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标准化种植知识服务平台,可以便捷地学习奇楠沉香的种植标准和种植技术。”
“AI是新时代的生产力工具,遇到种植难题可以直接问AI,还可以用AI生成海报和剪辑视频,加大沉香产品的推广。”
近日,一场以“奇楠沉香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在电白区马踏镇举行。现场,工作人员向前来参会的种植户展示了由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科研团队开发的“奇楠沉香标准化种植知识服务平台”,号召种植户要开展科学种植、规范化生产,并手把手地教种植户如何利用AI工具解答种植难题。
培训活动由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服务团队联合马踏镇团委、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茂名市电白区春龙奇楠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举办,旨在以专题培训为抓手推动科技下乡落地。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硏究院电白分院院长马卫国全程陪同考察。
“马踏镇奇楠沉香已成为助农增收的核心产业,但存在散户种植标准不一、生产粗放、产业链短、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马踏镇党委副书记、驻马踏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王亮表示,传统的种植和结香方式,在品质稳定性、产出效率、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遇到了新的挑战,亟须科技与人才支撑产业升级。
作为沉香产业升级转型的探索途径之一,马踏镇此前借助华南农业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寻求对奇楠沉香的种质、种植、加工、质量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化、标准化管理,共同搭建一个奇楠沉香溯源体系。目前奇楠沉香种质资源数据库已启动建设,奇楠沉香标准化种植知识服务平台也已基本搭建完成。与此同时,电白区春龙奇楠沉香种植专业合作社作为首批广东省奇楠沉香种植研究博士工作站,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人才的合作机制,有助于提速奇楠沉香种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沉香种质资源数据库可以实现对生长、加工的全过程追溯,知识服务平台可借助可视化图谱、指导视频快速学习种植技巧。”华南农业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教师黄文玲在培训课着重强调奇楠沉香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她表示,通过建立溯源体系和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未来可推动沉香种植和加工过程的标准制定,规范种植行为,提高种植效率,提升产品品质。
为进一步推动技术下乡,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服务团队还前往马踏镇沉香种植“大村”——秀田村与基层干部座谈,了解当地奇楠沉香种植情况。黄文玲代表团队向秀田村委会送上了300多份《奇楠沉香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手册》,借此帮助当地种植户规范种植流程、提升标准化种植技术。
“华农与电白区在沉香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进一步学习产业溯源体系建设经验、完善奇楠沉香产业溯源体系。”黄文玲介绍,华南农业大学科技服务团队还前往了观珠镇、沙琅镇等地开展调研与科技下乡等实践活动,先后走访中国奇楠沉香博览园、广东(电白)沉香博物馆、电白沉香博览城及多家沉香企业产品展厅、加工车间,并与电白区沉香专班、电白区沉香联合会等单位进行座谈交流,共同分析电白奇楠沉香产业发展现状及当前面临的痛点问题,探讨协同发展路径,就溯源体系建设与产业保护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南方+记者 邓建青
通讯员 吴奕希 伍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