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文|悦理轩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这一重要节点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于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形势,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作用。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进一步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目标在于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在经济发展层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在改革开放层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社会文明层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层面,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在民生福祉层面,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在国家治理效能层面,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会明确指出,“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要把握好“十四五”时期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必须从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性时域中审视。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由此可见,“十四五”时期不仅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阶段性目标的基础,同时也是整个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得以顺利推进的根基。全会将“十四五”时期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所达成的发展态势界定为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良好开局”,彰显出坚实的道路自信,为“十五五”规划的擘画实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接续推进,凝聚了广泛共识,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历史主动精神引领“十五五”新征程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规制并实施好“十五五”规划,是分阶段分步骤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的必然要求。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会所提出的发展要求、发展原则、发展目标,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主动。
“五个以”昭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要求。全会在廓清“十五五”时期发展形势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要求,明确强调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五个以”阐述了“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主题、根本动力、根本目的和根本保障。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充足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作为“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需要各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推动力,而经济建设则为现代化的全面实现提供基础和保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十五五”时期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揭示了未来发展的主题主线,指明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改革创新能够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发展活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能推动科技突破与产业升级,破解发展瓶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建设赋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十五五”时期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就必须始终坚持并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发展始终契合民心、行稳致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在党。唯有更好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才能推动全党上下凝聚起强大合力。
“六个坚持”凸显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相较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针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发展原则,这“六个坚持”不仅继承保留了前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例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同时也更加贴合当下发展实际,体现出未来五年发展重点,例如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便体现出党和国家在这一发展阶段对做好经济工作的重点部署,即不仅要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也要结合好、发挥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用好“两只手”,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增强发展韧性、释放发展潜能。
“七个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全会立足“十五五”时期基本定位和阶段性要求,在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从七个方面定性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一,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其二,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其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其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国家软实力持续提高;其五,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其六,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其七,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这些清晰的定性目标将为日后具体定量指标的制定提供明确的引领作用,必将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执笔】洪向华 赵培尧
【栏目责编】李育蒙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理论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