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五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第三次大会。会上,票决出五华县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共十项,分别如下:
一、提供老年人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服务和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持续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超过40%,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提高到65%。做好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
二、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提高低保、特困人员补贴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城乡社会救助差距,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低保标准的比例达到77%以上,城乡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当地现行水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兜底线、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强化临时救助“底中之底”功能,精准实施临时救助。加强其他救助站、镇、村的沟通协调,及时通报受助人员情况、协助镇、村做好受助人员安全护送返回工作。提高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202元、270元提高到209元、280元。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保障水平,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省定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2295元提高到2375元,散居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从每人每月1484元提高到1536元,集中供养、散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分别按照集中供养、散居孤儿的保障标准执行。
三、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推动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建设一批“就业驿站”,提供就近、灵活、便民的岗位推荐、政策落实等服务,构建家门口就业服务圈。按照《广东省就业驿站建设指引》的通知,2025年新建一个就业驿站,进一步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全县预计募集就业见习岗位200个(具体任务数市人社局未下发)。
四、提升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和提高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标准。推动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构建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共享机制,实施镇、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提高村幼儿园的保育教育水平。打造1个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牵头的幼儿园共同体,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从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生均拨款政策向特殊教育倾斜,惠及残疾学生超1100名。
五、提供孕产妇的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免费为5000(预估)名孕妇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免费为5000(预估)名新生儿提供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
六、选聘医疗专家帮扶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和完善居民医保激励机制。聘请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退休医生到华城镇中心卫生院担任首席专家,聘请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退休医生到安流镇中心卫生院担任首席专家。完善居民医保激励机制,鼓励居民连续参保,对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4年的参保人员,之后每连续参保1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3800元。鼓励居民加强健康管理,对当年未发生居民医保基金报销的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次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3800元。两项激励额度可累加。连续参保激励和零报销激励累计提高总额不超过所在统筹地区大病保险原封顶线的20%。
七、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抽检力度和开展放心消费活动。开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放心重点行动和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效能,开展“放心消费承诺”创建活动单位37家,其中:放心消费承诺商家27家(其中农贸市场1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商家10家。开展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放心重点行动和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效能,全年完成食品安全抽检量每千人4.5批次,全年完成食品安全抽检3973批次;完成食用农产品快检的集贸市场15家,全年完成快检36840批次。
八、提供更加普惠专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充分利用五华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心理辅导站,组建专兼职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向青少年免费提供心理疏导、心理辅导等服务。加大12355热线宣传,完善12355线下阵地及队伍建设;完善个案及团辅活动,向青少年免费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等服务。
九、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新增镇级污水管网7.1公里,新增乡镇污水处理能力0.7万吨/日。
十、县城风貌提升项目。对五华县水寨镇进城大道至县政府、谷城医院至奥体中心、员瑾堤至罗湖堤等三条主街道,全长约12.7公里,进行街道两旁的商户招牌改造、广告牌整治改造、沿街建筑和构筑物统一风貌管控(含外立面微改造)、行道树补种和绿化提升、灯光灯带亮化完善等整体风貌提升,基本完成三条示范主街风貌提升工作。
南方+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周扬 曾文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