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乐”出圈!十五运会吉祥物卖断货的“爆款”密码|视频

作者 杨逸;仇敏业;杨奇 2025-11-21 13:56
04:00

“喜乐”出圈!十五运会吉祥物卖断货的“爆款”密码|视频

作为大湾区的新晋“顶流”,吉祥物“喜洋洋”与“乐融融”火爆“出圈”,成为赛场外最亮眼的一道风景线。

连日来,不少十五运会特许零售店的门口,每天排起数百米的人龙。“生肖盲盒”“吹泡泡玩偶”“三国醒狮盲盒”等各类爆款更是接连出现“断货潮”。

据统计,十五运会已累计审批通过涵盖20个大类、2800多款特许产品,数量与品类均达历届之最。特许商品市场货值总额也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截至上周已突破6.8亿元。本届全运会全品类潮玩产品总产量有望突破100万只。

“大湾区居民消费力强、文化认同度高,对创意、品质与个性兼具的文化产品需求旺盛。”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看来,吉祥物的消费热潮绝非偶然,正揭示出大湾区文化市场的巨大潜力。

爆款拉满Z世代“情绪价值”

十五运会吉祥物周边缘何“爆火”?社交媒体“造梗”“玩梗”首先引爆了流量池。

从武校小孩哥到街舞“00后”,“内胆”们的“花式整活”戳中了Z世代的“萌点”。据不完全统计,“喜洋洋”“乐融融”网络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5亿,搜索量暴涨300%,成为大湾区年度最具引爆力的顶流IP。

除了IP本身的高人气,从“流量”到“留量”,也离不开周边产品的设计巧思。

“从耳机包、捏捏乐、冰箱贴到各种挂饰,我们的产品突破了传统玩具的单一功能,以满足多样化的体验需求。”哈一代玩具营销中心总监黄媚认为,“文化自信+情感共鸣+实用需求”是Z世代消费群体的三重需求:“他们更愿意为‘有故事、有温度、可复用’的产品买单。”

东莞市文博工艺品有限公司就将岭南醒狮融入吉祥物周边创作之中。该公司另一爆款“萌粒盲盒”同样极具地域特色:“喜洋洋”“乐融融”登顶“广州塔”的造型,传递出拼搏向上的体育精神。

会“吹泡泡”的“喜洋洋”,可谓本届全运会的明星产品。只要用手轻轻按捏,吉祥物就会吐出硅胶泡泡,造型萌趣十足。产品还搭载最新的紫外线变色技术:在阳光照射下,“喜洋洋”自动变身“乐融融”,符合白海豚运动后肤色变红的特征。

“这些具有解压、疗愈情绪价值的产品,与我们吉祥物的设计初衷完全相同。”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视觉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平云介绍,吉祥物设计之初,就已充分考虑“二创”“三创”的更多可能:“我们希望设计能够充分容纳传统文化元素,抓住文化根源才能产生文化自信。”

“二创”与“首创”同样需要紧密联动。为研制首发版“喜洋洋”与“乐融融”毛绒玩具,刘平云团队与厂家可谓煞费苦心,从毛发的长短、身体的柔软度到头顶的“小水花”,都经过千挑万选才找到合适的材质。

“我非常感激所有参与二创的网友和设计师。它们为吉祥物带来立体化的鲜活表现,既符合我们的基本策略、也为我们带来更多意外惊喜。”刘平云总结道。

大湾区“文创源地”生态渐成形

十五运会吉祥物的“喜乐出圈”,不难让人联想到三年前北京冬奥会“一墩难求”的火爆场面。

从“冰墩墩”到“喜洋洋”“乐融融”,两大现象级吉祥物相继诞生,成为大湾区文创产业实力的最佳说明。身为原创团队核心成员,刘平云也清晰地见证着体育吉祥物“进化史”的变迁。

“‘冰墩墩’给我们带来许多成功经验。它的设计并不限于视觉形象本身,而是将文化、艺术、体育元素结合在一起,从而迅速催生出庞大的产品体系。”他分享道。

2023年被称为“AI元年”,“喜洋洋”与“乐融融”的诞生也适逢其时。在AI技术的帮助下,刘平云团队在短短五个月内完成了吉祥物设计,比“冰墩墩”研发时间快了超一倍。

AI还为产品带来了“数字生命”。东莞康达玩具礼品有限公司在“喜洋洋”“乐融融”毛绒公仔里植入了AI机芯。东莞康达玩具礼品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东华介绍,产品实现了人与公仔之间的语音互动,能为玩家提供情感交流与知识探索功能,推出市面不久便迅速断货。

AI技术拓展了潮玩的互动体验,也让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得到充分体现。

在“潮玩之都”东莞,聚集了超过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品牌运营、市场推广的完整生态链,全球约四分之一动漫衍生品、中国近85%潮玩都在这里诞生。在“玩具之都”汕头市澄海区,玩具出口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玩具市场占有率达到六成。

《广东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玩具产业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省规上玩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AI玩具产品渗透率超30%。

面对庞大的市场体量,黄媚对大湾区的文创产业充满了期待:“我们应充分发挥‘三地互补、全链协同’的优势:让香港的国际设计视野与IP运营能力、澳门的文旅融合经验,通过广东的高效产能快速落地。”

“粤港澳大湾区已完全具备打造现象级IP的生态与能力。”在李明充看来,粤港澳大湾区也在加快构建“热带雨林式”文创产业生态,广东今年5月推出的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87条“政策包”就是重要举措之一。

“这说明大湾区正在从‘制造高地’迈向‘文创源地’、从‘产品出海’走向‘IP出海’。”他补充道。

十五运会即将圆满落幕。让“喜洋洋”与“乐融融”留下来,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网友的共同心声。刘平云也对此乐见其成。他希望“喜洋洋”“乐融融”升级为“大湾区吉祥物”,继续传播人文湾区的文化“活力”。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拍摄:南方+记者 仇敏业 杨逸

剪辑:南方+记者 杨奇

编辑 王露纯 周煦钊
校对 何翠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