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病
是一种罕见的脑血管疾病
发病年龄呈“双高峰”特点
(5~10岁和30~40岁)
脑血管搭桥手术
是目前治疗烟雾病的主要方式
但儿童的手术难度
是“天花板”级别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二院”)神经外科佟志勇教授团队成功完成华南首例儿童烟雾病脑血管序贯双吻合术,通过毫米级精准操作,为9岁萱萱(化名)重建了大脑血管通路。
广卫君了解到,2025年3月,家住湖南邵阳的萱萱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后昏迷,当地医院检查发现为脑室出血,怀疑与烟雾病有关。
为进一步治疗,家人带萱萱转至广医二院。经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最终确诊为“烟雾病并发脑动脉瘤”,有一条清晰的疾病链条:烟雾病血管闭塞→血流改道→代偿血管超负荷→动脉瘤形成→瘤体破裂→脑室出血。
▲术前病灶示意图
面对复杂病情,广医二院神经外科决定分三个阶段手术化解危机,即先通过介入栓塞术封闭动脉瘤,降低二次出血风险;待病情稳定后,再先后实施右侧、左侧脑血管序贯双搭桥术和颞肌贴敷术,重建脑血流,改善血液供应。
3月20日,成功为萱萱实施右侧脉络丛前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消除动脉瘤再次破裂风险,为后续血管重建创造条件。
4月10日,成功为萱萱实施了儿童烟雾病血管联合搭桥手术。由于儿童的脑血管极其细小,术中,医生团队使用直径仅0.05毫米的显微针和0.018毫米的“蛛丝级”缝合线,将头皮下的一根动脉精准地连接到两根脑血管上。监测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
▲术中荧光造影显示吻合后的血流通畅
术后1小时,萱萱苏醒;第二天,她便迫不及待地下床独立在病区“溜达”了。
目前,前序手术均已成功实施,医生团队计划间隔1个月后,为萱萱进行左侧联合脑血管搭桥手术,完成整个治疗方案的闭环,进一步降低未来因烟雾病导致脑缺血或脑出血风险。
据了解,脑血管搭桥手术可分为直接搭桥手术(脑血管显微吻合术)、间接搭桥手术(脑贴敷术)和联合搭桥手术(直接搭桥手术同时间接搭桥手术)。佟志勇介绍,儿童烟雾病的脑血管搭桥手术难度属于“天花板”级别,需要超精细化地操作在脑动脉上“绣花”。
由于儿童脑血管直径小于1毫米,显微血管吻合技术难度较大,传统的单支脑血管搭桥手术能提供的血流量较少,部分患儿术后脑血流仍然不理想。2019年,佟志勇教授团队首创“脑血管序贯双吻合技术”,突破传统单支吻合限制。该技术通过单支供体动脉与两支受体血管的序贯连接,实现“一供双流”的血流重构,术后血流量倍增,避免二次手术,尤其适合需同时改善大脑中动脉与前动脉供血的复杂病例。
烟雾病作为一种以脑血管进行性狭窄、异常侧支血管形成为特征的罕见病,儿童患者易发脑缺血。
佟志勇提醒,儿童烟雾病早期发现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若孩子出现反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不明原因晕厥,尤其是运动后加重的单侧肢体麻木或抽搐,需及时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血管造影(DSA)是确诊“金标准”。
记者 | 薛平世
通讯员 | 许咏怡 李敏
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 贺依茜
审核发布 | 李楠楠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