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医师 张彦红
黄女士(化名),36岁,数年来饱受月经失调之苦。她的月经周期不稳定,时而推迟,时而提前,且几乎每次来潮都伴随着痛经的折磨。月经中常夹杂着大量血块,经期时身体感觉寒冷,腰酸背痛,经前乳房胀痛,日常还容易“上火”,表现为口腔溃疡频发。观其舌象,舌质暗红带有瘀斑,苔白,脉细弦。经过妇科彩超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异常,也无相关疾病史。
在4月12日的就诊中,黄女士提到,她最近的月经分别在3月12日和3月27日来潮,两次间隔仅15天。其中,3月12日的月经与平常相似,但3月27日的月经则异常短暂,量少且仅持续一天。现在她感到乳房胀痛,月经似乎即将再次来潮,这让她感到十分苦恼。
经过细致的分析,黄女士的情况属于肾阴亏虚证,同时伴随经前肝郁化火,经期气滞寒凝、瘀血阻络等症状。3月27日的出血很可能是排卵期出血,而非真正的月经来潮。
这可能是由于她先天禀赋不足,肾阴不足,精血亏虚,导致在排卵期时阳气内动,损伤阴络,冲任不固,从而引发出血。因此,黄女士可能误将排卵期出血当作了月经来潮,认为自己的月经周期缩短了。
鉴于目前处于经前期,且证候为肝郁化火,我为她制定了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案。选用了丹栀逍遥丸,并加入了香附、青皮、泽兰、赤芍等药物,以增强疏肝理气及活血利水的功效。服药后,黄女士在服用3剂后即月经来潮,血块明显减少,痛经也有所缓解。
考虑到黄女士体质为肾阴亏虚,为防止再次发生经间期出血,在她经期后为她开具了滋补肾阴的六味地黄丸,并加入了仙鹤草、墨旱莲、续断、桑寄生等补虚止血的药物。同时,为了补血柔肝,还加入了当归、白芍。然而,由于黄女士虚不受补,容易引发口腔溃疡,因此我酌加了少量黄连以清热解毒。鉴于她平时工作繁忙,无法及时复诊,我为她准备了定经期活血理气止痛的方剂,嘱咐她在月经来潮时服用。
至5月23日,黄女士再次月经来潮,此次行经顺畅且无痛经。距离上次月经4月15日已有38天,期间未再出现异常出血。黄女士自觉状态良好。此后,继续按照经前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经期活血行气止痛,经后滋养肾阴的周期调理方案进行治疗,目前黄女士的月经周期已趋于稳定。
对于女性而言,自青春期开始,月经便成为她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周期。每个周期又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前期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行经期是排除经血、除旧迎新的过程;行经后血海空虚,需要静待阴血恢复;月经来潮前血海充盈、气血俱盛,但此时若疏泄不及则容易出现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的证候。因此,在调节月经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月经时期进行辨证施治,对症下药。这样根据周期对症治疗,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请注意,本文中的案例仅针对黄女士个人情况,具体治疗仍需咨询专业医生。
简介
张彦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
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广州市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师从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广州市三级名中医工作室导师。擅长针药并用治疗以下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咳嗽、支气管炎等,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偏瘫、面瘫、眩晕、头痛、失眠、耳鸣,各类痛症如颈肩腰腿痛,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胀、呃逆、便秘、腹泻等,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痛经等,及肿瘤病人中医辅助治疗。
出诊专科:中医内科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逢周二下午停诊,周三下午出中医针灸门诊)
医院地址:
总院地址:广州市越秀区盘福路1号
南沙医院地址: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5号
鹤洞分院(眼耳鼻咽喉口腔中心)地址:广州市荔湾区花地大道南30-32号
来源:广州市一中医科
编辑:吴丽婷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