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传统产业“三化”融合发展专场)召开。会议邀请到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原院长周其仁为广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言。
“当前我们传统产业和企业面对的是‘水落石出’的形势,世界总需求收缩,全球贸易总量在降。”周其仁说,这在全球派生出需求萎缩、价指下跌、消费降级、“内卷”、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等问题。“这是我们相当长时间要面对的一个基本形势。”周其仁说,企业应该面对现实、突围寻路。
2018年至2023年,受佛山的邀请,周其仁在那里持续做了5年的调查研究工作,并不断更新当地企业情况。他说,概括下来,能从广东企业实践看到传统企业突围的3条经验。
第一条叫做细处求精益。以前,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难免粗放,一个厂占多少地,生产线用多长,用多少材料,工艺流程多少工序是粗放的。而现在,企业节约成本可以“挤出水来”,土地可以大量节约、厂房可以集约、流水线可以优化、流程可以优化、工序可以改进,转变观念转变做法,能让很多企业在困难的时候多一口气。
第二条叫做宽处谋布局。虽然目前面临困难,但中国经济将来长远看是好的,目前的困难能推动中国企业拓宽视野,推动全球布局,不光是产品卖到全球去,而且我们的生产能力、服务能力、跟当地人力等各种资源结合的能力都能提升。将来回头看,一定是上一个台阶的好机会。
第三条叫做高处争独到。大家说“内卷”,“卷”到最后就是缺乏独到性,很多传统企业看到别人挣钱也跟着做,你会的东西我也会,不会的大家都不会。而现在,例如美的等一些广东优秀企业已经扭转了这种情况,以量的收缩换来质的增长。
周其仁是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博雅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担任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参与中国经济改革实践,曾主持农村土地制度、电信业开放等重大课题研究,相关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支持。著有《城乡中国》《货币的教训》《改革的逻辑》等著作。
文字:南方+记者 姚瑶 汪祥波 见习记者 吴静涵
摄影:南方+记者 钟志辉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