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前海5号楼”启用!国际人才,快到碗里来

作者 蔡敏玲;鲁力 2025-08-28 09:49
01:13

“前海5号楼”正式启用

8月27日上午,“前海5号楼”在深港各界的共同见证下正式启用。作为深圳市委组织部与前海管理局联合打造的国际人才创新街区地标,“前海5号楼”以“国际化、枢纽型、全天候、未来感”为特点,将以人才链为牵引,串起创新链、激活产业链、融通资金链,助力深圳打造最好的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

“前海是一片国际化、创业氛围热火朝天的沃土。我们的项目正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准备服务更多人群,这样的环境和服务,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高质量的科研支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科大先进院精准医学研究中心细胞疫苗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闫小君接受南方日报、南方+采访时说道。

前海联合香港

向全球人才发“72小时体验券”

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圳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合作平台,有基础、有能力为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作出贡献。“前海5号楼”启用后将加快成为融汇“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国际人才枢纽,推动前海成为人才实现梦想的“黄金舞台”。

当天,深港两地政府部门负责人,高文、余少华、李清泉、沈向洋、John Roger Speakman、闫小君、杨强、孙素梅等院士学者,以及科学家、企业家、创业家、投资家代表近200人均到场,共同见证“前海5号楼”启动和系列成果发布。

现场,各方代表发起成立“SIES联盟”,该联盟通过链接科学家、企业家、创业家、投资家,以“引一名人才、链一个团队、落一个项目、促一个产业”为目标,构建“四链融合”创新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仪式还发布了前海联合香港向全球人才发出的“72小时体验券”,通过提供500张飞机票、200间滨海房、1000个高薪岗位,邀全球人才来湾区参访、体验、考察。

“这个措施很有吸引力,对我们在香港的国际人才很方便,可以说是one step ahead(迈出了重要一步)。 ”香港城市大学校长梅彦昌肯定道。他表示,香港城市大学正积极发挥国际化桥梁作用,深度参与前海及大湾区建设,推动国际高端人才聚集。近年来,学校已与剑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德国顶尖高校等多所世界名校签订该合作协议,吸引众多优秀教授和研究人员来港及进入大湾区开展合作。

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同样认为,香港将发挥国际人才的“桥梁作用”。今年6月,香港与前海签署了人才合作备忘录,“72小时体验券”正是该备忘录的首批落地项目之一。“通过这一计划,全球人才可借助香港各类人才引进计划,先行抵达香港,继而进入大湾区进行实地体验和职业探索。”

重要平台、项目落地

“四链”热带雨林生机盎然

国际人才创新研究实验室(海外人才数据库)、数据合规服务中心、国家分子药物创新中心、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京东科技生态智算中心等五大创新平台同步发布。

深港合作基金、行云集团总部、芬兰通力电梯南方总部、新加坡会芯半导体前海总部、动界智控深圳机器人关键硬件模组前海宝安研发制造中心等五大重点项目集中落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协同共生的“热带雨林”生机盎然。

启用仪式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主持主题分享环节,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左丁,前海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戴盟(深圳)机器人创始人段江哗等嘉宾围绕“四链融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分享。

“戴盟以香港为起点,在深圳生根发芽,其成长的过程正是‘四链融合’的生动实践。”戴盟(深圳)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段江哗在台上分享道。

他介绍,公司最早在香港完成核心技术研发,于2023年8月正式在深圳开展运营,主要聚焦于实现机器人的精细与灵巧操作,致力于让机器人“像人一样聪明”,该定位在目前机器人行业中具备显著差异化优势。

公司于今年7月迁至前海宝安中心区。“这里不仅离机场更近、毗邻供应链与合作厂家,场地也更宽敞,日常运营无需过关,极大提升了效率。”在前海,戴盟积极融入本地机器人产业链,与兆威机电、立讯精密等电机与3C应用企业展开密切合作,共同探索上下游协同机会。与此同时,香港公司仍作为研发中心与海外销售联络枢纽,承担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和对接全球市场的重要职能。

自迁入前海以来,公司陆续发布多款新产品,客户数量从十几个增长至数百家,合作伙伴数量显著增加,从一个小实验室快速发展为具备完整展厅、研发基地及外协工厂的成熟公司。此外,前海和宝安区政府在住房、税收减免及人才补贴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让公司“拿下”约1500平方米的办公与研发场地,员工数量在短期内从三四十人迅速扩展至近100人,其中港籍员工十余人,研发人员占比约六七成。

作为一家以“灵巧手”和多模态触觉传感器为核心技术的机器人企业,戴盟不仅实现了深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效融合,更迅速拓展至全球市场,成为“四链融合”中颇具代表性的实践样本。

前海外国人才超5000人

人才集聚效应更加凸显

“前海5号楼”精准定位于服务各类人才,布局“探索之门”“无界空间”“城市看台”等8大功能区域,全面覆盖人才发展的多元场景。这里以“5号楼,周五见”为品牌IP,常态化举办“星咖派”“星火工坊”“星空讲堂”“星跃发布”“星途体验”等活动,旨在打破学科、行业、时空、地域壁垒,构建全时空、无界、自由的创新生态。

成立15年来,前海始终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以制度创新“试验田”破除人才发展壁垒,以创新人才“集聚区”汇聚全球智力,以人才发展“宜居地”优化服务生态,成功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工作“前海样板”。

最新数据显示,在前海工作的外国人才超3000人,生活的外国人才超5000人,研究生以上人才超5.1万人,集聚66万名现代服务业人才和产业科技人才,人才集聚效应持续凸显。

未来,“前海5号楼”将持续升级“一站式”服务功能,为人才提供最新政策咨询、链接最优创投资源、实现最精准岗位对接,全力打造国际人才服务的“核心枢纽”,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强大支撑、注入强劲动力。

统筹/撰文 南方+记者 蔡敏玲

拍摄 鲁力

剪辑 王抒

实习生 朱小雅

编辑 钟常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