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今年初,佛山市委全会提出,把美学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打造集绿化、美化、彩化、文化于一体的城市空间。不久后,这一重要理念在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具化为路线图与任务书。
这是佛山首次从市委、市政府的层面部署推进城市美学实践,由此揭开了以美学理念重塑城市价值、破解发展瓶颈的突围序幕。半年时间过去,这场“美学革命”进度如何,又在佛山大地上写下哪些美的篇章?即日起,南方+佛山频道联合佛山市城管局推出“寻美佛山 走读五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热辣滚烫”的7月,伴随着佛山“西甲”开赛,三水北江大堤也迎来了一年中的人流高峰。
三水,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而得名。在当前的佛山发展布局中,三水区既是“北向战略”的落足点,也是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起始点”。
承接政策与资源之利,三江汇流之地,正以美学引领,“两江”先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全民美学生活空间,让美成为区域发展的有生力量。
借力市级园艺大赛
扮靓三水最火热文旅IP
江边仓·1982创意街区的一家店铺老板发现,今年“西甲”期间,在堤围下停留的人较往年多了,“以前是北江大堤上面有人,下面没人,人都冲着北江大堤上去了。现在堤上、堤下都有人。”
上堤的人,看江景、享江风、赏日落,打卡电影《热辣滚烫》的取景地。堤围下的人,在“西甲”赛场周边穿梭,寻找“惊喜”并拍照打卡——不久前,由佛山市城管局主办,三水区城管局、西南街道办事处协办的“白兰杯”园林专业技能竞赛落下帷幕,24个参赛单位在北江边上、“西甲”赛场周边的微小绿地、建筑立面及城市微空间,选定24个点位,以佛山“西甲”为主题开展创作。
“白兰杯”园林专业技能竞赛作品之一。 黄艳姿 摄
“白兰杯”园林专业技能竞赛作品之一。 黄艳姿 摄
如今,园林专业技能竞赛虽已落下帷幕,但24个颇具巧思的园艺作品却被保留了下来,成为今年“西甲”赛场的隐藏“惊喜”,静待游客发掘。
擦亮佛山“西甲”城市IP。2002年,三水区举办首届足球联赛,因赛事在西南街道举办,被坊间称为“西甲”。经过22年的培育,这项赛事已从地域性足球赛事,变为粤港澳大湾区群众性的足球盛事。2023年,该赛事成功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首批群众“三大球”精品赛事案例。2024年佛山“西甲”入场观赛146万人次、全媒体流量超43亿,成为三水乃至佛山的重要“门户”之一。
如何扮靓这一“门户”?借力“白兰杯”园林专业技能竞赛对赛场周边关键点位进行微改造,三水成功通过参赛作品提升“西甲”赛场周边老城区的环境格调,也进一步丰富了“西甲”文旅IP内涵。
以佛山“西甲”为主题创作的园艺作品。 黄艳姿 摄
以佛山“西甲”为主题创作的园艺作品。 黄艳姿 摄
让更多力量加盟
成为城市美丽升级的“合伙人”
善于借力,动员各方力量在现有基础之上进行微改造,是三水本轮“美学革命”的诀窍之一。以市级园林大赛扮靓“西甲”赛场周边如此,更大范围的城乡环境品质提升,也是如此。
以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之一的白坭镇为例,该镇探索试行“城市合伙人”计划,以开放合作的姿态,吸引社会资本注入,成功推动12家企业助力环两江先行区城乡环境提升工作,使进港大道等门户节点提升取得良好成效。
景观提升前VS景观提升后
景观提升前VS景观提升后
更具体的如广州屈臣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捐赠休憩座凳30米、粉刷翻新中央隔离护栏1.3公里、果皮箱121套,助力城市家具品质提升;发动众兴龙建材公司投入资金7万元,开展环两江先行区6处重要节点门户市政箱体美化示范工程。
又如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中的滨江美景风貌带,西南街道“几字湾”昆都山绿道建设及美化工作,通过社会发动,已有31个单位组织参与支持“几字湾”昆都山绿道植树,其中21个点位已完成植树1585株。
昆都山绿道提升前vs 昆都山绿道提升后
昆都山绿道提升前vs 昆都山绿道提升后
将范围扩大到三水全域,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实施“名企百园”计划,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模式,吸引企业以捐建、冠名、运营等方式深度参与公园建设。实施“名企百园”至今,三水累计建成项目58个,撬动社会资金2395万元,占总投入的84%。
与此同时,三水鼓励市场主体建设绿美工厂,推行“门前绿化空地委托企业管理”机制,目前已完成13个绿美工厂建设,让企业、员工由环境旁观者,转变为绿美建设参与者,释放更多绿色共享空间。
通过发动企业及社会各方力量“加盟”,三水正在让生产、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社会成员,成为城市建设与美丽升级的“合伙人”。
组建美学专家库
让变美不走弯路
共建共治共享,让三水有了向美成长的强大动力。如何不走弯路,向美而行?三水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征集5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艺术等领域人才,作为三水城市美学专家库成员,为城市家具设计、公共空间规划等提供美学咨询与技术指导,让变美不走弯路。
不仅如此,在公园建设与运营上,三水还召开多轮推介会,邀请深圳、重庆等地运营专家、文旅机构到三水实地走访,指导各镇街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搭建“公园+运动”“公园+文化”“公园+萌宠”等多元活动场景,成功运营北江体育休闲公园运动项目、云东海国家湿地公园研学项目、乐平镇大同湖公园萌宠项目,打造劲农农业主题公园、湖映琅悦体育公园,实现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协同提升。
三水区西江公园。 谭山蓝 摄
三水区西江公园。 谭山蓝 摄
人民是城市的创造者、参与者,更是城市美学的观赏者和体验者。让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感觉舒适、感受美好,才是城市美学的最终落点。要实现这个目标,少不了文化的融入。
立足三水文化基因,尊重本土历史印记,三水在城市美学革命中,注重保留文化的温度。以白坭西江院子为例,这一项目利用原有岭南建筑和岭南特色院落,以“绣花功夫”实行“微改造”,还原“古渡胜市”古牌坊,新建碧云戏台,实现历史传承与创新交融、古建筑与古文化融合。
不远处,“桃源·三巷”因地制宜将各类植物、废旧的闲置物巧妙地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美学”。漫步村中,青砖灰瓦、镬耳山墙与现代墙绘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碰撞出独特的美学。
江边仓·1982创意街区。
江边仓·1982创意街区。
此外,创意粮仓、粮食博物馆、江边仓·1982创意街区等新兴文旅项目,以及彰显红头巾精神的三江水韵公园、凸显火车主题的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三水将存活在人们记忆里的旧建筑、老物件改造、活化,让历史与记忆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三水人的生活中。
撰文:黄艳姿
佛山市城管局、三水区城管局供图(除署名外)
■ 相关阅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