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联合在贵州铜仁举办2025年粤黔协作平台企业助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现场对接活动,推出了18条以“协作绘黔景・农文旅出圈”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
坐拥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的铜仁,凭借“金字招牌”般的顶级生态与人文资源,不仅孕育出梵净山茶、冷水鱼、食用菌等绿色“山珍”,更成为发展高品质民宿、康养度假和生态研学的理想之地。
作为梵净山景区主要入口和游客集散地,江口县还拥有亚木沟(4A级)天然氧吧、“中国土家第一村”云舍村等优质资源,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神龙潭奇观与浓郁土家文化,共同织就一幅“梵山净水·抹茶飘香”的农文旅融合新图景。
据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铜仁工作组江口小组介绍(以下简称“江口小组”),自2021年江口县·大朗组团(大朗镇、樟木头镇、东坑镇)结对协作以来,两地以特色文化为纽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完善服务设施,健全运营机制,有效整合优势资源,推动区域经济集聚发展。
2024年7月起,依托“抹茶之都”定位及沿线村寨规划,通过遴选专业团队科学制定编制特色带发展路线,在华南理工大学的规划设计团队和东莞乡村振兴建设专家团队到江口实地调研指导下,江口县综合多方意见,建成以“梵山净水·抹茶飘香”为主题的乡村振兴农文旅特色带。
该特色带主要覆盖江口县双江、太平2个镇(街道)的梭家、云舍、太平、梵净山等4个村,主线长约16公里,惠及骆象村、都村村、凯德特色工业园区等抹茶种植与加工区域。涵盖面积85.5平方公里,涉及93个村民小组共3602户13018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脱贫户477户1462人。
借助东西部协作机制,江口县以抹茶产业为突破口,积极建设民宿、打造品牌,逐步形成“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良性循环。江口小组表示,按照“亮点纷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带”的发展思路,当地持续提升抹茶加工与市场运营能力,推动茶产业、民宿业、民族文化与农耕文化深度融合,不断丰富乡村业态,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创业,真正让梵净山的“绿水青山”变为百姓手中的“金山银山”。
“梵山净水·抹茶飘香”具体线路
江口县梵净山东收费站→(5.9公里,9分钟)太平镇亚木沟(国家4A级旅游景区)→(15公里,22分钟)太平镇云舍村(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A级旅游景区)→(5公里,6分钟)太平社区梵净抹茶示范基地(茶山采摘)→(7公里,12分钟)太平镇太平社区梵净山村(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5A级旅游景区)→(1.3公里,5分钟)梵净山东大门(抹茶体验,上山游览)→(21公里,30分钟)松桃县乌罗镇桃花源村(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0公里,45分钟)印江县木黄镇凤仪村(品美食,赏千年银杏)→(5.3公里,10分钟)木黄镇木黄会师纪念馆→(28公里,30分钟)紫薇镇永义村(植物界“活化石”千年紫薇王)→(11公里,16分钟)紫薇镇团龙村(中国传统村落、全省乡村旅游甲级村,少数民族文化、贡茶文化、特色民宿)→(2.1公里,5分钟)紫薇镇大园址村(中国传统村落,护国寺、古风民宿、红军战斗遗址)→(4.2公里,10分钟)西上梵净山(途经万米睡佛、薄刀岭、一母九子树、剪刀峡、太子石、红云金顶、蘑菇石)→(23公里,37分钟)江口县德旺乡坝梅村(重走长征路)→(5.5公里,10分钟)梵净山西高速收费站。
南方+记者 薛屏
通讯员 刘伟捷 邹春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