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大”城摘得湾区“大赏”,“好房子”大奖为何花落台山?

作者 吴惠芳 2025-08-06 16:11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近日,“遇见好房子 近享优生活”——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社区共享空间(小区会所)评优活动引发广泛关注。

活动参评项目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七座城市,均为各城市代表性的“好房子”项目,其中还不乏广州、深圳这样超一线城市的口碑项目。在这样的激烈比拼中,博富·福美城成为全场唯一包揽“最具精工典范奖”“最具空间想象奖”“最具格调风采奖”和“最具文化价值奖”四大单项奖的项目,并因此摘得“最具综合实力奖”,成为全场唯一“大满贯”得主。

折桂的根本原因,是博富·福美城小区会所“冠军荟”在四大评审维度上的硬实力。精工维度上,10米挑高大厅映衬冠军长廊的流畅曲线,诠释了“毫米级较真”的精工品质;空间维度上,移步超6500平方米的空间,下沉式园林、无边际泳池与三重水景瀑布巧妙融合,将空间的想象力实体化;格调维度上,聚焦生活场景,墨香浸润的国学堂、品味从容的红酒室等11个功能场室,支撑起格调内涵的多元表达;文化维度上,“44幅奥运冠军油画”“博富公益‘悦读馆’”等载体,则让文化价值的力量可触可感、浸润日常。这些清晰可辨、扎实落地的建设成果,构成了其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博富·福美城小区会所“冠军荟”。  

博富·福美城小区会所“冠军荟”。  

奖项的背后,也离不开台山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诚然,与许多一线城市相比,江门台山只能算一座湾区小城。但如果跳出思维定式,以世界的、发展的眼光看,台山又是一座侨乡“大”城。

墨香浸润的国学堂。  

墨香浸润的国学堂。  

这份“大”,首先磅礴于其独特的文化力量。台山侨胞跨越山海的情感羁绊,沉淀出“家”不仅是居所,更是情感港湾、文化根脉与尊严象征的厚重内涵。因此,参观者在社区中感受到的松弛生活氛围——业主的笑容、孩童的奔跑、邻里的互动……并非偶然,其深层支撑源于项目对侨乡“家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空间转译。

博富·福美城将这一源于历史沧桑、凝聚游子深情的“家”之概念,内化于社区营造的肌理。当“万福墙”等承载着集体记忆的文化符号在楼宇间生长,便无形中与台山“侨”的基因形成了默契共鸣。这种将侨乡特有的历史、人文情感注入当代社区空间的实践,正是台山这座“小城”展现其世界性文化“大格局”的核心体现。

万福墙。 

万福墙。 

当这种浸润着侨文化的家园理念,遇见城市发展的宏大叙事,便催生了更深层的合力。博富•福美城,正是台山在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过程中,聚焦“提升人居品质”这一核心目标,推进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所探索出的一条区域整体焕新路径的例证:

从昔日的西湖工业区蝶变为现代化居住标杆,本土企业博富控股以区域共建者的自觉,将超560亩城市更新视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切口:超千万投入建设生态公园构筑绿色客厅,超标准配建台山中心图书馆打造文化地标,逾8000万元支持片区校园建设及升级改造……这些超越楼盘本体的投入,驱动着区域内公共服务能级的跃升,使老工业区蝶变为承载现代生活的“超级4.0社区”。

老工业区蝶变为承载现代生活的“超级4.0社区”。 

老工业区蝶变为承载现代生活的“超级4.0社区”。 

台山的突围,验证了当本土力量以“主人翁”精神参与城市进化,将单一开发转化为区域能级的系统提升,县域“小舞台”同样能锻造比肩甚至超越一线大城市的精品人居环境。

侨乡“大”城摘得湾区“大赏”,其意义超越了奖项本身。当城市开发从建筑的“高度”转向人文的“温度”,才能真正催生安放身心、承载乡愁的生活样本。这,才是奖项花落台山的真正深意——它褒奖的不仅是一个社区项目,是“以人兴城”的发展通途,一种将“小家”的情感归宿升华为驱动“大家”的发展动能。

撰文:吴惠芳 潘晓晨

编辑 钟惠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