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你我!宝安区2025年度10项民生实事出炉→

滨海宝安 2025-04-12 19:24

4月11日,宝安区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暨闭幕会,会上由人大代表投票产生了宝安区2025年度民生实事项目。这10项民生实事分别是——

2025年度10项民生实事

一、优化医疗服务供给

加速医疗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全方位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设“宝医数智”大模型平台,重点打造居民主动健康管理、智能导诊、诊后管理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提升患者体验感;联动省人民医院合作建强心血管内科、心外科等10个重点学科;新增5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325项检查检验结果在全区公立医院互认互通。

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新建社康机构17家;推动名医专家到社康中心坐诊累计服务1000次以上;由国家DPCC宝安分中心牵头在宝安区开展10万以上居民血糖筛查,并按照DPCC管理要求开展居民健康管理。

深入实施“5分钟社会救援圈”标杆项目。培训市民5万人次,组建一支150人以上的社会急救志愿者导师队伍,对新就业群体开展专项应急救护培训,从中招募1000人以上“急救侠”志愿者。

二、改善市民交通出行体验

推动非机动车安全有序出行。每个街道新增非机动车道(包括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不少于11公里,以独立路权非机动车道为主。从严整治电动自行车违规进入机动车道行驶、酒驾醉驾、超员搭载、闯红灯、逆行、非法改装、非法拉客、炸街飙车等违法行为,力争将涉及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控制在60%以下

优化公共交通服务。重点围绕固戍、坪洲、宝安中心等轨道站点,优化新增公交微循环线路30条以上,强化轨道站点与小区、园区等市民集中出行区域的出行服务;完成不少于100个路口数智协调、不少于20个易堵路段智慧运行管控,实现红绿灯道路路口停车率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开展轨道站点周边交通综合改善5处,校园周边交通微整治10处

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进一步完善交通标志标线。新增立体过街设施10座,新增各类停车位10000个。标准化改造公交旧站台、简易站台15座

三、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

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新建中小学3所,改扩建5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1.6万座,其中:义务教育学位1万座,高中学位0.6万座

推进午休“舒心躺睡”。在小学低年段学生午休“舒心躺睡”全覆盖的基础上,新增40所学校提供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午休“舒心躺睡”服务。累计达到156所学校实现“舒心躺睡”服务。

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体验中心、教学实验室、“1+1+8”课程教学资源、“1+N”平台管理模式建设,打造100间AI智慧教室、2所人工智能教育专属模型应用示范校、1所人工智能全场景应用示范校。

四、提升安居宜居水平

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3000套(间),供应分配10470套(间)。加大产业园区周边、轨道交通沿线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力度,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降低新市民、青年人生活成本。

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改造老旧小区10个,开展建筑本体修缮,楼道整修、道路整治、照明环境整治和消防安防、文体健身等设施改造,惠及居民4800户以上;完工改造(含续建)21个小区。

规范城中村水电燃气价格。深化城中村水电燃气违规加价治理,推动创建70个城中村水电燃气价格治理标杆村。

五、营造安心放心消费环境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加大校园食堂、连锁餐饮、超市等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力度,抽检覆盖率达到10批次/千人,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快检不少于6万批次;推动学校食材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食品安全A级率达95%以上。完成16家农贸市场规范化、品质化提升。

强化外卖食品安全治理。实施无堂食外卖食品安全提升行动,推动不少于250家无堂食外卖店在外卖平台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强化预付式经营资金安全保障,新增数字人民币签约机构210家,源头治理预付式消费“卷款跑路”现象;在全国12315平台公示我区消费领域投诉纠纷解决情况等信息2万条,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推动消费纠纷源头化解。

六、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加强地质灾害及地面坍塌隐患排查处置。完成道路地面坍塌隐患探测1000公里以上,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边坡100%全覆盖式开展工程治理或自动化监测。

守护市民用气安全。加强超高层建筑、城中村等燃气入户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完成入户安检89万户,为燃气用户免费更换安装金属软管6万户以上。更换窄带物联网智能燃气表5万块,提升用户端燃气安全智能监测水平。落实管道保护“四个一”和“六个100%”机制,全覆盖巡查全区燃气管道和油气长输管道。

增强城市应急服务能力。推进10个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站能力提升建设,面向市民群众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应急救援知识科普、基础急救技能培训等,实现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及专业处置,应急管理服务基本覆盖基层直至社区并向重点行业领域延伸。

七、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扩大养老服务供给。构建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实现街道长者服务中心、老龄化社区长者服务站全覆盖。开展独居、空巢、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4000人次以上

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开展“家庭护老者”和养老护理员培训1500人次以上,推动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含特殊困难老年人)愿改尽改。

加强困难群体救助帮扶。面向残疾人开展花艺、烘焙、短视频制作等技能培训3500人次以上。推行“宝安宝蓓”康复服务,面向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2万人次以上。完善“慈善超市”,为低保、低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物资保障。

八、扩展文体休闲空间

丰富文化服务供给。开展100场“文化润心”活动,其中公益演出20场,艺术普及、阅读推广等活动80场。组织惠民性文艺志愿服务130场。新建改造街区、公园、商圈新型文化阅读空间14个

提供体育健身便利条件。新建及改造各类球场、小区内外简易健身器材、智能健身设施等全民健身设施65处(片/套)以上,社会公共体育场馆与学校体育场馆双向开放覆盖率达100%;“i深圳”体育场馆一键预约平台新接入宝安体育场馆10个以上

加强休闲设施建设。新改建5个公园。配合市前海管理局基本实现35.4公里滨海骑行道贯通;新建改造远足径郊野径8公里,建成特色步道2条;建成碧道35公里。打造10个精品示范绿色微空间,4.6公里外环高速(宝安段)桥下慢行贯通工程建成开放。

九、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 创新发展来宝安”行动。举办校园招聘、政校企对接、重点行业企业专项招聘等各类公益招聘活动130场以上,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以上。举办2025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500以上实习岗位。深化青年驿站服务,为1000名以上来深应届毕业生免费提供短期住宿和就业指导。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就业支持。

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逐梦行动”,通过公益培训、企业自主培训、校企合作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以赛促训等方式,培训技能人才12万人次以上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开展“深工守护”宣讲活动24场,对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网约客运司机、网约货运司机、家政服务人员、一线建筑劳务工、市政环卫工七大类群体开展意外、重大疾病等保险保障政策宣讲。开展“劳动最光荣 合同必须签”合规用工宣传;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推进物流、家政等平台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区

加强儿童健康管理。持续推进新生儿疾病筛查,为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障碍等筛查服务;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均达到95%以上

增加普惠性育幼服务供给。鼓励用人单位办托、推动国有企业参与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在工业园区、宝安中心区等职工密集片区试点开展0-3岁低龄托育,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全区婴幼儿托位总数达到2.75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5.9个以上,实现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点)社区全覆盖

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推动室内外空间及设施适儿化改造,在石岩河等各类公共休闲场所增设儿童游乐设施,到2025年底力争全区建设儿童友好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