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是全国红树林面积
分布最大的省份,
目前共有1.14万公顷红树林,
其中,
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
省级自然保护区
拥有近500公顷红树林,
是广东连片面积最大的
红树林保护区。
然而,
这里曾经只有32公顷红树林,
该保护区是如何修复的?
又是如何保护的?
让我们跟随央视记者的镜头
一起去看看
珠海 “海岸卫士”红树林的新生。
在广东珠海淇澳-担杆岛
省级自然保护区
工作人员刘安专的带领下,
记者来到了该保护区,
沿途看到形态各异的植物群落。
别看现在这里绿意盎然,
然而曾经,
当地村民为建造鱼塘砍伐红树林,
加上外来物种互花米草的侵入,
导致淇澳岛红树林面积
骤减至32公顷,
滩涂生态系统濒临崩溃,
生物多样性急剧萎缩,
红树林生态系统
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后来,
在政府引导、生态补偿等多重推力下,
数以万计的沿海渔民
从向海要粮到与海共生,
退让出鱼塘,
保护区统筹修复,
引入生长迅速的红树植物无瓣海桑,
红树林生态系统逐步改善。
目前,
该保护区已观察到
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约300种、
鸟类约250种、维管束植物约1100种,
每年种类数量还在持续更新。
红树林的面积恢复至近500公顷,
保护区考虑到村民
对这片地方熟悉,也有感情,
且乐意向公众宣传红树林的生态价值,
于是组建起村民护林队。
而针对原已经出现的
红树林种类单一的问题,
保护区开展红树植物的栽培实验,
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这片绿色屏障,
不仅守护着海岸线,
更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生态旅游、特色民宿
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如今的淇澳岛焕发着勃勃生机,
茂密的红树林与碧海蓝天交相辉映,
勾勒出一幅和谐动人的画卷。
红树林生态系统在防风消浪、净化海水、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珠海大力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成效明显。目前,珠海累计完成红树林营造约500公顷,珠海市红树林总面积超过1000公顷。
今年2月2日,《珠海经济特区红树林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明确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禁止捡拾、挖捕底栖生物,避免红树林生境退化,以达到实现红树林保护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明确实施红树林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为促进珠海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随着保护与利用模式的不断创新,
期待红树林在保护中
释放出更大的生态红利,
成为珠海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
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
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