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奥运冠军新生青春分享暨北大深圳青年讲堂(第8期)在深圳大学城体育馆顺利举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特别邀请击剑奥运冠军、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教师孙玉洁为全体2025级新生作青春分享。讲座由深圳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安晓朋主持。
孙玉洁与现场师生一同回顾了中国女子重剑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首夺团体金牌的辉煌(时刻)。她始终以“从领奖台下来的那一刻,一切归零”这句话自我鞭策,并坦言每一块奖牌的背后,都是日复一日,成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的结果。她回忆在对阵意大利选手时,肩膀被对手刺中,疼痛难忍,她为了不让对手发现受伤,咬牙坚持,直到赢得胜利。当晚回到驻地,她才发现短袖已被肩膀渗出的血粘住,只能借助温水慢慢浸湿才得以脱下。“那一刻满脑子都是‘不能输’,肩负着为祖国争光的使命,再疼也要咬牙扛住。”孙玉洁的动情讲述,让现场师生深切感受到运动员背后非凡的坚韧与担当。
作为以现役运动员身份入读北大的学子,孙玉洁坦言,平衡训练与学业是她面临的最大挑战。“严师出高徒,北大的老师从未因为我是奥运冠军就降低要求。”凭借荣获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五四奖章以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的经历,她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体教融合”的现实可能。
另外,孙玉洁还从专业视角为同学们生动解析了花剑、重剑与佩剑三个剑种的区别,并特别强调:“击剑是竞技体育项目,是零和博弈。学习击剑运动,不仅仅是掌握技能,还要学习‘赢’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习面对输,学会正确接受自己的失败。在一次次失败中,调整自己的状态,复盘总结,找到失败的原因,改正问题,下一次再努力赢回来。”她鼓励大家将体育中的“复盘思维”运用到科研和生活中——敢于尝试、勤于总结、在挫折中积蓄继续前进的勇气。
孙玉洁以师者的身份,寄语新生:“无论是科研攻关还是人生赛道,都要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她表示,自己作为党和国家培养的运动员,始终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并鼓励学子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热土上,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篇章。
精彩的分享点燃了同学们的提问热情。在现场互动环节,大家争相举手,希望与冠军面对面交流。孙玉洁耐心倾听、真诚分享,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这场跨越体育与学术的对话,不仅是北大深研院对“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教育理念的生动诠释与积极践行,也是扎实推进“五育并举”、构建全面育人体系的重要实践。正如孙玉洁所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事业”,本次活动不仅为新生注入了拼搏奋进的精神动力,更彰显出高校自觉响应国家战略、以体育精神赋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深远布局。当体育精神与湾区创新精神同频共振,必将激励广大青年在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进程中,书写出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