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毽”6金!广东毽球群体运动为何这么牛?
“获得金牌的是,广东队!”颁奖仪式上,随着主持人连续4遍宣读这句话,四处洋溢着广东“红色军团”的喜悦。
8月20日,十五运会群众比赛毽球项目决赛在肇庆圆满收官。在最后一个比赛日,甲、乙组男、女子三人赛共4场冠亚军争夺战同时上演,广东队满额出战。最终,广东队均以2:0战胜对手,将4枚金牌收入囊中。算上此前获得的4×30秒混合团体接力计数和混合双人赛2面金牌,广东队包揽十五运会毽球项目全部6面金牌。
“我们做到了,六面金牌,六六大顺!”广东省毽球队领队张军感慨,“把金牌留在广东”是球队在赛前的铮铮誓言,如今不仅弥补了上届的遗憾(5金1银),还是广东代表团在全国毽球界的实力证明。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8月20日,十五运会广东队群体赛事已收获23金,超越十四运的21金佳绩。
广东队(中)包揽十五运会群体毽球项目全部6面金牌。南方+卢舒曼 摄
广东队(中)包揽十五运会群体毽球项目全部6面金牌。南方+卢舒曼 摄
“最强军团”老中青无缝衔接
广东省毽球队是代表中国毽球最高水平的“梦之队”。本届全运会,广东省毽球队延续了“全省高校+地市”联合共建的模式,由广州、深圳、中山、佛山、肇庆等地市与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州松田职业学院等高校共同组队。该队派出的26名运动员中,年龄大至40岁以上的“80后”,小至不足20岁的“00后”,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全运冠军老将压阵,形成老中青三代无缝衔接的“广东毽球军团”。
本届全运会,三人赛的甲乙组别是以30岁为界限划分,18-30岁为甲组,30-60岁为乙组。甲乙组别的男女子三人赛、混合双人赛以及4×30秒混合团体接力计数,广东队都以大比分胜出,可谓“全能型队伍”。
广东男队在比赛中。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供图
广东男队在比赛中。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供图
今年,正好是乙组男队队长高浩光练习毽球的第25年。他已经多次获得全国冠军、世界冠军,如今在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体育科技学院担任体育老师,带领学生“南征北战”,在毽球界打出广东队的名气。
“我们每天都有6个小时的训练强度,中年组和青年组一起磨合对抗,所以成绩才发挥得这么好。”他认为“广东毽军”能够夺冠都是“意料之内”,主要归功于整个团队的努力以及各地高校免费提供训练场地。
今年27岁的李思文是国家毽球队现役队员,初一开始就在全国中学生毽球锦标赛上摘得女子毽球单人赛桂冠,自此保持“六连冠”。高二时候,她已经踏入世界毽球锦标赛的大门,并连续四届代表国家参赛。迄今为止,她豪取30余枚金牌,是风头正盛的“毽界明星”。
“虽然我拿过不少世界冠军、全国冠军,但就差一面全运会金牌,这次终于圆梦了!”李思文代表甲组女队以2:0战胜香港队劲敌后,很少人留意到她的左膝盖还负伤,但她已坚持了连续两天的比赛。她说:“团队需要我打哪就打哪,大家配合得很默契,每个人都在线,队友们真棒!”
广东女队在比赛中。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供图
广东女队在比赛中。广州应用科技学院供图
“全国冠军”从各行各业而来
乙组男队教练周剑豪表示,为了备战本届全运会,广东队提前4年开始准备。“每周末,我们的队员都从全省各地赶到深圳开展训练,整个过程都很艰辛,但是运动员们都熬下来了。”
毽球运动源于中华传统蹴鞠之艺,起于民间健体之趣,历经千年淬炼,在十四运首次纳入群众组正式比赛。因此广东省毽球队运动员并非全职,而是从各行各业召集而至,利用业余时间参与训练。
来自深圳的“老将”蒙冬晓是企业职工,从中学时期练习毽球至今20多年。“小时候没有很热爱,但都会努力踢到最好。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有五六年中断练习,才发现跟毽球有一种无法割舍的爱。”她说,只有打比赛,才能感受到团队协作精神和“为了共同目标”的使命感,这是在某些工作岗位上是无法体会的。
广东省毽球队里,更多成员是来自广州、中山、佛山、肇庆的体育老师。他们往往扎根到当地的中小学校里,为普及和传承毽球运动作出应有贡献。
广东省毽球队形成老中青三级人才梯队。卢舒曼 摄
广东省毽球队形成老中青三级人才梯队。卢舒曼 摄
“运动之城”毽球运动氛围浓厚
毽球,从街头巷尾的嬉戏升华为兼具竞技性与观赏性的现代体育项目,体现了群众运动与竞技运动的巧妙融合,离不开地方与高校的支持。
作为“大湾区运动之城”,肇庆拥有马拉松、龙舟竞渡、徒步、骑行等品牌群众赛事,并承办4项全运会比赛和2项残特奥会比赛。赛事期间,肇庆以高标准、实举措、优服务的理念,全力做好志愿服务、接待、交通、医疗、食品安全、赛风赛纪等方面工作。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肇庆校区)作为承办全运会群体比赛毽球项目决赛的场地,也是全国唯一承接全运会赛事的民办高校,贯彻“让场馆说话,用细节动人”理念,投入300余万元完成篮球馆核心升级,包括中央空调全域覆盖、智能安防监控布设、LED显示屏及扩音设备升级、新风系统改造等。同时,该校还配备专门的毽球馆用作训练热身场馆。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积极发展毽球运动,打造了专业的训练和比赛场馆。卢舒曼 摄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积极发展毽球运动,打造了专业的训练和比赛场馆。卢舒曼 摄
“在承接全运会前,该场馆已承办过全国毽球锦标赛、广东省大中学生毽球锦标赛等大型赛事,拥有丰富的办赛经验。”张军介绍,近年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把毽球运动作为学校特色项目发展,把毽球课列入大一新生必修课和其他年级公选课。
广东省毽球运动协会长期以来推进体教融合,构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含专科、本科)的“一条龙”人才培养体系。如今已在深圳、广州等地建设毽球运动特色学校,启动“全运毽球冠军进校园”系列活动。今年,广东省毽球运动协会还将与肇庆市鼎湖区、端州区等中小学校开展毽球进校园活动,推广毽球文化,传播科学健身理念。
刚刚夺冠的李思文“停不下来”。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她不仅要回归教师角色,还要为培养广东毽球“新星”而努力。“我的学生是在大学期间从‘0基础’开始踢球的,刚在广东省大学生锦标赛拿了冠军,9月参加全国锦标赛。他们也很给力,所以我们不能让大家失望。”她说。
撰文:卢舒曼 刘亮 许仪
视频:肇庆发布 李智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