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布兰诗歌》压轴亮相,上海“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剧目演出收官

南方+  2025-11-14 14:42

红色帷幕缓缓上升,8米高的冖形演唱台如高墙般沿舞台而立,悬掉在高处的圆形“命运之轮”里,芭蕾舞者束缚其中,台下的管弦乐队瞄准指挥棒,《布兰诗歌》正式开场。

8米高的冖形演唱台如高墙般沿舞台而立,营造出修道院的感觉。香港芭蕾舞团供图

8米高的冖形演唱台如高墙般沿舞台而立,营造出修道院的感觉。香港芭蕾舞团供图

11月14日—15日,香港芭蕾舞团(下称“港芭”)呈献的双制作节目《最后的歌》《布兰诗歌》在上海文化地标“前滩31演艺中心”巡演三场。两部节目合为《布兰诗歌》演出,是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周剧目演出的压轴之作,为本次文化周7部剧目、共计14场的演出画上圆满句号。

两部作品均取材于经典艺术IP,首先来看其序曲《哦,命运女神》极为出名的《布兰诗歌》。

这部编排格局庞大的史诗式舞剧,以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为中世纪诗歌谱写的音乐作品《布兰诗歌》为蓝本,加入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小说《奥兰多》的主题,由中世纪舞至当下,呼应对爱情的普世及永恒追求。

在11月13日的媒体见面会上,港芭艺术总监卫承天向记者介绍,在着手制作《布兰诗歌》时,他在读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奥兰多》,这部讽刺小说令人再三回味,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人们对爱情的永恒追求。

1803年,一份神秘手稿在德国一所修道院被发现,其中载有上百首中世纪古老诗歌、戏剧选段,配有精美插图,这份手稿被命名为《布兰诗歌》。1935年,卡尔·奥尔夫选取诗稿中的24首进行谱曲,采用合唱及管弦乐形式,表达或神圣或世俗的题材,例如财富、爱情、欲望及贪婪。卫承天别具匠心的编舞,则令音乐的戏剧张力更上一层楼。

《奥兰多》的故事始于16世纪伊丽莎白时代,贵族美少年奥兰多受女王宠爱被召入宫,在詹姆斯时代又遭爱情与文学的双重挫折。在君士坦丁堡的一次战火之夜后,奥兰多昏睡七日后变成女儿身,从此不再衰老。故事讲述到上世纪20年代,此时的奥兰多已再次追逐爱情与文学事业。

此次演出由港芭、港乐牵头。香港芭蕾舞团供图

此次演出由港芭、港乐牵头。香港芭蕾舞团供图

本次《布兰诗歌》上海巡演的一大看点是港沪两地艺术家的倾力合作。此次演出由港芭、香港管弦乐团(下称“港乐”)牵头,三名知名歌唱家为作品献技,来自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及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的逾百人登上8米高台演唱,合共300位艺术家为观众献上由芭蕾和古典音乐织造的美学巅峰之作。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港乐赢得英国著名古典音乐杂志《留声机》年度管弦乐团大奖,成为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乐团。

《最后的歌》则由港芭驻团编舞家胡颂威创作,灵感来源则是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夜莺与玫瑰》,演出效果凄美动人。胡颂威表示:“《最后的歌》尝试探讨遥不可及的理想与欲望,以及一切‘美’的意义。当中的两个人物——王尔德和他的缪思:夜莺,彼此启发,在巴赫不规则的旋律中,舞出情绪的高低起伏。”

“巴赫的音乐细腻而亲切,奥尔夫的作品又如此恢弘,演出的两部作品形成极大对比,观众将会开启一场浓度极强的情感之旅。”卫承天向记者表示。据介绍,两部作品均获第24届香港舞蹈年奖肯定,《布兰诗歌》获颁杰出大型场地舞蹈制作,港芭驻团编舞家胡颂威则凭《最后的歌》夺得杰出编舞。

南方+记者 张晋 朱红鲜

编辑 傅倩影
校对 胡柔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