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春力量加油!岭南师范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你想为哪一支点赞?

广东教育头条 2025-08-20 16:32

这个暑期,岭南师范学院集结超5200名师生,组建296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投身乡村振兴。

今年,该校扩大实践覆盖面,将“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工作站从4个区县延伸至12个重点镇街,同时深耕“云支教”品牌,累计组织逾15000名大学生志愿者线上帮扶超万名乡村学子。

岭南师范学院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应用、美丽乡村建设和地方特色文化IP,结合该校“挑战杯”“攀登计划”科技创新实践成果转化,针对“人工智能+”、“文创+”、“科创+”、服务“双百行动”“1到N”和“支教+”6个专项,共培育遴选出32支校级重点团队在南方+客户端进行展示。一起感受他们的风采吧!

为岭南师范学院32支优秀“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点赞!(可多选) 1.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下洋”突击队 2.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突击队 3.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突击队 4.岭南师范学院“绿野先锋”突击队 5.岭南师范学院“初梦”突击队 6.岭南师范学院“贝多果”突击队 7.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生态液”突击队 8.岭南师范学院“朝阳行”突击队 9.岭南师范学院“电亮新征程”突击队 10.岭南师范学院“染色季”突击队 11.岭南师范学院“繁星红梦”突击队 12.岭南师范学院“追希”突击队 13.岭南师范学院“蒲公英文化”突击队 14.岭南师范学院“护苗行动”突击队 15.岭南师范学院“南药科技”突击队 16.岭南师范学院“大鱼治水”突击队 17.岭南师范学院“红廉烨火”突击队 18.岭南师范学院“星船”突击队 19.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突击队 20.岭南师范学院“粤青”突击队 21.岭南师范学院“森澜”突击队 22.岭南师范学院“山河承宇”突击队 23.岭南师范学院“‘鱼’你同行”突击队 24.岭南师范学院“聚‘砂’成塔”突击队 25.岭南师范学院“青衿志”突击队 26.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 27.岭南师范学院“龙吟青春”突击队 28.岭南师范学院“机械电子爱好者协会”突击队 29.岭南师范学院“古建奇探”突击队 30.岭南师范学院“阡陌”突击队 31.岭南师范学院“夏南洋”突击队 32.岭南师范学院“保稼护航”突击队 提交

1.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下洋”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下洋”突击队在徐闻县下洋镇厚禄村荷塘旁开展莲子直播助农。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下洋”突击队在徐闻县下洋镇厚禄村荷塘旁开展莲子直播助农。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下洋”突击队在湛江市徐闻县下洋镇开展了为期14天的实践活动。

突击队累计开展26场助农直播,呈现下洋莲子、菠萝等特色产业场景,总观看量达数十万,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额提升25%,制作30条视频并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视频浏览量超16.8万次,开设“百佳农商大讲堂3.0”,累计线上线下授课超1000人次。

在文化赋能方面,突击队通过线上直播开展红色宣讲,并深入调研当地农村发展路径,又利用直播展现当地红色文化与“暖滩”特色风光,探索“农产品+文化+互联网”新模式。

2.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突击队在高州市曹江镇开展AI赋能红色文化课程。

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突击队在高州市曹江镇开展AI赋能红色文化课程。

岭南师范学院“红土情缘”突击队在茂名市高州市曹江镇,以“AI赋能红色传承,南路寻踪薪火相传”为主题,开展为期14天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突击队运用AI技术开发“与伟人双语对话”课程,共开展6次互动教学,并制作相关短视频,开展晚会直播,线上吸引超4000次观看。

在美育方面,突击队开设有“丹青刻纸绘英雄”等课程,完成53幅刻纸作品,组织2场故事展演。

此外,突击队还走访了当地革命遗址与老党员,共收集249份问卷,最终形成专题报告。目前,实践活动累计开展所有类别课程共37门,每节课平均覆盖53人次。

3.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突击队直播课堂。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突击队直播课堂。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甄选”突击队三年深耕短视频直播赛道,以“给城里人种草,帮村里人‘种钱’”为目标,在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莲江村帮助兴乡青年罗彩虹夫妻发展莲江山禾休闲文旅产业。

突击队围绕莲江村“莲江山禾”产业,开展斗门农产品和特色文旅资源直播与短视频拍摄,累计完成36场现场直播,单场最高观看量近50万次,拍摄100余条短视频,制作120余篇图文内容,帮助斗门农产品销量增长30%,游客量增长50%。

此外,突击队还为莲江村、黄金村百余名驻村干部和农民开展了5次直播课堂,并走访当地“五镇一街”,采访160余人,整理了超四万字的调研报告。

4.岭南师范学院“绿野先锋”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绿野先锋”突击队在湛江市赤坎区进行番茄水果电池科普实验。

岭南师范学院“绿野先锋”突击队在湛江市赤坎区进行番茄水果电池科普实验。

岭南师范学院“绿野先锋”突击队践行“科技助农,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理念,在湛江市廉江市雅塘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

在雅塘镇陀村,突击队收集了超200份问卷,调研当地农业现状,分析病虫害情况;在大坑尾村,突击队成员帮助清理街道杂草以美化环境;在寸金公园,突击队还开设“番茄电池”和“显微镜探索”科普区,用互动体验的方式激发儿童科学兴趣。

5.岭南师范学院“初梦”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初梦”突击队在廉江市塘蓬镇直播。

岭南师范学院“初梦”突击队在廉江市塘蓬镇直播。

岭南师范学院“初梦”突击队前往廉江市塘蓬镇以“直播助农兴乡村·百香调研探新路”为主题开展暑期实践。

调研中,团队发现塘蓬镇矮车村百香果品质优,但销路窄。对此,突击队利用专业知识与电商资源,联动平台搭建直播矩阵,在果园、分拣点设临时直播场景,通过趣味短视频与专场直播展示产品,增强品牌辨识度,累计完成8场助农直播。

6.岭南师范学院“贝多果”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贝多果”突击队在大埇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了解当地资源。

岭南师范学院“贝多果”突击队在大埇村种植专业合作社了解当地资源。

岭南师范学院“贝多果”突击队以“贝壳科技助农兴,绿色护果振乡村”为宗旨,深耕粤西柑橘产业。

突击队深入粤西种植园,调研日灼病、病虫害及土壤问题,自主研发出具备日灼病防治、病虫害防控和土壤酸碱调节功能的“贝倍果”果实喷涂剂。产品试用区日灼病发病率直降76%,亩产提升19.7%,亩产值跃增49.6%。

此外,突击队同步开展下乡支教,覆盖学生约100人。在茂名市化州市,团队还设计了课程来科普当地非遗“橘红文化”,以激发学生乡土情怀,并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激发乡村儿童的科学梦想。

7.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生态液”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生态液”突击队在考察交流何首乌种植技术。

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生态液”突击队在考察交流何首乌种植技术。

今年暑期,岭南师范学院“岭南生态液”突击队再度结对茂名市电白区覃社村,聚焦南药产业振兴开展社会实践。

突击队针对优选适配种苗、种植技术不足等问题,携手农业技术专家,共同探讨覃社南药种植新路径。队员们深入田间开展3次土壤采样与化验检测,实地走访调研村民需求,并前往广东省红旗农场有限公司考察交流何首乌种植技术,形成《覃社何首乌种植方案》。同时,突击队免费提供自主研发的“岭南生态液”并现场示范施用,以科技提升中草药三叉苦的品质。

今年,校村计划立项20万元的技术服务项目,未来,突击队还将持续提供现场和远程科技下乡服务,协助当地村委会创办南药加工厂,实现产销一体化,帮助打造南药产业全链条,推动覃社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8.岭南师范学院“朝阳行”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朝阳行”突击队在稳村电商服务中心介绍稳村特色番薯制品。

岭南师范学院“朝阳行”突击队在稳村电商服务中心介绍稳村特色番薯制品。

岭南师范学院“朝阳行”突击队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围绕“新质电商直播+特色农海产品”主题开展助农实践,曾助力南珠、金鲳鱼等湛江特色产品获订单超10万元。

今年,突击队走进湛江市吴川市黄坡镇稳村,帮助稳村番薯及红薯干、银丝米粉、红薯粉丝等产品打开销路。实践过程共开展 7 场直播,累计吸引观众近6000人,平均每小时交易金额破百元。同时,突击队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发布超30条视频,浏览量突破20万次。

9.岭南师范学院“电亮新征程”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电亮新征程”突击队在珠海市乾务镇沙龙社区展示太阳能小车成果。

岭南师范学院“电亮新征程”突击队在珠海市乾务镇沙龙社区展示太阳能小车成果。

岭南师范学院“电亮新征程”突击队赴珠海市乾务镇沙龙社区开展下乡实践活动。突击队为当地学生开设了“电路排查”“智能声控小车”等课程,还借助AI、VR等技术开设“斗门历史小课堂”和传统手工艺课。此外,突击队还利用专业知识为当地居民排查家庭用电隐患。

此次实践突击队共开设7节课堂,走访了50家居民,制作的实践宣传视频播放量超1万。

10.岭南师范学院“染色季”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染色季”突击队在珠海斗门小濠涌进行墙绘。

岭南师范学院“染色季”突击队在珠海斗门小濠涌进行墙绘。

岭南师范学院“染色季”突击队在暑假期间奔赴珠海市斗门区小濠冲村,开展为期13天的墙绘、非遗课堂等实践活动。

突击队队员们以“红色历史”为主题创作近百米墙绘;结合实践中参与的校园芒果荔枝采摘,在孩子们最喜爱的槐树下创作了卡通水果图案,让校园充满童趣;开设扎染课程,传播非遗文化;结合广东十五运会的大背景,创新红色教育形式。此外,突击队还结合小濠涌村红色历史,在英山文体中心旁设计主题墙绘,活化红旅路线。实践期间,突击队共完成近600平方米墙绘。

11.岭南师范学院“繁星红梦”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繁星红梦”突击队在廉江市高桥镇红树林用设备检测红树林水质。

岭南师范学院“繁星红梦”突击队在廉江市高桥镇红树林用设备检测红树林水质。

岭南师范学院“繁星红梦”突击队连续两年扎根湛江市廉江市高桥镇,依托“高光谱遥感红树林种养耦合智测云平台”项目,用“人工智能+”的力量守护红树林、助力乡村发展。

突击队深入当地平山岗村、红寨村、高桥镇中心小学开展教学、科普宣讲和云端直播等实践活动,向当地社区公众和广大网友传播红树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同时,突击队深入红树林湿地一线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活动和实地调研,队员们融合高光谱成像与5G无人机,构建“空—地—水”立体感知网络,实时检测红树林生态参数,有效预防外来入侵物种,累计清理垃圾50公斤,调研红树林面积达1000平方米。

12.岭南师范学院“追希”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追希”突击队在河头中学开展武术课堂。

岭南师范学院“追希”突击队在河头中学开展武术课堂。

岭南师范学院“追希”突击队在湛江市遂溪县河头镇河头中学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实践。

突击队为该校114名初中生开设了体育、非遗文化等29门特色课程,同时开展第二届“追希”趣味校运会,创新知识传递形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在校园外,突击队收集了257份有效调研问卷,并访谈17名居民,系统梳理河头镇抗战历史,并创作红色民谣,帮助红色文化传承。同时,突击队成员们还慰问了5户独居老人,通过“圆梦天安门”摄影活动帮老人实现心愿。

13.岭南师范学院“蒲公英文化”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蒲公英文化”突击队在夏村开展皮影戏课堂。

岭南师范学院“蒲公英文化”突击队在夏村开展皮影戏课堂。

岭南师范学院“蒲公英文化”突击队以“文化赋能乡村,实践助力成长”为主题,在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夏村设计并开展40节特色课程,累计辅导800人次。突击队走访了当地村民20户,回收问卷近百份,为研究手游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收集了一手数据。此外,突击队还帮助当地环境美化,累计美化石墩36个,优化乡村公共空间。

14.岭南师范学院“护苗行动”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护苗行动”突击队在珠海斗门15所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讲座。

岭南师范学院“护苗行动”突击队在珠海斗门15所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讲座。

岭南师范学院“护苗行动”突击队与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教育党组达成结对共建,合力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双方立足斗门区白蕉镇实际需求,构建全方位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突击队在当地学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讲座,服务超2276名当地学生;在两个社区采用文创产品展览、展板展示、游戏互动和线上直播等宣传方式,向居民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同时在辖区内组织开展15场《家庭教育讲座》,覆盖超2000人次;开展15场校园霸凌主题的学生讲座。

15.岭南师范学院“南药科技”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南药科技”突击队在洪冠益智仁种植基地开展助农活动。

岭南师范学院“南药科技”突击队在洪冠益智仁种植基地开展助农活动。

岭南师范学院“南药科技”突击队前往茂名市信宜市洪冠镇,致力于帮助提升当地南药深加工技术水平。

突击队针对品牌建设痛点,申请了3项专利并注册1件商标,并无偿授权当地企业使用,以支撑“洪冠南药”区域品牌打造。

在技术方面,突击队改进了5000亩南肉桂的种植技术,并为15家巴戟天种植户提供专业采收培训,实现每户年增收5000元,同时带来显著生态效益。此外,突击队还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帮助当地企业月销售额突破百万元。

16.岭南师范学院“大鱼治水”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大鱼治水”突击队在湛江市麻章区世乔村进行科普教育。

岭南师范学院“大鱼治水”突击队在湛江市麻章区世乔村进行科普教育。

这个暑期,岭南师范学院“大鱼治水”突击队走进位于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的金牛岛红树林片区,考察红树林的种类构成及生长情况,初步识别出6科8种红树植物,包括秋茄、白骨壤等典型种类,并观测到9种鸟类,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脸琵鹭。

此外,突击队还走访当地居民,了解红树林减少区域、水质变化周期等信息,同时走入当地世乔小学,围绕仿生鱼科技,给当地小学生带去一场“科技+生态”的教育课堂。

17.岭南师范学院“红廉烨火”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红廉烨火”突击队正在张贴科普海报。

岭南师范学院“红廉烨火”突击队正在张贴科普海报。

岭南师范学院“红廉烨火”突击队深入湛江市廉江市横山镇与安铺镇,聚焦“乡村振兴与农旅融合”开展社会实践。

在横山镇,突击队开设土壤科普讲座并进行土壤采样,检测土壤矿质元素、pH值、有机质等数据,调研横山镇农旅项目现状和发展潜力。在安铺镇,突击队基于游客满意度开展调查与访谈,运用GIS技术绘制景点地图并分析数据,提升文旅资源整合度与吸引力。最终,在前期实践经验基础上,突击队形成了横山镇和安铺镇文旅融合协同发展路径调研报告,填补了该领域相关研究空白。

18.岭南师范学院“星船”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星船”突击队在徐闻县下洋镇南端暖滩夜间绘画。

岭南师范学院“星船”突击队在徐闻县下洋镇南端暖滩夜间绘画。

岭南师范学院“星船”突击队深入湛江市徐闻县下洋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突击队围绕国漫IP哪吒、乡村振兴、民俗文化等主题,在14天的时间内完成约750平方米的墙绘。

特别的是,突击队在墙绘中融入了非遗鱼拓技艺,在绘制过程中,还运用了AI技术辅助生成创意草图,并搭配AR动画让墙绘“动”起来。

19.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突击队在曹氏古法造纸工艺社体验晾晒纸张。

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突击队在曹氏古法造纸工艺社体验晾晒纸张。

岭南师范学院“梦启瞭望”突击队聚焦湛江市级非遗——廉江手造纸技艺,赴湛江市廉江市清平镇开展专项实践。

实践中,突击队深入街巷收集182份有效问卷,剖析民众对非遗的认知与需求,同时走进工艺社与非遗传承人对话,梳理技艺传承脉络,探索其发展路径。此外,突击队还开展校园推广,走进小学普及非遗知识、培育传承意识,并搭建起线上直播矩阵。

20.岭南师范学院“粤青”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粤青”突击队在廉江营仔镇北堤村进行墙绘。

岭南师范学院“粤青”突击队在廉江营仔镇北堤村进行墙绘。

岭南师范学院“粤青”突击队通过绘制大型主题墙绘,帮助湛江市廉江市营仔镇北堤村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目前,突击队共绘制约360平方米的主题墙绘。为扩大影响力,突击队成员还通过新媒体平台实时记录创作过程,相关图文内容累计获得超3万次浏览。

21.岭南师范学院“森澜”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森澜”突击队园林设计组在废旧车轮胎彩绘涂鸦。

岭南师范学院“森澜”突击队园林设计组在废旧车轮胎彩绘涂鸦。

岭南师范学院“森澜”突击队前往湛江市廉江市石颈镇平城村,以“设计赋能,共筑乡景”为主题,从产业关联、人居优化、文化落地和景观美化四个方面开展社会实践。

经过实地勘测,突击队共绘制设计图7张,完成节点改造9处。同时,突击队成员还走访调研了3个自然村,收集217份有效问卷和1位村干部访谈记录,形成1篇调研报告,为当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为宣传当地文化,突击队还发布了“舌尖上的森澜”等系列视频23条,浏览量超10万。

22.岭南师范学院“山河承宇”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山河承宇”突击队用拍立得给村民拍照留念。

岭南师范学院“山河承宇”突击队用拍立得给村民拍照留念。

岭南师范学院“山河承宇”突击队走进湛江市徐闻县下洋镇,围绕教育帮扶、民生调研和数字赋能三大主题开展活动。

在支教方面,突击队深入家庭走访动员,招收40余名学生参与暑期课堂,通过趣味实验与创意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累计指导学生完成手工作品150余件、三行情诗40余篇。

团队调研组走访20户老人家庭,开展“时光留影”公益活动,为老人拍摄拍立得照片30余张。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地云头村,突击队试点推广积分管理系统,村民参与村务活动可获得积分,通过智能扫码柜即可实现积分兑换。活动共吸引50余户村民参与,有效提升了村民自治积极性。

23.岭南师范学院“‘鱼’你同行”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鱼’你同行”突击队在珠海市白蕉镇昭信村体验喂鲈鱼。

岭南师范学院“‘鱼’你同行”突击队在珠海市白蕉镇昭信村体验喂鲈鱼。

岭南师范学院“‘鱼’你同行”突击队前往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昭信村,聚焦当地白蕉鲈鱼推广与产业链建设展开实践。

突击队深入昭信村开展调研,覆盖全村近650户人家及12个生产队,联动当地打包厂与珠海26家相关企业,帮助昭信村村委会搭建全新产业链,同时完成4类鲈鱼文创设计,并以3部纪录片融合改编歌曲,多维度呈现白蕉鲈鱼的故事。

为扩大影响力,突击队还制作了推文、短视频并开设8场直播,直播获赞量从初始5万增长至18万。

24.岭南师范学院“聚‘砂’成塔”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聚‘砂’成塔”突击队正在开展助农直播。

岭南师范学院“聚‘砂’成塔”突击队正在开展助农直播。

岭南师范学院“聚‘砂’成塔”突击队联合湛江电视台和湛鲜味公司,在新媒体平台开展系列助农直播,帮助湛江瑶柱、鱼干等特色海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在为期10天的直播实践中,团队累计直播时长达60小时,助农短视频总播放量超4万次,商品平均转化率2.18%。项目的实施使农户均增收近千元,同时培养了20余名新媒体运营人才。

25.岭南师范学院“青衿志”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青衿志”突击队开展石狗文创直播。

岭南师范学院“青衿志”突击队开展石狗文创直播。

岭南师范学院“青衿志”突击队前往雷州市石狗非遗传承工作室,通过“直播+文创”的方式,帮助雷州石狗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突击队共拍摄19个视频,其中包括“雷州石狗小课堂”知识科普和纪录片,累计播放量突破10万次,同时开展8场不同主题直播,累计获赞达15万。为拓宽文化传播载体,突击队成员还将石狗元素融入日常,设计了冰箱贴、书签、集章册等9套文创产品。

26.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在湛江市博物馆开展广州湾历史教育。

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在湛江市博物馆开展广州湾历史教育。

岭南师范学院“红星启智”突击队以“红色铸魂、科创赋能、社区共融”为主线,前往湛江市赤坎区寸金街道九二一社区开展社会实践。

突击队创新“红色科普”模式,串联5处烈士旧居等红色地标,开展5场红色剧本演绎、复刻红色影像,吸引1096名青少年参与;开设“红色科普课堂”90课时,通过互动实验解读革命历史,覆盖611人次。

此外,突击队指导制作近百份有湛江文化元素的3D模型作品,并联动岭南师范学院开放4处实验室,邀请相关领域教授学者宣讲航天精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同时创作400平方米的科学家主题墙绘,形成社区文化新IP。

27.岭南师范学院“龙吟青春”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龙吟青春”突击队在教授小朋友们非遗舞蹈。

岭南师范学院“龙吟青春”突击队在教授小朋友们非遗舞蹈。

岭南师范学院“龙吟青春”突击队前往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开展暑期实践。突击队发挥专业优势,开设声乐与舞蹈课程,声乐教学选授《这世界那么多人》,舞蹈编排学习非遗主题作品《赤绸焚霜》,并结合当地非遗“舞火龙”,原创两支舞蹈。教学过程中,突击队成员们还利用短视频平台开启直播,获赞次数超1万次。

28.岭南师范学院“机械电子爱好者协会”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机械电子爱好者协会”突击队在坡头镇大港村开展水质调研。

岭南师范学院“机械电子爱好者协会”突击队在坡头镇大港村开展水质调研。

岭南师范学院“机械电子爱好者协会”突击队今年再次去到湛江市坡头镇,在去年实践基础上,实现红树林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二次升级,新增溶解氧、亚硝酸盐等水质关键指标的检测功能。

今年,除了对村民进行线下走访,了解红树林水域情况与当地村民的保护意识外,突击队还广泛了解了不同人群对红树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突击队成员结合今年各项数据指标,并将今年的检测数据与去年数据作出对比,提出更具合理性、针对性的红树林保护建议方案。

29.岭南师范学院“古建奇探”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古建奇探”突击队在苏二村操作无人机航拍。

岭南师范学院“古建奇探”突击队在苏二村操作无人机航拍。

岭南师范学院“古建奇探”突击队赴湛江市遂溪县苏二村开展古建筑保护实地调研,从科技赋能、文化深掘、文创衔接三方面探索古建筑保护与发展新路径。

突击队用无人机航拍与三维建模技术拍摄古建群,分析照片掌握布局与特征,发现墙体开裂、屋顶漏水等隐患,为后续工作提供关键数据。

在走访调研中,突击队了解到拦河大屋等有保护与宣传价值的古建。队员们提取苏二村特色文化元素开发书签、明信片等文创,借数字展厅3D建模线上呈现建筑细节,助力苏二村出圈。

30.岭南师范学院“阡陌”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阡陌”突击队完成的墙绘作品。

岭南师范学院“阡陌”突击队完成的墙绘作品。

岭南师范学院“阡陌”突击队前往珠海市斗门区黄金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突击队实地探访黄金村,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为主题墙绘寻找灵感素材。基于调研搜集的材料,突击队成员们在黄金村标志性咖啡馆墙面设计并绘制了35平方米的墙绘,墙绘融合咖啡馆元素,实现美化乡村环境的功能。

31.岭南师范学院“夏南洋”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夏南洋”突击队在南三岛上永南村对村民进行访谈。

岭南师范学院“夏南洋”突击队在南三岛上永南村对村民进行访谈。

岭南师范学院“夏南洋”突击队前往湛江市,对南三岛12处、调顺岛6处文化点开展实地调研,在田头村陈氏小宗、田头圩龙女庙、靖海宫和麻弄九江天后宫等文物保护单位辨识碑刻4通,并整理口述史30多段,为湛江海神信仰、南三岛海防历史研究填补缺口。同时,突击队访谈了调顺网龙非遗传承人,采集到关于调顺网龙发展历史的相关口述史资料 1.2 万字,填补相关档案空白。

此外,突击队还访谈近百位村民,了解岛民对于发展文旅的建议和想法,撰写近两万字的“海岛文旅方案”,并提出“多维度保护传承活化体系”,针对两岛文旅发展不足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2.岭南师范学院“保稼护航”突击队

岭南师范学院“保稼护航”突击队在耀富省级农场进行二次树脂播撒工作。。

岭南师范学院“保稼护航”突击队在耀富省级农场进行二次树脂播撒工作。。

岭南师范学院“保稼护航”突击队前往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渡头村、乌石头村、前步村等村,探访当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调研沙扒镇农业种植灌溉方式以及水资源储蓄需求,帮助构建农田可持续发展保水新体系。

突击队带着自制的新型“高吸水树脂”去到田地间,与耀富省级农场达成合作,用树脂改良当地农场花生生长的土壤。此外,突击队还去到沙扒中学为学生们科普高吸水树脂,让乡镇的孩子们感受科技助农的力量。

南方+记者 谢望海

编辑 冯颖妍 彭奕菲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