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南侨英才学校是位于中山南区街道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前身为民办学校,2023年9月转制为公办。该校以教学质量突出、特色活动丰富、家校协同育人等优势,成为区域内的教育标杆。今年,南区街道通过统筹辖区的教学资源优化配置,优化学校布局,制定了良都小学学生分流方案,将南侨英才学校分为月山校区和环城校区,充分利用良都小学校舍资源开展初中教育教学,整体新增了公办初中学位,也补充了优质小学学位。
新学期,新风采!为彰显中山市南侨英才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风采,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南方+客户端中山频道推出中山市南侨英才学校优秀教师风采展示系列活动,邀请广大家长、师生校友,一起为这些优秀教师点赞喝彩!点赞时间为9月16日—17日。
中山南侨英才学校(小学部)优秀教师,你最想为谁点赞?(可多选) 1.蔡宁馨 小学英语教师 2.曾小娟 小学数学教师 3.桂茜 小学数学教师 4.黄碧芳 小学数学教师 5.李霞 小学数学教师 6.梁婉雯 小学语文教师 7.刘凯 小学综合实践教师 8.刘晓青 小学英语教师 9.罗少英 小学数学教师 10.孙瑞霞 小学数学教师 11.余威杰 小学语文教师 12.吴丽光 小学语文教师 13.杨珊珊 小学数学教师 14.任小艳 小学语文教师 15.潘乘风 小学语文老师 提交
1.蔡宁馨 小学英语教师
蔡宁馨 。 受访者 供图
蔡宁馨 。 受访者 供图
在英语教学上,蔡宁馨老师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她擅长将游戏、情景对话、英文歌曲和小组项目合作融入课堂,让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她通过“英语小剧场”让学生扮演角色,在真实语境中掌握句型;利用“单词闯关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欲和求知欲,化被动记忆为主动探索。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她巧妙设计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爱上了英语。
作为班主任,蔡老师用爱心和耐心构建了一个温暖、积极的班集体。她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学习状态,及时与他们进行平等、友善的沟通,是学生们信赖的“大朋友”。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良好习惯,通过制定清晰的班级公约、设立“班级责任岗”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蔡老师始终秉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她看来,教育的真谛在于点燃每一个孩子心中的火花,陪伴他们自信、快乐地走向未来。
2.曾小娟 小学数学教师
曾小娟 。 受访者 供图
曾小娟 。 受访者 供图
在教育教学中,曾小娟老师始终秉持严爱相济的理念。她对学生学习严格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助力夯实知识基础;同时以饱满的爱心与耐心关怀学生成长,用温暖言行感染每一位学生,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与家长的充分信赖。
在教学工作中,曾老师成果显著。所带班级学科成绩常年名列前茅,参加南区各类数学竞赛均获“一等奖”。并斩获南区“特色班集体”、南区红领巾奖章集体二星章、南区板报评比二等奖等荣誉,多次获评校级“文明风纪班”称号。
出色的工作能力,曾老师先后荣获南区“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老师”等称号,多次蝉联校级“优秀班主任”。在教学竞赛中,她同样表现突出,曾获镇区“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竞赛”一等奖、南区“涵养好家风,共筑家国梦”主题班会一等奖,充分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素养与育人能力。
3.桂茜 小学数学教师
桂茜。 受访者 供图
桂茜。 受访者 供图
桂茜是小学数学教师,班主任。工作十余年来她始终秉持“尊重、耐心、开放”的核心准则,将满腔热忱投入到教育教学中,用心用情陪伴每一位孩子的成长。
在数学教学方面,桂老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潜能。她坚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不仅深入钻研教材,更善于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她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课堂反馈与掌握程度,通过鼓励性评价和分层指导,力求让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因其教学成效显著,她在南区组织的解决问题比赛及口算比赛中,多次荣获“优秀辅导老师”的称号,所指导的学生也屡创佳绩。
作为班主任,桂老师如同一位大家长,将班级建设成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大家庭。她高度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细致的日常观察、平等的谈心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与家长保持坦诚、有效的沟通,形成了和谐共赢的家校共育氛围。她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积极向上、互助友爱。因其在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建设中的突出贡献,桂老师被授予南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荣誉称号。
4.黄碧芳 小学数学教师
黄碧芳。 受访者 供图
黄碧芳。 受访者 供图
黄老师从事教学工作23余年,从青涩的青年教师到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她始终以匠心守讲台,用爱心护成长,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教育故事。
在教学中,她深知数学并非枯燥的数字游戏。为让抽象知识变生动,她亲手制作教具,将购物、测量等生活场景搬进课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公式;面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她利用课后时间“一对一”辅导,用耐心和鼓励帮孩子找回自信,所带班级数学成绩连续多年稳居年级前列,更有多名学生在区级数学竞赛中获奖。
作为班主任,她像妈妈般细心。23年来,她的办公桌上总放着“班级成长册”,记录着每个孩子的特长与家庭情况;学生生病,她带着孩子去医务室;学生有烦恼,她化身“心理辅导员”,耐心倾听,及时疏导。在她的带领下,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级文明班级”。家长们都说:“把孩子交给她,我们一百个放心。
5.李霞 小学数学教师
李霞。 受访者 供图
李霞。 受访者 供图
从教以来,李霞老师始终以“用爱启迪智慧,用心陪伴成长”为教育理念,致力于营造平等、开放、温暖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信与乐趣。
在数学教学中,李霞老师善于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她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机械记忆。她所带班级的学生普遍表现出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多次在校级、区级数学竞赛中获奖。
作为班主任,李老师尤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她通过“竹梦成长档案”记录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用耐心和智慧化解学生成长中的困惑。她曾帮助一名内向的学生通过数学建模活动找回自信,最终该生不仅成绩显著提升,还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同学们的“小老师”。这样的育人故事在她班上并不少见。
她先后荣获校“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但更让她自豪的是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与认可。未来,她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更多不平凡的教育故事。
6.梁婉雯 小学语文教师
梁婉雯 受访者 供图
梁婉雯 受访者 供图
梁婉雯老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完整陪伴一届学生从一年级至六年级毕业,用六年时光书写“长情育人”。刚接手一年级时,班级里有孩子不会握笔、不敢发言,她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教室,手把手教握笔姿势,用“故事接龙”“小组小剧场”等趣味形式,帮孩子们打破胆怯。通过暖心的个性化“设计”,友好的家校合作,把班级一位因家庭变故变得沉默寡言学生,重新找回自信。毕业联欢会上,还红着眼眶走到她面前,轻轻抱住她,在她耳边轻声说“谢谢老师”,那个曾躲在角落的孩子,用一个深情的拥抱,回应了六年的陪伴。
六年里,她坚持“把班级当家庭”:会在每个孩子生日时送上手写祝福,会带着学生在教室角落种上“班级绿植”,记录植物与成长的共同变化;毕业季来临,她整理出六年来每个孩子的课堂照片、作业片段,做成“成长纪念册”,扉页上写着“你们的六年,我的满心欢喜”。
在她的带领下,班级多次在南区语文竞赛中获一等奖;南区特色班级、红旗中队;多次获评校级“文明班级”,所带学生多人获中山市“阅读之星”。个人多次荣获“优秀辅导老师”,在全国原创作文大赛获“优秀指导员”。她个人也因细腻温暖的育人风格,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而最让她骄傲的,是毕业时孩子们说的那句“老师,谢谢您陪我们长大”。
7.刘凯 小学综合实践教师
刘凯。 受访者 供图
刘凯。 受访者 供图
刘凯老师自任教以来深耕实践教学,善用文化与生活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知识、涵养素养。
2025年上半年,他以“蚕丝”为主题设计特色课:先通过丝绸之路故事引入蚕丝文化,带学生赏析传统云肩纹样、体验简易扎染工艺,让大家直观感受蚕丝的多元应用;后续再带领学生剥茧抽丝、将蚕丝小心固定在竹制扇骨上,完成专属蚕丝扇制作。整个过程中,学生既触摸了传统工艺,又收获了动手乐趣,家长反馈孩子更懂传统文化与劳动价值,学生也称这是“超有意义的课”。
此前,他凭借对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的深入探索,获中山市2024年中小学劳动教育教研论文评选第三名、南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及综合实践活动赛课第二名。从教以来,刘凯始终以热忱与耐心陪伴六年级学生,用兼具文化味与实践性的课堂,让教育充满温度,赢得师生与家长的一致认可。
8.刘晓青 小学英语教师
刘晓青 。 受访者 供图
刘晓青 。 受访者 供图
刘晓青老师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表现了高度的工作责任感。
作为班主任,她做到以身作则,坚持班级工作德育为首的原则,尊重和关爱着每一位学生,平时非常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与学生谈心、家访等手段,排除学生思想上的顾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以有利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她所带班级的班风端正,学习气氛浓厚,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班级曾多次被评为学校文明班,曾获得南区红旗中队、南区最美少年集体、中山市最美少年集体称号。
在教育教学方面,她致力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成果颇丰,在区级英语竞赛中多次荣获团体一等奖。她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南区优秀教师和优秀辅导教师。她会继续热爱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学习、成长、奉献。
9.罗少英 小学数学教师
罗少英。 受访者 供图
罗少英。 受访者 供图
罗少英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24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她心中有爱与责任,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爱,她从不会因学生答不出问题而急着打断,总是轻轻笑着说“再想想,我等你”,那些温柔的停顿里,藏着让孩子敢开口的勇气。
罗老师班上有个女生叫小萱,脾气像“小刺猬”——数学题做不出来就把笔摔在桌上,课本“啪”地合上,有时还会往地上扔本子嘟囔“我不做了!”。有次罗老师想帮她讲错题,她猛地把本子往抽屉里塞,还喊叫说“不用你管!”吓得周围同学都不敢说话。下课后,罗老师没再提错题,只是拿了块她爱吃的酸鬼糖,坐在她旁边说:“我小时候算鸡兔同笼,算错三次还哭了呢,后来发现盯着一道题较劲时,先画画图、咬口糖缓会儿,思路反而通了。”小萱捏着糖没说话,但没像之前那样躲开。
期中家长会,她妈妈跟老师反馈,孩子现在回家说,老师讲题时会等她慢慢想,她再也不会乱发脾气了,还跟妈妈说“老师那么有耐心,我也得好好学。”
原来孩子发脾气,有时是怕自己做不好,又怕别人觉得自己笨。当你不催她、不怪她,只帮她搭个小台阶,她就会慢慢收起刺,把“我不会”变成“我试试”,把“不用你管”变成“谢谢您”。
罗老师不仅授业解惑,更注重传道,她非常注重孩子的品德形成,在品德上处处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她所带的班级经常获学校文明班集体,曾荣获“南区特色班级”、“南区优秀中队”等光荣称号,个人多次被评为“南区优秀教师”和“南区优秀辅导员”称号。
10.孙瑞霞 小学数学教师
孙瑞霞 。 受访者 供图
孙瑞霞 。 受访者 供图
作为年轻骨干教师,孙瑞霞老师始终以“趣学、善导、深耕”为教学准则,探索出贴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路径。
针对二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孙瑞霞老师拒绝“题海战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场景、趣味活动深度融合。她自制“数字拼图”“图形分类盒”等教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抽象概念;设计“数学闯关游戏”,把计算、应用题转化为“闯关卡”,学生完成任务即可兑换“班级小勋章”,极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作为班主任,孙瑞霞老师注重“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每个孩子的知识薄弱点和性格特点:对内向学生,采用“同桌互讲”“小组轮值发言”降低表达压力;
对基础薄弱学生,设计“阶梯式练习”,从基础题到提升题逐步推进,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同时,孙瑞霞老师坚持“家校协同”,每周通过班级群分享“家庭数学小任务”,如和家长一起测量家具尺寸、记录购物花费,让家长参与孩子的数学学习;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课堂表现,提供具体的家庭辅导建议,其教学方法也得到同事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11.余威杰 小学语文教师
余威杰 。 受访者 供图
余威杰 。 受访者 供图
余威杰老师是一位年轻有活力的老师,他总爱把课堂 “搬” 到生活里。为了让孩子理解 “帮助” 的含义,他组织了 “班级小帮手” 活动:让会系鞋带的孩子教同学系鞋带,会整理书包的孩子帮伙伴归置文具,之后让大家用简单的句子写下 “我帮 XX 做了什么”。原本说不出完整句子的孩子,也能清晰地写下 “我帮小明系了鞋带,他开心地笑了”。
低年级刚开始,孩子们怕读长课文,余老师没让大家硬读,而是把课文里的小故事编成 “你问我答” 的游戏:老师读 “小兔子要去采蘑菇”,让乐乐接 “它要去哪里采蘑菇呀”,再慢慢引导学生跟着读完整段落。一个学期过后,班级里早读读课文的声音响亮了许多。
余老师的教室后墙有个“快乐读书吧”,他常常鼓励孩子们多看书多读书。他常说,二年级的语文不是书本里的铅字,而是生活里的点点滴滴,让孩子在生活中找语文,才会真正喜欢上这门课。
12.吴丽光 小学语文教师
吴丽光 。 受访者 供图
吴丽光 。 受访者 供图
作为班主任,吴丽光老师深知“育人先育心”。她不断提升班级管理艺术,注重班风学风建设,致力于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她管理班级细心严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她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耐心细致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因其卓有成效的班级工作,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曾荣获“南区特色班集体”的称号。
在语文教学上,吴老师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她的课堂生动有趣,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每一位孩子“学有所获,行有所成”,所带班级在南区汉字书写比赛、现场作文比赛均获集体一等奖。
吴丽光老师以其突出的工作表现,先后被评为“南区优秀教师”和“中山市优秀教师”。她将继续用爱心与智慧点亮学生的心灯,在三尺讲台上书写更加精彩的教育篇章。
13.杨珊珊 小学数学教师
杨珊珊 。 受访者 供图
杨珊珊 。 受访者 供图
杨珊珊,中共党员,小学数学科组长,小学数学教师。工作20余年,杨珊珊老师以“以数启智,以理育人”为初心,从青涩新人成长为学科组长、骨干教师,用坚守与创新诠释教育的不凡。
她秉持“教学无捷径,唯有深耕细作”,将“生活化、分层化、趣味化”融入课堂,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将抽象公式与校园测量、集市计算结合,让枯燥数字变成“魔法”,让数学课成为学生眼中的乐园,凭扎实功底斩获市、区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
育人路上,她以“爱心、耐心、责任心”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完成从“牧羊人”到“领头羊”的角色转变,让班级成为滋养成长的温暖港湾,用科学方法守护童心蜕变。她懂得欣赏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我是优秀的、我能成为最优秀的”坚实思想,一名曾因家庭贫困自卑的学生在她的鼓励下写道:“杨老师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人生的方向。
作为学科组长,她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每周雷打不动组织集体备课,带领团队剖析教材、研讨教法;在赛课指导中凝聚力量、精准领航,以匠心传承营造浓厚教研氛围,助力团队共同成长。
14.任小艳 小学语文教师
任小艳 。 受访者 供图
任小艳 。 受访者 供图
任小艳,中共党员,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深耕小学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 13 年,现任一二年级级组长,先后获评 “中山市优秀班主任”“南区优秀教师”“南区优秀辅导员”“南区家庭优秀讲师”,以及学校“党员示范岗” 等称号。
在班主任工作中,她始终以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为准则。曾有一名孩子因基础薄弱产生厌学情绪,她便利用课后时间定制专属辅导计划,帮助孩子巩固学科基础,用故事分享、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习热情。经过努力,孩子成绩稳步提升,重新找回自信。多年来她实现了后进生转化 100% 的目标,也因此收获了家长与学生 100% 的满意度。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学生刘伊朵的综合能力,鼓励其参与中山市红领巾争章活动,从选题指导到实践规划全程陪伴,助力孩子最终获得 “三星章”。
教学上,2022年在南区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比赛课上,结合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设计 “情绪小怪兽” 互动课堂,通过游戏、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最终荣获心理主题班会课一等奖。2023 年,她围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 主题设计班会,用身边榜样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价值观内涵,荣获二等奖。此外,她还将古文教学经验整理成论文《经典相约 向美而行 ----- 由 < 三字经 >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文学习》,获南区街道教育和体育事务中心三等奖,用实践为教学研究添砖加瓦,其扎实的专业能力也让她成为学校 “党员示范岗” 的典型代表。
15.潘乘风 小学语文老师
潘乘风 。 受访者 供图
潘乘风 。 受访者 供图
潘乘风老师在英才学校工作十余年来,她深耕小学语文教育一线,以科组长的担当与教师的匠心,书写教育华章。
教学中,她潜心钻研:打磨教材、参与教研,更创新 “班级作文周报”“美篇创作” 等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助其在文字中收获自信。2021 年,她加入中山市南区名师工作室,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所教班级屡获区级赛事佳绩,多名学生作文登报,她也多次获评 “优秀指导老师”,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
作为骨干教师,她主动担当:主持课题《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探究》成效显著;多次承担校、区级公开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等课例因设计新颖、互动生动获好评。“青蓝工程” 中,她连续两年指导青年教师,通过听课评课、研讨分享助其成长;撰写的多篇论文也在各级评选中获奖或发表,以理论反哺实践。
凭借卓越业绩与奉献精神,她先后荣获学校 “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南区 “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及 “中山市优秀指导教师” 等称号,以行动诠释教师使命,赢得学生喜爱、家长信赖与同事认可。
整理:南方+记者 杨慧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