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 不少“新工科”专业成为香饽饽
用人单位抢着要
就业率高待遇好
到底什么是“新工科”
韩山师范学院的“新工科”实力如何?
一起到各个工科学院探一探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实验器材全面升级换代
03:17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机械臂成为学生们的新伙伴
在同学们的语音指令下
它开始进行“垃圾分类”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机械臂。杨可 摄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机械臂。杨可 摄
学院院长袁静珍告诉我们
学院设立的省级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投入大量资金
引进了机械臂、机器人等各类先进设备
为的就是给学生提供
更优质的实践环境和成长平台
近几年
学生在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竞赛
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色
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0多项
这一点 学生们都深有体会
学生陈立艺说
学院环境特别好
实验器材全面升级换代
不仅能满足日常学习和竞赛需求
还能支持大学生的创业项目
物电学院实验器材全面升级换代。杨可 摄
物电学院实验器材全面升级换代。杨可 摄
有了这些先进设备
学生们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
教师刘汉旭说
学院引入AI、物联网等前沿技术
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在具体项目如智慧农业当中
融入这些新技术的学习和引用
学院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受访者供图
学院成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受访者供图
从大一开始
学生就会加入不同的项目小组
在老师的指导下
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学生还有机会去企业参与真正的项目
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快速转变
真正成长为一名工程师
学生有机会去企业参与真正的项目。受访者供图
学生有机会去企业参与真正的项目。受访者供图
目前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共设有5个专业
分别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
自动化、物理学(师范)、科学教育(师范)
其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省级特色专业
科学教育专业是今年刚刚开设的新专业
学院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
也成功入选教育部
首批国际博士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合作项目
理科大楼。受访者供图
理科大楼。受访者供图
5个毕业生就有1个考研“上岸”
03:02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设有4个本科专业——
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
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
其中有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2个省级重点学科
拥有“生物与医药”硕士点1个
食品科技实验大楼。黄品 摄
食品科技实验大楼。黄品 摄
广东省粤东药食资源功能物质
与治未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就设在这里
是韩师的重点自然科学类科研平台
广东省粤东药食资源功能物质与治未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设在生科院。杨可 摄
广东省粤东药食资源功能物质与治未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设在生科院。杨可 摄
学院还与分子诊断龙头企业
共建省级示范性生命健康现代产业学院
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学院与分子诊断龙头企业共建省级示范性生命健康现代产业学院。资料图片
学院与分子诊断龙头企业共建省级示范性生命健康现代产业学院。资料图片
依托这些优势和平台
学院所有本科生都得以参与科研项目实验
学院院长朱慧说
这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
实践实操能力和专业核心竞争力
学生考研的成绩也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 学院有83名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占学院总人数的22%
学院所有本科生都得以参与科研项目实验。杨可 摄
学院所有本科生都得以参与科研项目实验。杨可 摄
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张泽坤
就是其中一位考研“上岸”的学生
在学院老师指导下
他的数据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
还参与发表了4篇论文
“我们的实验室可好了!”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李卓
特别认可学院的实训实验室
在这里
她就像在企业工作一样
实操糖果的整个生产流程
而且 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
只要需要 都可以申请使用
实训实验室完全按照食品产业标准规划建设。杨可 摄
实训实验室完全按照食品产业标准规划建设。杨可 摄
学院副院长刘谋泉介绍
实训实验室是完全按照食品产业标准规划建设
学生进入之后
将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实验操作
这种培养模式
可以实现与食品产业的无缝对接
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实训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杨可 摄
实训实验室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杨可 摄
8成专任教师是博士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今年
韩师为了优化和整合办学资源
将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合并
形成了如今的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有化学(师范)、应用化学、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以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7个本科专业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试验。杨可 摄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试验。杨可 摄
其中
化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省特色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获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就在2024年
学院获得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分别是“资源与环境”和“教育(化学)”
聊起学院的实力
院长林文杰列出一连串数字——
学院70位专任老师中
就有56位博士
学院拥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个省级工程中心
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2个省级创新团队
每年承办科研项目有100来项
每年经费接近1000万元
学院还设有两个产业学院
与20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在校期间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
资源环境与绿色制造产业学院成立仪式。资料图片
资源环境与绿色制造产业学院成立仪式。资料图片
这份实力
还体现在设施设备上
化学专业副教授许丽丽介绍
实验课都是小班教学
一次只有10来个学生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套独立的仪器可以操作
学生的实验课实施小班教学。杨可 摄
学生的实验课实施小班教学。杨可 摄
除了基础实验外
学院还拥有大型仪器室
像是400多万元的X射线单晶衍射仪
也允许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学院设有大型仪器室。杨可 摄
学院设有大型仪器室。杨可 摄
化学专业学生陈庞炜
是去年刚入学的大一新生
来到韩师后
他接触到许多只在书本上见到的奇妙仪器
师兄师姐们也会带着他做实验
让他们学到很多课本之外的知识
更妙的是
他还能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
了解当前的市场需求
说起自己所在的学院
他双手大拇指点赞:“Very good!”
多名毕业生进入知名“大厂”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探访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时候
正好遇上三位学生卜俊杰、张燕彬、徐晓聪
拎着机器准备出门
去参加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他们说
学院特别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参加比赛和获奖都是常事儿”
学院十分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杨可 摄
学院十分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杨可 摄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非师范)
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
52.3%的专任教师(含在读)获得了博士学位
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也超过一半
拥有广东省数据科学与智慧教育重点实验室
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技术中心
媒体识别与智能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创客基地等省市科研平台
学院还依托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
软件与智能物联产业学院
实现校企深度协同育人
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
软件与智能物联产业学院是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资料图片
软件与智能物联产业学院是广东省示范性产业学院。资料图片
正如学生们所说
这些平台
为学院师生的科研、教学提供了优越条件
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以及对接外界的服务能力
学院采取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
与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开设实践课程、聘请企业讲师
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黄伟举例
依托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对潮汕地区的非遗进行数字化
实现了博物馆的三维全景展示
学院还成为潮州市“互联网+”研究院
负责规划、咨询以及建言献策等相关工作
学院的场地资源也比较丰富
创客基地面向所有学生开放
聚集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
由指导老师带领着
走进企业 参与各类课外科研项目
老师指导学生操作设备。杨可 摄
老师指导学生操作设备。杨可 摄
学院里展示的一台高科技设备
正是校企合作的印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周泽寻说
这台机器是深圳一家公司提供给学院
用于高性能GPU计算的
学院卓师班的学生
正进行智慧教育知识图谱的构建
这个设备可以帮助他们开展算法运行
在产教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下
已有多名毕业生成功应聘到
字节跳动、华为、中兴通讯等IT知名企业工作
师范类毕业生也在教学第一线屡创佳绩
大多数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骨干教师
未来 学院将围绕人工智能进行发力
韩师刚刚成立了
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
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也于今年获批
将正式招收学生
韩师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仪式。受访者供图
韩师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仪式。受访者供图
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协同培养人才、面向地方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
韩师“新工科”建设亮点多多
如果探访学院还不过瘾
想更多了解韩师“新工科”建设
点击聚焦高质量 做精“新工科” | 服务地方“向高行” 韩师新答卷②
看韩师如何蹚出有特色的新工科办学之路
【延伸阅读】
策划/统筹/文案:南方+记者 杨可
通讯员 詹润琼
视频编导/拍摄/剪辑 黄品 陈锦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