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肇庆怀集的岳山连绵起伏,茂密的森林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半个多世纪前那段波澜壮阔的造林往事。严润生和邓柳婵,这对携手走过无数岁月的夫妻,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与传承者,他们的故事,承载着岳山造林青年民兵们的热血与坚守。
岳山上造林民兵居住的简易厂棚,厂棚一侧成为岳山造林指挥所的宣传栏,开展阶段劳动成果和先进典型宣传。 方权裕 摄
岳山上造林民兵居住的简易厂棚,厂棚一侧成为岳山造林指挥所的宣传栏,开展阶段劳动成果和先进典型宣传。 方权裕 摄
邓柳婵初次踏上岳山的土地时,还未满18岁。那时的岳山,荒草丛生,野木横陈,条件极为艰苦。她最初参与拔草、砍树、打撩壕等重活,由于身材矮小,后来被安排到厨房帮忙。每天凌晨四时,当整个世界还在沉睡,她就已起身,在昏暗的灶火前为民兵们准备早饭。待民兵们吃完饭,天还未亮,他们便打着手电筒,迎着刺骨的寒风向山上进发。而邓柳婵则跟着总务去蓝钟古城挑米,往返一趟,肩上的重担压得她直不起腰,但她从未抱怨过。
造林民兵正在开挖好的撩壕上种下杉苗。方权裕 摄
造林民兵正在开挖好的撩壕上种下杉苗。方权裕 摄
回到厂棚后,邓柳婵又马不停蹄地投入烧水、煮饭、劈柴等工作中。中午,她还要挑着沉重的米饭上山,给劳作的民兵们送去食物。下午回来,依旧忙碌于各种杂活,晚上还要为女民兵们提热水,确保她们能在辛苦一天后洗上热水澡。会战期间,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吃的大多是榄角、咸鱼、咸梅菜,只有在公社和大队慰问时才能吃上一顿猪肉。住宿条件更是简陋,大家睡在由木棍和竹篾绑扎的大通铺上,铺着稻草,遇上雨天,被子和衣服全被淋湿,寒冷的夜里,只能几个人紧紧抱在一起取暖。
即便环境如此恶劣,邓柳婵和其他青年民兵们依然没有退缩。在造林工作中,男女民兵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男青年负责砍大树,女青年则拿着镰刀砍伐小树,砍下的木材,大的拿去卖钱充当伙食费,小的用于焚烧炼山,之后便是挖撩壕打穴。邓柳婵虽然瘦小,但干活勤快,她的积极和努力得到了指挥部的表扬。
在岳山的深山里,不仅有艰苦的劳作,还有各种野生动物带来的危险。山猪体型庞大,时常出没,让人心惊胆战。种植杉苗时,每人每天要挑着一担杉树苗上山,种植几百棵,工作强度极大。看着岳山在大家的努力下一点点变绿,邓柳婵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严润生在参与岳山造林后,便留在林场,投身于幼林抚育和造林更新工作。他先后在温泉林场、岳山林场任职,从基层一步步成长为副场长、场长。在林场的日子里,他见证了林场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为岳山的森林养护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邓柳婵完成两场大会战后,被派往岳山林场参加幼林抚育。在这里,经亲戚牵线,她与严润生相识相知,两颗热爱山林的心紧紧相连,最终结为夫妻,共同走上了新的造林护林之路。
后来,邓柳婵留在林场继续工作。看到年轻林场工作人员抱怨工作辛苦,她总会分享自己参加岳山造林大会战的经历:“我们那时候天不亮就起床干活,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洗澡、吃饭、洗衣服都得摸黑进行。为了按时完成造林任务,两个月里几乎没有休息日,下雨天也得披着雨衣上山。现在的你们,不用像我们当年那样开荒牛般劳作,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环境。”
在岳山造林大会战时期,工作任务紧迫,大家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怀集县委领导前来慰问时,大家也只是在吃饭时听领导讲话,之后便继续干活。会战规定三个月内完成任务,为了达成目标,大家日夜奋战,完不成任务的还要加班加点。那时的生活娱乐匮乏,半个月或十来天,总指挥部会放一场电影,但离得远的女民兵因害怕走夜路,即便有电影也不敢去看。
在艰苦的环境中,青年民兵们却工作积极性极高。每天出发最早、挖撩壕质量最好、互帮互助的积极分子,当晚就会受到广播表扬。物资匮乏的年代,食物常常不够吃,大家连饭焦都抢着吃,酸菜、榄角、咸鱼的汤汁也用来泡饭。蒸煮咸鱼没有辅料,只有一点猪肉油,油渣也被充分利用来煮其他菜。大家喝的是埇坑水,炊事员每天要挑着沉重的饭菜和开水上山,工作十分辛苦。
会战期间,民兵在工作中相互帮助,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钱九妹个性随和、工作积极,总是冲在前面,对年纪最小的邓柳婵关怀备至。没有医疗站和医生时,民兵们身体不舒服,就互相刮痧抹油,用草药煲凉茶喝。大家还会利用山林资源,女民兵找山草药,男民兵找可食用的食材,像挖撩壕时挖到的马蹄葛,就会带回来一起煮着吃。修剪头发等生活琐事,大家也相互帮忙,条件差的民兵没钱买牙膏,只能用盐或清水刷牙。
会战结束时,每人都收到了一顶印有 “岳山大会战” 的油帽作为纪念,积极分子还获得了奖状。这顶油帽成为他们曾经奋斗的见证,每当戴着它去工作,旁人就知道他们是参加过岳山造林大会战的英雄。
2023年10月7日,广东电视台记者在怀集县城采访严润生、邓柳婵夫妇。罗建和 摄
2023年10月7日,广东电视台记者在怀集县城采访严润生、邓柳婵夫妇。罗建和 摄
如今,严润生和邓柳婵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依然心系岳山。他们常常给年轻一代讲述那段艰苦岁月里的故事,激励着新一代林业工作者传承岳山造林的光荣传统,继续为守护这片山林而努力。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岳山造林青年民兵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炬,照亮着岳山绿色事业不断前行的道路,让岳山的森林永远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撰文:谭上洲
整合:刘亮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