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焕新颜,高明明城从“面子”美到“里子”

作者 朱苏娇 2025-07-09 17:54

潭朗村位于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北部,农业基础殷厚,自然环境优越,是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是高明区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是高明区富硒丝苗米产业园“万亩稻田”核心区,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村培育名单。

近日,该村文车村民小组党员林国初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头将自家闲置屋地改建成“四小园”,用实际行动为乡村美丽蝶变注入持久活力。

林国初的举动正是明城镇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写照。今年以来,明城镇坚持以打造“十村共创·和美高明”示范村为契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林国初闲置屋地改造前。

林国初闲置屋地改造前。

林国初闲置屋地改造后。

林国初闲置屋地改造后。

“面子”美了

走进明城镇新岗村,村道旁今年4月栽下的200余株紫花风铃木等兼具观赏性与绿化作用的树种长势良好,一片绿意盎然,让乡道更美更有活力。

今年来,明城镇坚持“常态抓”与“长效治”结合,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协同效应”。

深化区镇协同,明城镇联手区直联点挂钩单位共同出谋划策,例如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支持文典村创新“一村一树一花一景”绿美模式,打造“稻田+水乡+花海”特色田园风光;区文广旅体局依托“艺塑乡村”行动,对新岗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设计理念与思路。

 

深化积分制、红黑榜评比,明城镇推动各村居开展环境卫生积分兑换、乡风文明“红黑榜”等评比活动,将每户“垃圾分类、乡村绿化”等量化为具体积分兑换日常用品。

培育文明乡风,明城镇将每周二定为“村庄卫生清洁日”,发动驻村团队、区直联点挂钩单位、村党支部、热心村民集中开展整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潭朗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潭朗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发挥强村公司效能,明城镇推动强村公司参与村庄日常维护保洁,例如崇步强村公司聘请当地村民开展保洁,以远小于强制动工成本的小额奖励,有效推动权属人自行整治黑点。

点上精彩示范

明城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不断夯实乡村发展支撑,推动美丽环境逐步转变成美丽经济。

一方面,加快打造“喜柿粮缘”。明城镇以镇属国企、第三方运营公司、新岗强村公司为主体,引入“太秋甜柿”种植产业,利用芹水旧小学与闲置农房改造为“喜文化”特色餐厅与民宿,同步串联龙头山柿子林,“万亩稻田”等农林资源,结合“良缘喜成双、添得龙凤祥、新宅承福运、寿比南山日、金榜题名时”等“人生五喜”传统喜庆IP制作打卡点,全面打造“农业+文旅+喜文化”三产融合示范区。

新岗村人居环境整治前后对比图。

新岗村人居环境整治前后对比图。

另一方面,持续建设“十里果廊”。明南强村公司成功注册干果、腌制品、蔬菜、家禽、水果饮料等五大类商标,通过电商直播销售嘉宝果起泡酒等产品,同步引入菜鸟驿站物流网点,完善电商销售网络和农村公共服务,打造“十里果香·锦绣明南”区域品牌。

此外,拓展农旅深度融合。明城镇推动“万亩稻田”建成大湾区优质园区与农耕文化体验区,打造“云田硒谷”“遇稻研学”等农旅研学品牌,串联稻田风光与乡村振兴示范点,去年累计吸引游客2万人,拉动农旅收入500万元。

如今,明城镇正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笔,凝聚合力描绘一幅布局精、环境美、产业旺、人文兴的乡村振兴壮丽画卷。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明城镇将继续以“六步工作法”为指引,坚持“党建+全科网格”创新实践,积极推动党建引领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让群众从“站着看”到“一起干”,形成干群齐心共建人居环境的良好局面。

撰文:朱苏娇 明宣办

明宣办供图

编辑 杨晖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