,不能过早减衣。

同时,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伤正气,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而舒展的运动,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药食调理,同样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洪敏介绍,立春时节,气候干燥,易伤肺阴,对于阴虚体质,或有咽干咽痒、口干、痰粘难咳、干咳等症状的人群,要注意补充滋阴润肺的药食,如雪梨、银耳百合冰糖汤、柠檬蜂蜜水、麦冬、沙参、玉竹等煲汤。对于气虚体质、平素易感冒、气短乏力等人群,可以选用补益肺气的药食,如黄芪、党参、西洋参等煲汤或煎水当茶饮,家庭可备用玉屏风颗粒等中成药。

春季气温逐步回升,湿气易随之蒸腾。”洪敏说,对于痰湿体质,易腹胀脘闷、消化不良、大便稀溏、舌苔厚腻等人群,要注意选用健脾祛湿化痰的药食,如薏苡仁、茯苓、扁豆、五指毛桃等。春季阳气升发,还可适量食用疏肝理气、畅达气机的药食,如香椿、玫瑰花茶、佛手等。

在穴位保健方面,可用热水冲洗大椎穴1-2分钟,或进行刮痧、按摩,鼓舞阳气,预防感冒。位于颈部后方的风池穴,按摩可缓解头痛、鼻塞等外感症状。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保健要穴,艾灸或按摩可增强免疫力。用丁香、木香、白芷等药材制成香囊,佩戴胸前,可以起到芳香辟秽、去除浊毒的作用。

上述方法只是流感流行期间的预防调护建议,不构成治疗措施,若有鼻塞流涕、畏寒甚至发热等不适,请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洪敏提醒道。

■4款食疗方推荐

无花果煲老鸭:无花果15克、老鸭半只、生姜15克、大枣3枚;功效:滋阴润肺;适合人群:咽干咽痒、咳嗽无痰者。

黄芪党参煲猪腱子汤:黄芪15g、党参15克、大枣3枚、生姜2-3片、猪腱子肉500克,煲煮1-2小时;功效:补益肺脾之气,固表防邪;适合人群:易感冒者。

五指毛桃乌鸡汤:五指毛桃50g、乌鸡1只、黄芪10-20g、茯苓10-20g,煲煮1-2小时;功效:健脾利湿;适合人群:易腹胀脘闷、消化不良、大便稀溏者。

菊玫饮:玫瑰花5克、菊花2克、陈皮3克,泡水代茶饮;功效:调肝理气;适合人群:情志不畅、心情抑郁者。

南方+记者 汪祥波

通讯员 陈燕

编辑 钟烜新 张志超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