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中的“孤岛”救援
“开始投放!”9月25日下午,一辆KA-32救援直升机稳稳地停在江门市下川岛水平小学的空地上。在螺旋桨的轰鸣声中,机组人员配合当地村干部将机上的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物资卸下,为当地村民送去台风过后的温暖。
24日,台风“桦加沙”裹挟狂风暴雨侵袭台山川岛镇,下川岛通信基础设施遭到损毁。截至25日13时,下川岛仅有部分区域有通信信号。与此同时,连接岛屿和大陆的客运航线也尚未恢复通行,全域仍处于断网、断路的“孤岛”状态。
“岛上没网,人出不去,物资也进不来,这批生活物资来得很及时,能很大地满足我们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川岛镇水平村党委书记陈杰华欣慰地说,如今通信、供电、交通等各方力量已在岛内集结,“相信很快就能恢复以往的平静”。
直升机精准投送超6吨生活物资
全岛大面积断网,加上连接岛上居民与外界的唯一通道也被切断,空中投送成为缓解上川岛物资保障压力的“最优解”。
25日,收到岛上的紧急情况后,省应急管理厅迅速调度已提前在珠海金湾机场待命的两架直升机,不到半个小时就飞抵上、下川岛上空,为岛上居民送去“及时雨”。
“加上飞往阳江的直升机,四架飞机共搭载了矿泉水、方便面、八宝粥各160箱,都是生活必需品,重量超过6吨,能缓解岛上居民的生活需要。”郭永春是KA-32应急航空救援直升机的机长,负责下川岛的物资投送工作。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调度四架直升机投送物资,共搭载矿泉水、方便面、八宝粥各160箱。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调度四架直升机投送物资,共搭载矿泉水、方便面、八宝粥各160箱。
随着直升机离下川岛越来越近,台风带来的破坏尽收眼底。郭永春看到,岛上很多道路和生活设施,包括山上的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亟需外界物资支援。
救援直升机响应快、航程远、机动性强且受地形限制小,在极端天气下陆路交通中断时,能第一时间抵达目标区域,开展物资运输、人员转移等立体救援,特别是在“断路、断电、断通信”的“三断”条件下,发挥着“空中硬核”保障作用。
此次投送,还有两架直升机载满物资飞往阳江阳东、阳西的两处投送点位。由于位于台风登陆点附近,这两地的生活物资供应同样面临困难。
“台风来临前,所有市场都停市了,物资暂时供应不上。”阳东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利如景表示,收到这批物资后,当地政府将按照各个镇村的实际受损情况尽快安排发放,做好物资保障工作。
直升机机舱内装满了投送物资。
直升机机舱内装满了投送物资。
事实上,台风来临前,广东就迅速采取行动,在多地预置物资保障力量。
23日,“桦加沙”登陆的前一天,省应急管理厅就提前调派4架救援直升机飞至珠海金湾机场待命。待台风过境、风雨减小,机组就会结合实际损害情况,飞往受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投放生活物资,并参与灾情勘测及救援等工作。
多方合力完成生命救援“空中接力”
“刚接到一个任务,现在天气情况允许的话,请回上川岛临降点接运一个伤员。”刚投送完物资,KA-32直升机空中指挥员的耳机里突然传来一则紧急通知。
这则通知发自远在广州的省防灾减灾中心调度指挥中心。收集到受影响区域的物资需求、人员伤亡等情况后,该调度中心会通过无线对讲机,将任务指令及具体坐标传达给指挥员。
伤员是上川岛石笋村一男性村民,因维修电线时不慎跌落,面部受伤,伤情危急,且当时海面风力较大无法通航,急需直升机将其运至岛外更大的医疗点。
然而,上川岛此时在下大雨,直升机无法起飞。而且飞机油量紧张,需要指挥中心迅速确定最终降落点。在指挥中心的指导下,机组决定让当地救援人员先将伤员抬至临降点等候,并与台山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研判合适的降落点。
“离临降点最近的山咀码头受云团覆盖,天气状况不佳,不适合降落,阳江合山机场距离又太远,最好在附近的川岛镇选取点位。”综合考虑天气、距离、伤员伤情等因素后,机组决定在汶村镇文海中学操场降落,并提前联系好救护车。
所幸,上川岛的雨势没有持续很久。在多方力量的配合下,直升机顺利接上伤员,并在20分钟后在目的地平稳降落。飞机一落地,伤员就立即被抬上救护车,送至附近医疗点救助,一次生命救援的“空中接力”成功完成。
台风已过境,如今在多方力量的配合下,上、下川岛村民的生活正在有序恢复。
“我们正全力保障‘四通’,即通水、通电、通信、通路。”川岛镇人民政府应急办主任黄谱介绍,省、市的多方救援抢险支援力量已陆续到位,镇村干部从昨天开始,就全力开展灾后复工复产工作,监测防范次生灾害风险,保障村民的人身安全。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良科
图片:南方+记者 钟志辉
剪辑:南方+记者 何志豪
设计:吴颖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