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珠海到湖南长沙,这是一场跨越千里,相互渴望、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
4月26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长沙站)拉开帷幕,超16000个优质岗位与大学毕业生“湘”约春天,活动吸引超2万名求职者参与,粤湘两地9组政校企成功签署合作协议。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有效吸引和储备高素质人才,满足其在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决定了一座城市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今日之广东,今日之珠海,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比任何时候都更能成就人才。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五湖四海,先来珠海。”开场仪式上,珠海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向青年才俊发出邀请,我们愿以最大诚意成为每一位有志青年人生事业的“最佳合伙人”,共赴一场青春之约。
千里赴长沙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湖南长沙,湘江西岸,岳麓书院的八字楹联穿越千年的历史烟云,见证着悠悠文脉源远流长。
4月26日,珠海市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联合承办的“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长沙站)在长沙北辰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为什么是长沙?这副楹联已经给出答案——历史上的湖湘士子如井喷潮涌,不断改变着历史走向。
南宋乾道八年,朱熹与张栻两位理学巨擘在此展开“中和之辩”;明末清初,一代思想巨擘王夫之在此读书。及至近现代,更有风云人物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一代又一代以天下为己任的青年从岳麓书院走向世界,真正实现了“传道济民”。
这些名字已成为城市的珍贵记忆和文化根脉。如今,湖南长沙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重镇,汇聚了以“千年学府”岳麓书院为精神源头的现代高校群,形成了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
据统计,湖南2025届高校毕业生或将突破52万,而长沙集中了全省最优质的高校资源。这里不仅沉淀着“惟楚有材”的历史基因,更以3所985高校、4所“双一流”大学的密度,撑起中部科教高地。
其中,国防科技大学身为军队院校的翘楚,肩负着为国防事业输送高端人才、攻克关键科技难题的神圣使命;
中南大学,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在工科、医科方面的卓越建树,成为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学术殿堂;
湖南大学,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劲的学科实力闻名遐迩,在工科和文科领域成果斐然;
湖南师范大学,则作为师范类院校的杰出代表,源源不断地为教育战线输送着优质师资。
本届招聘会,跨越千里的两座城市,甫一相遇就碰撞出热情的火花。
各招聘企业展位前人潮涌动,求职者们纷纷驻足,仔细了解岗位需求、薪资待遇等招聘信息,企业招聘负责人热情回应求职者咨询。
“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武汉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我们一天就收到了近300份简历,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学府的优秀人才。这么多优秀的海内外人才关注珠海,愿意走进珠海,让我们深感振奋。”珠海经开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杨信文感慨地说。
百万年薪“相马”
为了这次筹谋良久的相遇,广东拿出了足够的诚意。
本次活动超250家广东知名用人单位参展,共提供优质岗位超1.7万个,用人单位涵盖龙头企业、知名国企、科研院所、医疗教育等事业单位,此外,线上全省还提供超20万个优质岗位。
活动充分考虑了湖南省高校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等优势专业,提供对应芯片设计、生物医药、临床医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建造等相关岗位近万个。
其中,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制造业龙头领衔,超60家行业领军企业聚焦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释放大量技术研发、管理类高薪岗位。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加盟,岗位覆盖教育教学、基础科研、学术创新等领域。
为求职者提供多元的职业选择外,岗位待遇也相当丰厚:提供年薪百万元以上岗位超600个,年薪50万元-100万元岗位超2500个,年薪20万元-50万元岗位超6500个。用人单位还提供了从住房到职业培训等完善的福利待遇体系,充分保障人才扎根广东。
此外,现场设行业领军企业专区、新兴产业专区、国有企业专区、教育及医疗机构专区、博士博士后专区,共245个招聘展位,其中有12个特装展区。现场还开启了“直播带岗”活动,多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化身“带岗主播”,让高质量岗位“触屏可及”。
“这里产学研结合得很好,期待在这里发光发热。”中南大学材料学博士杨梦楚当天收到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科研岗的签约意向反馈,“除了提供平台和机会,福利待遇也超过我的预期。”
“去年就了解到珠海已经拥有完善的芯片产业链。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招聘会,能够将团队的应用落地。”湖南大学通信工程博士孙小齐正在寻求到合适的发展空间。
除了本地学子,还有外省高校工作人员慕名前来,为学生求职。
“我带来了300多位学生的简历,我们学院的专业和这次招聘会的很多科技企业契合度很高。”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专职辅导员项青宇带着一大包简历,忙个不停,发现合适的岗位需求,就掏出厚厚一叠简历递向企业,“有的几十份,有的上百份”。
“千里马”大舞台
“珠海这座城市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都能找到归属感。”健帆集团董事长、总裁董凡热忱邀请“湖南伢子”汇聚南粤,“珠海有五分之一是湖南人,在这里可以讲家乡话、吃家乡菜,就跟在家乡一样”。
董凡中学时期就读于湖南师大附中,18岁离湘求学,1992年赴珠海发展。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南粤大地,珠海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吸引了无数像董凡这样怀揣梦想的青年人才纷至沓来。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董凡感慨,“健帆的成长,受益于珠海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也根植于‘霸得蛮、耐得烦、恰得苦’的湖湘精神,这也是许多湖南人创新创业的核心基因。”
董凡在广东、在珠海的励志经历,是湖南人在珠海成功创业的缩影。
数据显示,湖南籍人才占珠海常住人口五分之一,近50万湖湘儿女已成为珠海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珠海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开疆拓土。除董凡外,格力电器15%工程师、凌烟阁芯片总经理李宏俊等领军人物均来自湖南。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广东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身处发展、转型大潮中的珠海,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更是科技创新的热土,比任何时候都渴求青年人才。
当前,“澳门+横琴”正在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珠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蓬勃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速布局,“云上智城”“天空之城”率先成势。
两地接轨国际的开放环境、跨境流动的创新要素,正在有志青年各尽其能、大展所长的大舞台。
“在这里举办专场招聘,就是要以珠海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舞台,为青年才俊铺就‘湾区逐梦’的星光大道。”在致辞中,陈勇为湖湘大地的“千里马”,许下3个“诺言”: 珠海必将让青年各尽其能、大展所长 ;珠海既能承载抱负,也能安放诗和远方 ;珠海礼遇人才,已形成“引育留用”人才生态 。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五湖四海,先来珠海。
“相信‘千里之约’定能求得‘千里马’。”陈勇表示,“我们再次诚挚邀请青年朋友们到广东来、到大湾区来、到珠海和横琴来,实现人生梦、见证中国梦。”
相关阅读
采写:南方+记者 王韶江 林郁鸿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