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咀村变形记|粤来粤好百千万,时长共2分48秒)
鱼咀村变形记!800年的龙眼树生机勃勃还在挂果|粤来粤好百千万
“这里菜式非常天然丰富,空气也很好,从民宿里一出来就是小北江,非常舒服”游客王女士在清远英德市浛洸镇鱼咀村度假,书吧、咖啡吧、酒吧、餐厅一应俱全。
鱼咀村位于英德市浛洸镇南部,因地貌形如鲤鱼跃江而得名。
鱼咀村位于英德市浛洸镇南部,因地貌形如鲤鱼跃江而得名。
这边,咖啡吧为王女士备好特色饮品,那边,窗外黄皮已经熟透,王女士采摘一颗,酸酸甜甜满是新鲜味。鱼咀村如今配备了篮球场、别墅、13间套房以及农家乐、茶艺展示馆等6间商铺。毛石头墙民宿粗糙但颇有乡土美感,“这些石头都是当地的鹅卵石,冬暖夏凉。那边的石头房子也是从河里捞起来的石头砌成。”鱼咀街理事会理事长廖志其指着精心规划设计的村落,从爷爷辈开始,他们一家就在鱼咀村生活。
村口处,八百年的龙眼树旁栏杆上挂满了红色祈愿带,承载着村民们对生活的期望。
村口处,八百年的龙眼树旁栏杆上挂满了红色祈愿带,承载着村民们对生活的期望。
鱼咀村位于英德市浛洸镇南部,因地貌形如鲤鱼跃江而得名。据悉,该村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因县治址设浛洸鱼咀圩而形成,是一个拥有汉县建制的古老村落,至今仍保存有完好的古城墙、古码头、古井、古树、古碑和古街古铺,商贸古镇风韵犹存。
浛洸镇农业农村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鱼咀村成功地将约400亩旱地改造为水田,实现了水稻种植的规模化与统一管理。鼓励农户种植糖蔗与蚕桑,目前辖区内农户已种植糖蔗约4000多亩,蚕桑约500亩。
廖志其摸着鱼咀村古码头石碑,细数着鱼咀村的历史。
廖志其摸着鱼咀村古码头石碑,细数着鱼咀村的历史。
廖志其摸着“鱼水潆洄”石碑,古迹处依山傍水,小北江水自远处流来,到此打一个弯,旋回流出去,因而得名。
“先有鱼咀,后有浛洸,再有英德。鱼咀村作为商贸水路码头也繁盛多年。”廖志其说,随着陆路交通的形成,水道船运成为过去,而鱼咀村曾经的码头中枢地位也一去不返,鱼咀村民逐渐外出务工,村内荒草丛生。
“现在鱼咀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从省定贫困村变为了美丽乡村。”廖志其提到,如今鱼咀村的经营收入有约80%归到村集体,越来越多村民愿意回来鱼咀村进行旧屋翻新,回家过年。
据悉,鱼咀村已先后在梁屋、林屋等23条自然村建设5447.20平方米“四小园”,即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投入资金约80万元。
村口处,八百年的龙眼树枝干已逐渐空心,留下岁月痕迹,这棵英德市的一级古树见证着鱼咀村的更迭。树旁栏杆上挂满了红色祈愿带,承载着村民们对生活的期望。“龙眼树很久没结果了,这两年终于又开花结果,日子在变好。”廖志其说。
鱼咀村全景。
鱼咀村全景。
摄影/摄像:曾亮超 邹顺锋
采写:邱淑平 陈咏怀
剪辑:王良珏 李永智 肖说
设计:潘洁 谭唯
校对:冯志坚
统筹:达海军 王良珏 刘秋宜 焦莹
策划:孙朝阳 王海军 陈戈 曾强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