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也能很“燃”!广东这场大赛让科学“破圈”生长

作者 许俊仟 2025-08-22 18:02

8月22日,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2025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在广东科学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大赛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广东科学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馆联盟承办,来自全省44支队伍的262名选手同台竞技,以生动的表达、鲜活的案例和专业的素养,将前沿科技与复杂科学原理转化为公众可感、可知、可理解的科普内容,真正让科学“热”起来、让创新“活”起来。 

从湾区创新到“国之大者”,科普正在走出实验室、走向大众

选手们的讲解题材广泛、内容新颖,覆盖载人深潜、人工智能、基因芯片、广绣非遗、生态保护、医疗健康等众多领域,不仅折射出广东科技与文化、经济、生态融合发展的多元面貌,也让公众直观感受到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广东加速度”。茂名露天矿的AI与MR应用、清远鸡的科技育种、阳江海水稻的种植奇迹、韶关算力中心的芯片技术等一系列本土创新成果,通过选手的生动演绎,引发线上线下观众的强烈共鸣。 

更有意义的是,越来越多“藏在深闺”的实验室成果开始走向科普舞台。例如,广东省中山生态环境监测站高级工程师植深晓,以实际科研案例向公众解析新型污染物及跨区域沙尘污染的成因。在他看来,科研人员做科普,不仅有助于增强公众科学素养,也能反馈科研本身,帮助研究者理解公众关切,实现科学与社会的双向奔赴。 

多元主体共创,科普走向全民参与新时代

历经六年培育,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已成为南粤大地科普活动的重要品牌,吸引了来自高校、医院、企业、中小学、农村等多个领域的科普爱好者。今年,大赛首次设立“科普新声代”青少年专场,打破地域与年龄限制,让人工太阳、太空快递、北斗卫星、仿真机器人等前沿主题,通过孩子的语言生动展现。10位中小学生选手成功晋级省赛决赛,显示出科普在Z世代中的蓬勃生命力。 

除了青少年,更多“新面孔”也踊跃加入。来自东源县基层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分享“新农人致富经”,企业技术经理、电网工程师、农业公司负责人、中小学科学老师等也纷纷站上讲台,用专业与实践诠释“身边科学”,真正实现从“专业传播”到“全民共创”的跨越。 

以科普育人才,为创新筑基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最终评选出中小学生组和成人组一二三等奖及多个特别奖项。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黄善辉指出,科普讲解大赛不仅是知识的“加油站”,更是培育科学精神、社会责任与创新能力的“沃土”。孩子们愿意追问、乐于分享,正是科学素养扎根的开始。 

韩山师范学院研究员张福平认为,今年选手背景更加多元,体现了科学传播的“破壁”与“跨界”,有助于构建社会大科普格局,也成为公众了解科研进展、打通成果转化的重要桥梁。与此同时,选手在备赛和讲解中,也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社会价值,从而反哺科研与科普热情。 

为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广泛共享,本届大赛通过20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实现全网多级联动。截至8月22日16时,大赛官网访问量超81万,直播观看人次突破400万,掀起一场全民科普热潮。 

科普赋能,书写科技强省新篇章

作为科技强省和科普强省,广东始终将科普置于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完善科普机制、深化科学素质建设、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杨慧芳强调,科普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工程,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社会认知的重要途径。在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背景下,科普作为科技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其战略价值日益凸显。科普讲解大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和创新孵化的载体,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未来,广东将继续以科普为纽带,推动科技成果向基层延伸、与社会深度融合,形成科普与科技互促共进的良性生态,为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和实现科技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通讯员】李早花 张莉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李晓霞 李拉

【实习生】梁晋怿 廖睿希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编辑 李晓霞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