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年万象新,蛇年首个工作日,白云区以一份沉甸甸的“年报”,宣告一个经济大区的强势崛起:2024年GDP突破3000亿元大关,迈入全市经济第一方阵。
看体量,白云GDP达3156.37亿元,位居广州全市第四。3000亿是全国区县经济排名的一条分水岭。截至2022年,我国GDP突破3000亿的市辖区、县级市不足30个。即便是地级市,3000亿元的体量在2024年已可排到广东省中游位置。
看速度,2024年白云区全年经济增长5.2%,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第一!高于过去三年4.2%的年均增速,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的经济增速。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需奋进。二次创业再出发,白云区要为城市发展大局“多挑担子、多作贡献”。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推出《白云经济“年报”系列快评》,深入剖析白云区经济发展的亮点与成色,共同探讨数字背后的白云范式。
当法国翰吉斯市场的基因注入白云区,这又将是一次教科书式“流量”运营实践。
去年,总规划用地达2000亩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落户钟落潭镇,这是近年广东省投资最大的“菜篮子”工程项目,白云史上最大的涉农项目。“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供应链构想走进现实。
为何选择落户白云?因为这里有极致的流通效率——坐拥超级航空枢纽,项目选址邻近白云国际机场,且被多条高速公路环绕。与世界最大的法国翰吉斯市场的区位条件极为相似。
年报的数据,再次印证白云“顶流之城”的地位。
在白云,你可以感受每3分钟就有一架飞机起降的“中国速度”。2024年,白云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636.9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白云全区航空客货运周转量238.16亿吨公里,同比上涨21.2%。其中,客运周转量151.68亿吨公里,同比上涨25.3%。
谁掌握了超级枢纽,就掌握了重构全球要素配置的战略支点。
今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有望建成投用,白云机场将成为全球最大单体机场,将形成年1.2亿人次的吞吐能力,相当于每天运输33万人的超级流量池。
2024年,从广州国际港出发的广物中欧班列累计发运56420标箱,发运货重约31万吨,发运集装箱货值约147亿元。
但流量不等于留量。坐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港、广州站、白云站“四大枢纽”,白云如何接住“泼天的富贵”?
破局之道,在于依托四大枢纽构建“流量池”,依托“一园两城三都四区”十大平台打造“转化器”。
“枢纽+平台”置于一张蓝图上,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区,形成“要素集聚—产业升级—价值裂变”的闭环。
白云新城的蝶变演绎着“枢纽+平台”的空间重构:2024年,白云新城围绕航空、时尚、轨道交通等产业类型开展精准招商。如今,20余栋总部大楼集聚南航总部、中航油南方总部、广州铁路投资建设集团、丹姿美研总部等一批龙头企业,与30公里以外的白云机场形成一条“港城一体发展轴”。
恰如虹桥机场带动上海枢纽经济,这种“枢纽能量—总部经济—产业集群”的传导链条正重塑白云的发展磁场。
地处“四大枢纽”辐射交汇中心的广州设计之都,2024年迎来39栋大楼封顶,超86万平方米优质产业载体建成,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设计产业集聚园区;累计吸引超400家优质企业进驻,园区产值达800亿元。
从城市枢纽跃升枢纽城市。今年,白云区将着力从两方面做强做大港产城融合发展区。
一方面,推动枢纽能级大跃升,保障白云机场三期建成投用,加快国际商务合作区等建设;推动广州国际港二三期开发、白云港规划建设,积极畅通机场到铁路港再到海港的物流大通道。
另一方面,围绕枢纽建设“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平台,全年出让产业用地面积超400万平方米,广州民营科技园、广州设计之都营收分别突破2400亿元、1000亿元。
当“四大枢纽”吞吐全球要素,当“一园两城三都四区”十大平台孵化产业新势力,来自大湾区中心的引擎轰鸣,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的注脚。
相关阅读
3156亿背后,“幸福参数”知多少?|快评白云经济“年报”③
评论员 谭超
拍摄 南方+记者 梁文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