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出演!华师教授执导,开启点映!

广东教育传媒 2025-08-01 14:14

抗战胜利八十载

教师节立四十秋

由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甘小二

耗时6年执导的

匠心之作《坪石先生》

将于今天(8月1日)开启点映

8月15日正式公映

这是一部由华师教授执导

华师校友创作主题曲的院线电影

传承民族精神

铸刻教育丹心

幕幕重现文脉坚守

士气慷慨,

向全民族抗战的不屈精神致敬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教师节设立40周年,更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在这有着多重意义的历史节点,华师教授甘小二以倾注6年心血的历史传记电影《坪石先生》向全民族抗战的不屈精神致敬,向赓续文脉、知识救国的教育先贤致敬。

影片以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为背景,以中国数学元老、骈文泰斗黄际遇教授(谢君豪饰)为核心人物,讲述了发生在1944年粤北坪石镇的教育救国往事。在这段历史中,用生命守护文脉、为新中国华南教育事业的复兴奠定了基础的教育工作者们,被后人称为“坪石先生”。

影片从剧本创作到拍摄完成到8月1日开始点映,历时六年,是广东省重点影片项目库扶持项目和广州市电影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并入围2025上海国际电影节制作中项目创投。

为什么要创作《坪石先生》?导演甘小二坦言:“在接触这个题材之前,我对这段岭南文脉命悬一线的历史一无所知。对着对史料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写下了两句话——筚路蓝缕气犹在,残山剩水血未凉。仅仅过了八十年,就连我这样一个大学老师都不知道这段历史了,首先我自己觉得非常非常羞愧!所以我希望把坪石先生们的故事拍出来。”

他进一步阐释:“《坪石先生》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但又不仅仅是某个人物的传记片。”从坪石山水之间的弦歌不辍,到银幕上的光影重现,它就像一封当代教授们写给教育先贤们的“情书”,旨在“弘扬国士之气概,坚毅民族之精神”。

唤醒时代记忆

镌刻先生风骨

帧帧递进重现烽火弦歌

精神感召,

华师教授追溯烽火教育血脉

这是一部华师教授拍摄抗战时期大学教授的电影。影片主人公是抗战期间国立中山大学教授黄际遇先生,是中国数学界元老,现代数学教材中的《几何学》《代数学》和《微积分》的作者。1944年日军进逼粤北坪石时,他坚守教育一线,组织师生迁徙典籍、守护文脉,启迪香港考生邱扬(颜秋越饰)等青年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岭南高校文脉交融,影片中有不少华师人。例如黄际遇先生的女婿钟集(钟星辉饰),是华师数学系系主任,少负盛名,有“代数王”的美誉,左手能教微积分,右手能写桐城派古文。1940年钟集参加高考时,一般的考生数学能得40多分就已经是高分了,他考了100分。很多老师都怀疑他是否作弊,黄际遇教授坚持不能无凭无据冤枉了考生,就当场出题当场答题,钟集又考了100分。黄际遇对钟集青睐有加,并许之以女,传为佳话。

1944年毕业后,钟集在沦陷区广州天文台工作,被日伪严密监视,处境凶险。秋冬时节,钟集回坪石探望老师,楚言(叶语霏饰)本以为他是回来成亲的,但等来了他推迟结婚的决定。二人桥上一别,生死未卜,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得以团圆,黄际遇为他们举行婚礼,家国同庆。这份战争年代的学人爱情在《坪石先生》中着墨不多,但亦是贯穿终篇的线索之一。

影片中的叶述武教授(梁昊东饰)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华师教授,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上天的轨道计算专家,为数学天文学贡献毕生力量。英国驻华使馆科技参赞李约瑟(陆明德饰)考察坪石办学时,叶述武的夫人、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学家邹仪新教授(梁翠珊饰)一同接待,细致介绍简陋却珍贵的天文用具与院系近况,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学科存续的韧性。

当日军逼近、全校迁徙时,夫妇二人更显智慧与决心:他们将仪器拆成210个零件,分装在210个箩筐里,既避免被日军识破用途,又便于转运。为护住这些学科命脉,他们用自己的积蓄请了挑夫,四处流亡七月之久,有记载说归来甚至“衣不蔽体”,但保住了珍贵的教学仪器。这份对学术资源的珍视,为学科延续筑牢了根基。

杜定友(蒋中炜饰)是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奠基人,曾任华师前身广州市立师范学校首任校长,抗战时期临危受命担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在烽火连天中,他组织师生将数万册珍贵典籍装箱转移,沿西京古道跋涉护书,以“图书长征”守护中华文脉,其创立的图书分类法更成为行业标杆。这些真实历史人物的群像,共同织就华南教育抗战的壮阔史诗,彰显华师与这段历史的深厚血脉传承。

典籍迁徙 烽火长征

影片背后

是2190天打磨的纤毫匠心

纤微复刻,

在流量时代回归电影人本来使命

匠心独具,把“好故事”搬上大银幕

当前“流量为王”的环境,对电影创作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坪石先生》却坚持用2190天打磨一部电影精品。创作团队也一直相信,作品好坏,时间会给出答案。面对电影市场的复杂状况,甘小二相信:“不废江河万古流,好的影片终将到达喜爱它的观众那里。”《坪石先生》的底气就在于先贤故事本身的精神力量,好故事不缺懂它的观众。事实上,观众对于用心创作的高质量电影更加期待,经常看到不少观众反复“刷”好电影,他们对创作制作高质量电影的呼唤开始“溢出屏幕”。

这部讲述教育家故事的电影,其主创团队亦来自教育界——导演甘小二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编剧陈林侠是中山大学教授。团队耗时四年余打磨剧本,反复研读先贤日记与史料,其间11次实地勘景,足迹遍及粤北3县区6镇18村。拍摄前,剧组1:1复建战时校舍,服装道具严谨考据,连黄际遇长袍上的粉笔痕迹均细致还原。

专家指导,严谨复原历史场景

摄制组搭建校舍

影片在场景复原方面下足了功夫。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专家指导下,摄制组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和建筑学家虞炳烈的手稿,并在韶关和乐昌政府协助下,开辟6亩河滩地,沿江铺了一条土路,1:1搭建了5栋临时校舍,用一砖一瓦再现战时办学的艰苦环境。

甘小二说:“抗战期间华师曾经‘九载十迁’。‘九载十迁’这四个字说来轻松,甚至有点‘浪漫’。但当我们在粤北湿冷天气中拍摄西京古道图书迁徙的戏份时,演员的脸都冻伤了,军大衣脱下来可以直接立在地上,因为上面的冻雨已经结冰。拍完这场戏,剧组同仁也都感受到了先贤守护火种、赓续文脉的精神力量。”

图书馆员小林牺牲

杜定友馆长带领师生和过山瑶的挑夫们将珍贵典籍装箱转移,沿着西京古道艰难跋涉,影片令观众穿越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高校迁徙的艰苦卓绝。炮火无情,原本有秩序的长队,被从天而降的炸弹炸得七零八落,图书馆员小林(裴忆玮饰)以身体保护书箱,英勇牺牲。恰如影评人对《坪石先生》的评价:“文气斐然,士气慷慨”。

另一经典场景是战火中凝聚人心的“新年音乐会”,抗战名曲《杜鹃花》,作曲是黄友棣教授(仁科饰),演唱者是李雪英同学(词作者芜军烈士遗孀;武姿饰),而她在新年音乐会后与地下党同志一起奔赴东江纵队。在汽灯和摇曳的火把光中,师生同心,百姓同德,更加彰显烽火岁月中文化坚守的珍贵与纯粹,令人深受触动。

此外影片还有诸多场景的复原,经过严谨的历史考证和电影语言的艺术加工,将荡气回肠的教育抗战史献于观众眼前。

《坪石先生》由影帝谢君豪领衔主演,“五条人”茂涛、仁科特别出演,颜秋越、王宏伟、蒋中炜、叶语霏、钟星辉、何衍朝、张献民、李跃辉、赵奔、赵荣等演员出演,华师等多所高校多名师生参与,华师1997级历史系校友胡茂帆为该影片创作并演唱了主题曲《风》。自8月1日始,该影片全国百场路演正式开始。

*有什么想说的,快来给小媒君留言*

来源:晚安华师

转载时请标明转自广东教育传媒,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投稿/合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