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香港大学通过电邮向学生通报
最近数月有60多名学生遭遇诈骗
损失共6000万港元
绝大多数是来港大读大一的内地学生
其中有一名香港大学内地学生
遭遇电诈后损失约920万港元
多名学生遭遇诈骗
据了解,小陈是香港大学大一新生,去年11月27日她接到自称为中移动职员的电话,对方称她卷入一宗洗黑钱案,之后电话被转接到自称上海公安局的人士,对方要求小陈下载一款应用程序以监控她的手机页面,并让小陈在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期间先后14次转账总计920万港元至另外三个银行账户作为调查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小陈按照要求转账后,对方失去联络,小陈怀疑自己受骗于是向警方求助,香港警方将案件列作“以欺骗手段取得财产”,交给西区警区刑事调查队第四队跟进,正在通缉5名诈骗分子。
早在2020年,便有媒体报道,香港中文大学一名研究生遭遇电信诈骗。对方冒充公检法人员,以受害者涉嫌诈骗、洗钱需缴纳保障金进行审查为由,要求受害者提交银行卡账密信息,并从受害者银行卡中转走40.08万元资金。
警方统计,在2024年1至11月,香港共发生了40470宗诈骗案,同比增加8.7%,涉及款项达到85.2亿港元,其中电话诈骗案同比增加172.8%至5168宗。其中,2024年9月开学至2024年11月,港岛总区便录得55宗涉及“港漂”学生的“假冒官员”骗案,损失金额合计高达3900万港元。
据了解,香港城市大学校方在去年也接获逾30起学生遇上诈骗的案件,涉款约1500万港元。据悉,香港与内地目前正研究方案,以加强来港学生的防骗意识。
港校纷纷采取行动防“电诈”
目前,电信诈骗的形式多样,不法分子除了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外,香港社会主要还出现的电信诈骗手法有“假冒官员”“猜猜我是谁”,以及“虚假绑架”。
“港漂”学生等群体往往是更容易掉入骗子陷阱的人群,为防止在校生再次遭遇电诈,学校层面也有所行动。
香港大学目前已要求学生透过校内系统,填写防骗问卷,以提升对骗案的警觉性及保护自己,未能于限期内完成问卷的同学或会被禁止进出图书馆。香港大学方面还表示,向同学们发放防骗问卷是由警方提供的防骗学习包,内容包括了香港诈骗案的求助途径以及当前流行的四大类诈骗案,还有防骗短片和选择题。
香港理工大学在去年开学前要求所有新生必须完成警方设计的网上训练课程及测验,否则不能获发学生证。香港城市大学表示,校方已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在2025新学期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由大学与警方共同设计的防骗问卷,该小组也会定期举办防骗研讨会及开展推广工作等。
香港科技大学表示,从2024年底开始,已经将警方反诈骗协调中心提供的学习包增设至大一课程,学生反应积极。科大称一直与警方紧密合作,包括培训学生成为防骗大使,与警方携手提高身边同学的防骗意识。近期双方亦联合开设“港漂报案室”通信群组,以便学生获取实时支援。
针对有诈骗团伙瞄准“港漂”学生,香港警方自2023年8月底与十多所大学合作,举办讲座宣传防骗知识,为“港漂”学生制作“反诈骗学习套件”及“防骗知识小问卷”,协助他们了解不同骗案的手法。同时,警方更联合一些高校,针对大学生实施防诈骗测试。
香港东九龙总区防止罪案办公室举办防骗交流会。
李家超最新发声
1月21日,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由于离家外出升学的学生通常年轻且对当地环境不熟悉,更容易成为诈骗案的目标。该局近年来已提醒大学加强学生的防骗意识,鼓励大学之间分享防骗方法。她表示,教育局一直与警方保持紧密合作,保安局亦正与大学合作推广防骗信息,各高校也会特别关注新生的需要。
同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表示留意到近期案件,警方和各高校在这方面都有加强合作,包括共同制作宣传短片、问卷,亦有讲座、研讨会等,以各种方式提醒大学生对诈骗手法保持警惕。
李家超表示,很多市民纵然有听过、甚至参与过某些反诈宣传,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仍会有“我不会是一个受害人”的想法。李家超强调,这种想法“一定要排除”,因为诈骗分子的手法总是层出不穷,许多专业知识、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亦会被骗。李家超说,“任何涉及金钱的事情,最好都是跟身边的人商量一下,如有怀疑,都应该去询问和求助。”
收好这份“反诈指南”
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套路,市民自身提高自己的防骗能力亦刻不容缓,以下为一份“反诈指南”:
1. 对来历不明的来电要提高警惕,切勿接听可疑来电及开启可疑邮件和信息。
2. 切勿随意向陌生人透露任何个人资料,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号码和密码、信用卡资料等。
3. 即使陌生人能说出你的个人资料,或传送载有你相片的法律文件,亦不足以证实该陌生人的真实身份,更不代表他是执法人员,大家应该用官方途径联络相关机构查证。
4.如有怀疑,市民可向相关机构查询,也可在守网者网站“防骗视伏器”或“防骗视伏App”手机应用程序输入可疑资料,以作核查。
5.了解电诈常用手段,关注新型电诈案件。电诈人员经常会假冒香港警务处、入境处等权威机构,以受骗者涉嫌国际性洗钱案件、银行卡被盗信息、违规某条款后果严重等借口,劝说你将钱财转移出去,得手后便失去联系。
6. 如有怀疑,可致电“防骗易18222”热线查询或求助。若怀疑或已发现身边亲友正在遭遇诈骗,且多番劝告后对方仍不相信自己被骗,也请立即致电香港24小时防骗易热线“18222”。
来源:南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