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个“五一”假期,在全国各地抢客流、促消费的文旅热潮中,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5月1日到5日,丹灶累计接待游客超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3000万元,其中,罗行艺术墟更吸引了超15万人次到访,实现旅游收入超1400万元。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罗行艺术墟再获热度,成为众多网友心水推荐打卡点。
5月1日,在罗行艺术墟《星空之约》艺术装置前,彭宇当代舞团带来“骑艺”舞蹈表演。通讯员供图
5月1日,在罗行艺术墟《星空之约》艺术装置前,彭宇当代舞团带来“骑艺”舞蹈表演。通讯员供图
在场景文旅时代,旅游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而是被赋予了更多元的内涵与体验。继去年丹灶成功打造罗行艺术墟并火爆出圈后,今年“五一”假期罗行艺术墟继续成为“现象级爆款”,重塑着文旅市场格局。
丹灶的秘诀是什么?依托罗行艺术墟推出2025北江吾舞国际舞蹈节;融入产业与科技元素启动罗行艺术墟骑行活动;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首站赛事在南沙涌罗行段激情上演,南海龙超丹灶十大龙舟赛区赛事及计划同步发布……“舞蹈+氢骑+龙舟”,促成“艺术+科创+非遗”的创新性嫁接。在丹灶全域,佰汇盈广场二期开业,耕山小寨、冰花雪粤·梦里雪乡等景区景点项目推陈出新……更多新场景、新体验、新消费成为丹灶假日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充分彰显丹灶的特色与魅力,生动诠释了人文经济的丹灶实践。
5月1日,位于丹灶镇城中心的佰汇盈广场二期盛大开业。 通讯员供图
5月1日,位于丹灶镇城中心的佰汇盈广场二期盛大开业。 通讯员供图
今年,佛山提出高标准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下称“环两江先行区”),打造区域发展新增长极。丹灶作为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的一员,提出“人文科创,四脉一核”总体规划。在今年“五一”假期的系列文旅活动中,丹灶重点从人文四水脉落笔,为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流量狂飙:
现象级IP“卷”出假日经济新热度
5月5日傍晚,在罗行艺术墟旁的北江支流南沙涌,灯光流彩,音乐律动,在丹灶“文产特派员”、当代舞艺术家彭宇的带领下,专业舞者、罗行社区舞蹈队、丹灶龙舟好手、罗行渔民共同演绎一场精彩的水上舞蹈。随着这个液态剧场《水月之间》进入尾声,2025北江吾舞国际舞蹈节徐徐落下帷幕。
5月1日至5日,2025北江吾舞国际舞蹈节在罗行艺术墟如期而至。这场以“竹”与“境”为主题的艺术盛会,集结了来自英国、德国、韩国、新加坡等地的独立舞者与舞团,将百年罗行墟的街巷、水岸、老建筑化为天然舞台,通过环境剧场、即兴创作等形式,让艺术与在地文化深度交融。
本次舞蹈节上,丹灶创新将“氢能+”理念与文旅创新融合,加入氢能两轮车骑行活动。5月1日下午,随着佛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紫霄,南海区区长王勇等嘉宾发号施令,2025北江吾舞国际舞蹈节暨“舞动两江·氢骑艺术”罗行艺术墟氢能骑行活动开幕,一众嘉宾与参与者沿着南沙涌堤坝,开启氢能两轮车的畅快骑行。
5月1日,“舞动两江·氢骑艺术”罗行艺术墟氢能骑行活动拉开帷幕。通讯员供图
5月1日,“舞动两江·氢骑艺术”罗行艺术墟氢能骑行活动拉开帷幕。通讯员供图
因应丹灶的人文与科创特色,本次舞蹈节的表现形式也多有融合探索。比如,彭宇等人运用氢能元素创作开幕式舞蹈,并推出AI等融合科技的跨界舞蹈专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环境体验;他们还将现代舞与竹编、龙舟、烧番塔等丹灶传统非遗文化元素相融合,力求充分激发本地居民的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艺术+科创+非遗”的创新性嫁接,不仅让本次舞蹈节更具亮点,更串起了罗行艺术墟系列活动的主线。
结合“跟着龙舟游南海”这一主题,在5月2日,丹灶镇第二届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首站赛事火热开锣,主办单位丹灶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别出心裁,将本站赛事搬到南沙涌罗行段举行,不仅延续了“村村有龙舟,周周有赛事”的丹灶龙舟氛围,也为罗行艺术墟和本次舞蹈节增色添彩,协同带动更大的人气与热度。
5月2日,丹灶镇第二届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首站赛事在南沙涌罗行段举行。通讯员供图
5月2日,丹灶镇第二届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首站赛事在南沙涌罗行段举行。通讯员供图
可以说,今年的“五一”假期,丹灶罗行艺术墟这个丹灶的“现象级爆款”,迎来了自常态化运营以来最盛大的一次文化嘉年华。据统计,一连五天,罗行艺术墟共接待游客约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430万元,区域内酒店、民宿入住率日均超90%。
在罗行艺术墟系列活动等带动下,“五一”期间丹灶全域旅游同样呈现出火爆局面。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丹灶共接待游客约27.3万人次,同比增长79%;实现旅游收入约2960万元,同比增长72%;全镇酒店、民宿预订率创近年来峰值,超九成酒店、民宿在假期前三天实现100%入住率;佛山云山时光汇、珍丰广场等重点商圈客流同比增长65%;随意院子·翰林谭家菜、茗翠荟等特色餐饮翻台率超平日2倍。
破局密码:
人文×科创=爆款文旅场景新变革
今年“五一”各地“狂飙抢客”。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态势,丹灶仍能以一镇之力,保持佛山文旅黑马之姿,再次让罗行艺术墟火爆出圈。一连串精彩活动策划背后,有着丹灶镇党委、政府的深远谋划,那就是借助人文引领、科技驱动,创新打造文旅新业态新场景,持续激发假日经济活力。
以罗行艺术墟为例,在构建文旅新场景上,丹灶的精妙之举在于,通过以艺术为代表的人文力量,抓住引流与外拓的爆点,同时突出艺术的在地性,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重构。从去年打造罗行艺术墟并实现常态化运营,再到本次舞蹈节的举办,这股深深扎根于丹灶乡土的艺术力量贯穿始终。
一个个文旅新场景交互叠加,带来了体验上的升级。比如,在舞蹈节举办期间,不仅有“概念演出”“撸舞剧场”“环境即兴”三大核心表演和影像展、工作坊等互动单元每天上演,也有去年打造成形的罗行艺术墟展览空间实行全天开放,还有一批艺术家牵头实施新的艺术项目,助力舞蹈节举办。
本次舞蹈节期间,百村五人龙舟“拉力赛”首站赛事选择在罗行艺术墟旁的南沙涌举办,同步发布南海龙超丹灶十大龙舟赛区赛事及计划,则是在传统土壤中打造出面向未来的体育赛事新场景。
比如,位于仙湖科创核的仙湖赛区,周边集科技研发、智能制造、展示交流、创新服务和吃住游玩于一体,今年7月将成为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龙舟赛的场地;有为水道赛区将“文化+生态+旅游+农业”有机融合,活化名人资源,增强游客互动体验;本站赛事所在的艺海赛区将联动罗行艺术墟焕新“一河两岸”,助力打造艺术与商业融合的新业态产业链……可以看到,丹灶通过打造“一赛区一特色”的赛事格局,着力连片成面,加速推动全域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理想生活在罗行”在地商业赋能计划在罗行艺术区启动实施。通讯员供图
“理想生活在罗行”在地商业赋能计划在罗行艺术区启动实施。通讯员供图
这些文旅新场景有机结合,带动了新消费。近一年来,在艺术带动下,罗行艺术墟形成了美食集市以及“墟上集”艺文集市、“竹里人”小店等全新的商业形态,吸引一批主理人进驻创业。以本次舞蹈节举办为契机,罗行艺术墟进一步引入“理想在角落”“理想剧场”“理想共创”等多个主理人活动,拉开了“理想生活在罗行”在地商业赋能计划的序章,持续激活罗行艺术墟的主理人业态。
“五一”期间,罗行艺术墟美食集市打造可逛、可看、可吃、可玩的一站式体验。 通讯员供图
“五一”期间,罗行艺术墟美食集市打造可逛、可看、可吃、可玩的一站式体验。 通讯员供图
在丹灶城中心,“五一”期间,佰汇盈广场二期携手星级酒店、品牌零售、特色餐饮、综合运动馆等多元业态盛大开业,构筑“商业+生活+社交”多维体验空间,进一步完善丹灶城央商业配套。其中,温德姆集团旗下华美达酒店的入驻尤其引人关注,其刷新了南海西部酒店体验的新高度。
“五一”期间,嘉荣超市丹灶佰汇盈广场店人头攒动。 通讯员供图
“五一”期间,嘉荣超市丹灶佰汇盈广场店人头攒动。 通讯员供图
在丹灶镇内更多景区景点,“冰花雪粤·梦里雪乡”举办夏日冰雪狂欢,耕山小寨举办开渔节和水上乐园欢乐派对,翰林湖农业公园举办非遗体验活动……丹灶同样牢牢把握人文经济的内在要求,打造新场景、创造新体验、激活新消费,努力引人来,让人留,并加速将“文旅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
战略升维:
环两江先行区的“人文丹灶笔法”
丹灶在“五一”假期的文旅探索,无疑也展现了环两江先行区的新气象。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是佛山市委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关键任务,也是“再造一个新佛山”的重要举措。丹灶作为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的一员,在今年4月发布“人文科创,四脉一核”总体规划,拉开了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的建设序幕。
“人文科创”表明丹灶坚持以人文引领、科技驱动。“四脉一核”中,“四脉”是指人文四水脉,包括有为水道历史水脉、官山涌城市水脉、南沙涌艺术水脉、北江生态水脉;“一核”是指仙湖科创核。丹灶将以“人文科创,四脉一核” 牵引全镇城、产、人、文各领域要素,全面重塑区域价值。
在南沙涌艺术水脉,丹灶提出以罗行艺术墟为起点,持续擦亮“墟游记”品牌,构建“一河两岸”艺术长廊,将南沙涌打造成“艺术之涌”。
本次舞蹈节强调在地发生、在地创作,引导艺术家深入罗行,以街巷、水岸、老建筑为天然舞台,创作出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碰撞的艺术作品。由此,丹灶发挥人文深层次带动作用,为南沙涌打造“艺术之涌”注入新内涵,形成以人文重塑区域价值的最新实践。
“五一”期间,丹灶仙湖成为亲子家庭休闲好去处。通讯员供图
“五一”期间,丹灶仙湖成为亲子家庭休闲好去处。通讯员供图
在部署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时,佛山市委提出要探索沿江发展路径。同时,南海区委对“水上南海”建设高度重视。丹灶以“人文科创,四脉一核”盘活资源,实际上也是以水为脉发展沿江经济的深入探索。“五一”期间,丹灶通过发布十大龙舟赛区以及相关赛事和计划,以传统龙舟赛事活动为媒,覆盖“四脉一核”,展现了环两江先行区南海丹灶片区建设对传统文化的激活作用,这也是丹灶发展沿江经济的又一生动体现。
这次舞蹈节加入氢能两轮车骑行活动,更是丹灶的一次鲜明表态:在环两江先行区内,“科创丹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丹灶将坚持以科技提升区域品质,持续把创新资源汇聚、战新产业集聚这一长板拉长、优势做优。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重要目标,促进共同富裕是不懈追求。丹灶的发展始终坚持产城人文共舞,在“融”字上做文章。人文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旧物业的盘活;氢能骑行与舞蹈节结合,展现了科技、产业与艺术的联动;艺术乡创激活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如今的丹灶,正通过人文经济的创新实践,不断畅通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青年人“三家一青”群体与本地人、本土资源的连接,让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在人文经济的催化下加速融合聚变。可以期待,这也将会为丹灶推动区域协调、城乡共富注入不竭动力。
采写:南方+记者林洛峰
通讯员 林静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