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五年携手,“院士天团”为东源带来了什么?

作者 黄敏立 2025-07-29 16:36

7月29日上午,广东院士联合会“院县行动”之产业科技创新交流对接座谈会在河源市东源县成功举办,多位院士专家齐聚万绿湖畔把脉问诊、传经送宝。

广东院士联合会自2014年6月成立以来,坚守“凝聚院士专家力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使命,密切联系服务院士超700位、高端科技人才超1500位,展现出强大的院士凝聚力、人才号召力。

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东源县抢抓“一湖一县一盆地”重大发展机遇,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但面对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育、产业链现代化等发展瓶颈,亟需创新破题之道。本次座谈会搭建了县域与顶尖智库深度对接的高端平台,标志着院县协同创新建设取得新进展。

自2020年建立合作关系以来,东源与院士团队的携手合作已走过五载春秋。这五年间,一批批院士专家带着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走进东源,为这座粤北县城带来了巨大变化,注入了澎湃动能。

万绿湖。 受访者 供图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深化

近日,杂交稻制种机械化播插应用示范活动在东源县柳城镇下坝村万绿智慧无人农场举行。这片曾是土地零碎、效益低下的田野,如今已成为亩产水稻577.5公斤的现代粮仓。

下坝村地处东江中上游丘陵河谷,土壤贫瘠难耕。转机出现在2019年,广东省农科院在下坝村设立智慧农业示范区,罗锡文院士团队带着“科技火种”进驻。

2020年,柳城镇通过3个月的动员,在下坝村快速流转耕地3700亩,并于2021年由罗锡文院士启动万绿智慧无人农场建设。该农场是广东最大最完备的无人农场,也是全国三大无人农场示范基地之一。

无人农场的成功是东源跟院士团队合作的典型案例之一。从2020年开始,东源县敏锐把握机遇,先后与彭寿院士、罗锡文院士、李卫院士团队分别共建了东源县硅材料中心、水稻智慧农场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广晟广科稀土永磁创新研究院,成功打造了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无人智慧农场、万亩水稻制种基地等,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东源生态资源禀赋优越,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东源县坚持吃生态饭、走产业路、借湾区力。目前,万绿智慧无人农场是广东省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水稻智慧农场,农场面积辐射周边超过1万亩,其中1500亩为无人化核心区,配备无人驾驶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智能农机,通过云端远程操控,效率较人工提升50倍以上。

特别是自去年广东院士联合会遴选东源作为首批重点结对对象以来,双方合作持续深化升温。大湾区院士康养基地揭牌运营,环万绿湖绿色发展委员会汇聚9位院士,形成“平台+项目+人才”的系统合作格局。

万绿智慧无人农场。 受访者 供图

万绿智慧无人农场。 受访者 供图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跃升

2024年6月,由晟源永磁公司牵头的《高性能钕铁硼辐射取向磁环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正式启动,计划总投入达7000万元,成为东源历史上最大的科研项目

该公司于2021年落户东源,不久后与广东科学院共同创办了广晟广科稀土永磁创新研究院。项目研发完成后,不仅可以推动我国高端电机等产业取得快速进步,而且将在东源落地一条年产值5亿元左右的生产线,吸引一批下游产业集聚

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是东源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2023年以来,东源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为契机,推动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协同、竞相发展,加快形成龙头引领有力、链条上下贯通、集群高效协同的产业体系,打造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东源样板和更高水平县域发展的广东典范。

围绕创新平台建设,东源搭建引才渠道,树立“筑好‘黄金巢’,引来‘金凤凰’”理念,先后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了全省唯一的县级研究院——东源广工大现代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与院士团队共建的东源县硅材料中心、水稻智慧农场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广晟广科稀土永磁创新研究院等项目稳步推进。

铭镭激光智能装备(河源)有限公司被列入全省激光与增材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支持企业名单;广东鑫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2024年广东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河源富马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精密刀具智能制造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通过采取精准有力措施推动科技创新,东源新型工业实现“四个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产品质效、生产效能与市场份额),以科技创新赋能“百千万工程”出圈出彩。

截至2024年底,全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6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35家专精特新企业从2020年的3家增长到2024年的24,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的30家增长到2024年的61家,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企业顶天立地、创新先锋企业抢占高地”的生动局面。

铭镭激光智能装备(河源)有限公司智能焊接车间。 受访者 供图

铭镭激光智能装备(河源)有限公司智能焊接车间。 受访者 供图

构建全域创新生态体系

今年来,东源县与院士团队互动更加频繁。

5月1日,大湾区院士专家学术交流康养基地揭牌仪式在东源万绿湖畔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广东院士联合会荣誉会长何镜堂,广东院士联合会秘书长卢育辉等专家领导共同为基地揭牌。基地通过“院士联合会+县(市、区)政府+酒店”共建模式,汇聚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支撑县(市、区)高质量发展;

6月17日,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建设专业委员会成立,唐洪武、何镜堂、张建云、曲久辉、郭仁忠、胡春宏、钮新强、吴清平、徐祖信等9位院士受聘为委员,为绿色发展区建设注入强大“智力”;

7月29日,广东院士联合会“院县行动”产业科技创新交流对接座谈会在东源召开;

……

从前期合作基础和发展态势不难看出,双方下一步在这三大动向的合作值得关注。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源富马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受访者 供图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河源富马硬质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受访者 供图

第一个动向是,强化战略引领,共绘发展蓝图。推动更多院士专家深度参与东源产业发展规划、科技创新布局及重大项目谋划,特别是在环万绿湖世界级“湖泊+”绿色发展区等重大战略的顶层设计中,提供高端智力支撑,助力科学决策。

第二个动向是,共拓产业空间,加速动能转换。发挥院士专家的资源优势和行业影响力,对接东源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高质量项目和创新成果,促进产业链优化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第三个动向是,共筑创新高地,深化产学研融合。院士团队与本地企业、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化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前沿技术在东源落地转化,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示范标杆。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更离不开“最强大脑”的深度参与。随着院县合作的持续深化,东源县不仅将为自身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也将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文字:南方+记者 魏金锋

通讯员 张小建 陈振敏

图片:东源县委办供图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蓝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