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特辑 | 阳江有支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美少女舞狮队

作者 巫雅柠 2025-05-04 12:02

03:11

“咚锵咚锵!”在阳江少林学校,初夏的阳光洒在一群舞狮少女的发梢。12岁的恬恬托起狮头抖一抖,与搭档子琪对视一笑,随着鼓点应声而起,粉色狮头在她们手中活成了“精灵”。这群“10”后龙狮队美少女,正用青春热血诠释着传统文化的新活力。

红装换“武装”

当少女遇见醒狮

阳光下,在少林学校就读六年级的谭恬恬扛着8斤重的狮头练习步法狮形,汗水在青涩的脸上折射出青春的活力。

“当时就觉得,这比玩手机酷多了!”这个扎着半扎马尾、眼睛炯炯有神的女孩,被狮尾与狮头的默契配合深深吸引:“就像一场不用说话的对话,特别有意思。”

就读七年级的林子琪也是该校龙狮队的一员,是恬恬无话不谈的好闺蜜。“一开始爸妈觉得女孩子舞狮太辛苦。”子琪说,“但当我第一次扛起狮头,听着激昂的鼓点,心中热血沸腾,突然就明白了——这就是我想做的事。”她们扎起头发,换上英姿飒爽的训练服,在汗水中褪去稚嫩,狮头的绒毛渐渐染上了属于少女的倔强。

舞狮讲究“身法技法,人狮合一”,七星鼓点轻重缓急的变化,直接决定着狮子的“喜怒惊疑”。为了练出节奏感,她们把鼓谱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对着演武厅的镜子反复练习狮子左右观望、摆头眨眼等狮形,力求每个神态都与鼓点配合默契。

授课教练看在眼里:“这些女生拼劲不输男生,更难得的是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细腻劲儿,把狮子的可爱动态演活了。”

汗水中的“巨龙魂”

高杆上的青春交响

笔者在现场看到,一条长达10米的“飞龙”在队员手中上下起伏,在空中舞动,生动演绎了“飞龙在天”“龙腾四海”的壮丽场景。在传统舞龙的基础上,该队采用单人单龙技法,融入武术动作的表现形式,让龙腾飞、空中盘旋,灵动飘逸,栩栩如生。

然而,舞龙训练也远比想象中残酷。在每天一节的体育课上,她们抱着3米多长的高杆反复练习,一招一式、灵活多变。教练一声口令:“龙要起飞了!”队员们专心致志,让杆上的“龙头”稳稳扬起,仿佛真有一条巨龙在空中腾飞。

近日,在2025年广东省中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中,现就读广东两阳中学高一的谭若欣荣获女子甲组两个单项名次。加入龙狮队多年的她,不仅擅长武术和醒狮,高杆龙也玩得特别好。“有一次龙身打结,我十分焦急,教练耐心地教导我要心平气和,才能人杆合一、收发自如。”她分享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即使在节假日,我也坚持每天训练两小时,当我的身手和高杆的舞动节奏一致时,龙就灵活了。”

传承非遗技艺

“10”后舞出文化自信

阳江的舞龙舞狮源远流长,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深受群众喜爱。“作为阳江市非遗保护传承基地、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国家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学校办学25年以来一直坚持以文为主、体教融合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在校九年级毕业生考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屡创新高。”该校校长谭志安告诉笔者,今年春节,少林学校美少女龙狮队首次以“女子狮队”的身份亮相。两头粉色的狮子在表演中活灵活现,群众掌声雷动。有观众激动地拍下视频:“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五一”假期,龙狮队仍然坚持训练。“上次有个小女孩跟我说,她也要学舞狮。”谭若欣眼里闪着光,“那一刻突然觉得,我们练的不仅是龙狮精神,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值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她们致以活力四射的舞龙舞狮表演,献礼广大青年。”谭志安说。

在学校练功场上,她们身姿矫健,龙身腾空飞舞,尽显青春风采,狮头灵动跳跃中洋溢着蓬勃朝气。她们用传统民俗文化的热情韵律,为当下注入青春力量。阳光穿过狮眼的镂空处,在她们脸上投下金色的光芒,像极了非遗传承的火种,在青春的土壤里悄然生长。

从红装到“狮袍”,漠阳少女用汗水诠释着“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别样青春。当同龄人为偶像打call时,她们选择成为传统文化的“追光者”——因为她们知道,在狮头翻动的瞬间,千年文化正与年轻的心灵产生共鸣,这比任何流量都弥足珍贵。

策划:杨世华

统筹:黄韬炜

撰文/剪辑:巫雅柠

拍摄:雷怡婷

编辑 卢冬红
校对 刘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