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 暑假要是这样上课,我也要去!

茂名共青团 2025-07-22 17:21

“老师,那个图像真的在飞!”

AI会画画、竹子变篮子、颜料能跳舞

这个夏天

一群怀揣理想的青年大学生

在茂名马踏镇黄羌村

打造了多元课堂

让乡村的暑假热闹成了调色盘

01

AI赋能

科技启迪未来

“我想看到冬日里小朋友打雪仗!”

9岁的小佳对着屏幕说出奇思妙想

AI绘图软件瞬间将想象转化为灵动画面

在马踏镇黄羌村的课堂上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数字筑梦队的大学生们

用亚克力板搭建简易全息投影仪

光线折射间

二维图像悬浮成三维立体画

孩子们踮脚伸手

总想抓住这“会飞的魔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油”你童行实践团

用AI生成冼夫人漫画

把复杂的科技拆解成触手可及的游戏

将“大义灭亲”“智破叛军”等经典故事

变成孩子们爱看的画面

让古老文化以新形式被感知

从惊叹到理解

从想象到创造

AI课堂点燃了

乡村孩子好奇的火种

在他们心中种下了

探索科技的智慧种子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数字筑梦队

在电白区马踏镇黄羌村讲解AI使用技巧

02

手作非遗

传承文化根脉

手艺人将篾片翻飞

竹子神奇变身

竹条在一双双小手上

穿梭出形状

古老技艺化作无声的语言

青年突击队员们

细心指导孩子们动手编织

件件稚嫩的竹制品逐渐成形

让这门古老的手艺

不再是遥远的传说

而是孩子们指尖触碰到的真实温度与传承

华南师范大学“美美与共”实践团

在高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非遗竹编教学

华南师范大学“美美与共”实践团

岭南师范学院“破浪”突击队

分别在茂名不同的乡村里

为非遗传承点亮了

“被遗忘的角落”的故事

岭南师范学院“破浪”突击队

在学地村村委会带领学生体验非遗竹编

大手耐心示范

小手努力跟随

一个眼神的肯定

一个完成的微笑

都弥足珍贵

非遗在这里

不仅是技艺的传递

更是心与心连接的桥梁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

文化的包容与美好

华南师范大学“美美与共”实践团成员与学生友好互动

03

艺术科创

绘就七彩童梦

科学与艺术奇妙融合

漂漆书签遇上书法

晕染出独一无二的“河流青山”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妙趣巧化”实践团

让墨香与漆彩浸润心田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妙趣巧化”实践团非遗漆艺作品

广东工业大学“微芒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

将“土木本色”化作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以桥梁、建筑等工程元素为蓝本

用纸张、木棍、胶水等材料搭建模型

用双手将平平无奇的材料

变成能承重的“艺术品”

在模型上堆叠的重量

成了衡量“土木艺术”魅力的独特标尺

吉他音乐的旋律响起

偶有跑调的童声与清脆的弦音交织

青年突击队员们谱写出

最动人的夏日乐章

从趣味剪纸到科学实验

从体育运动到 “水果派对”

多维度的艺术滋养如春雨般浸润

让孩子们在创作中

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广东工业大学“微芒筑梦”实践队

在马踏镇中心小学开展吉他音乐教学

无论是墨彩交融的书签

还是流淌的音符

都为乡村孩子打开了

感知美、创造美的窗口

它激发着无限的想象力

培养着独特的创造力

在孩子们心中描绘出多彩的童年世界

为他们的未来增添了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

华南师范大学“美美与共”实践团与夏令营学生合影留念

从AI课堂到非遗课堂再到艺术课堂

广东青年大学生

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队员们

用专业与热爱

给乡村孩童带来了

充满魔力与惊喜的暑假生活

04

思悟践行

践悟两相长

第一次讲课前紧张到失眠“但孩子一笑,我就不怕了”

广东财贸职业学院

数字筑梦队的姚同学如是说

课程不仅要播撒知识种子

更要带着土木人特有的严谨态度丈量基层教育的真实温差广东工业大学

“微芒筑梦”实践队指导老师唐熙道

这朴实话语的背后

是广东高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

投身茂名实践的深切感悟

微芒虽小,汇聚成炬

筑梦乡野,步履不停

以热忱破茧、以专业赋能、以实践厉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更是梦想的点燃者和文化的守护者

每一个惊叹的瞬间

每一次专注的尝试

一个自信的笑容

都在这个夏天

为茂名的乡村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当青春的热血遇见广袤的乡土

这些关于知识、文化与未来的实践

正汇入“百千万工程”的壮阔洪流

为乡村振兴描绘出更有希望的明天!

来源:综合整理自华南师范大学“美美与共”实践团、广东工业大学“微芒筑梦”实践队、岭南师范学院“破浪”突击队、广东财贸职业学院数字筑梦队,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油”你童行实践团、“妙趣巧化”实践团等投稿

编辑:陈映如(宣传实习生)

初审:漫漫长路

复审:橙安

终审:冬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