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夏天广东文旅“顶流”,佛山“龙超”当之无愧。
漂移过C弯、急刹倒挡、“飙”出残影……各种“名场面”让观众直呼过瘾,不仅线上引爆全网超63亿人次观看,线下更吸引无数游客不远千里打“飞的”而来。
“龙超”,是佛山F3龙舟超级联赛的简称,是在去年火爆全网的南海“龙超”联赛基础上全新升级而来,因龙船会漂移、手刹、倒档的赛事属全国唯一,比一般的此类赛事更具“速度与激情”,被称为“水上F1”。
今年,佛山“龙超”构建起五区联动、分站赛加总决赛的全新模式,从年头持续到年尾,在端午假期更是达到了高潮:其中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引得万人空巷,连续霸榜多个短视频平台。赛事之余,“龙超”增加了体验性内容,游客可以在真正的比赛龙舟上亲身体验,“龙船饭”和各类龙舟周边产品也颇受欢迎。
今年佛山“龙超”构建起五区联动、分站赛加总决赛的全新模式,从年头持续到年尾。资料图片
今年佛山“龙超”构建起五区联动、分站赛加总决赛的全新模式,从年头持续到年尾。资料图片
当前,佛山正围绕“四山两江”打造超级IP。“龙超”跃升“顶流”,成为佛山龙舟赛事的缩影,激起的不仅有岭南龙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浪潮,更有让龙舟IP大流量为文旅“吸金”的经济涟漪。
不久前,佛山时隔两年重返新一线城市梯队,其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碾压半数省会城市。这一跃迁,经济总量是根基,文旅变量堪称硬核推手。
出圈
吸引全网63亿人次观看
“挤不进去,根本挤不进去!”这句话,是今年端午佛山“龙超”现场的真实写照。
来看几个场景:5月31日是叠滘龙船漂移大赛首日,距比赛开始还有3个多小时,河涌两岸已经挤得密不透风,连岸边的农民自建房楼顶都挤满了人,甚至有不少观众从凌晨就开始排队“霸位”。
叠滘龙船,可谓佛山龙舟赛事的“火中之火”。观众中有的是本地人,更多是来自广佛周边城市,还有的不远千里专门打“飞的”而来,只为一睹叠滘龙船的风采,这项群众体育赛事的魅力可见一斑。
不少广佛山周边城市的游客慕名前来观看叠滘龙船。廖明璨 摄
不少广佛山周边城市的游客慕名前来观看叠滘龙船。廖明璨 摄
比赛期间,叠滘周边的酒店和饭店日日爆满,村里的咖啡馆一天卖500多杯饮品成为“常规操作”,店内观景阳台更是节前就被预定一空。
一组数据更为直观:2025年端午期间,南海龙舟相关赛事在全网吸引了63亿人次观看;其中叠滘龙船一连3天,在主赛区之外设置“10+N”第二现场,共吸引市民游客超68万人次。
叠滘龙船为何这么火?
反差,是互联网上一个重要的流量密码。龙船竟然能高速过弯,还能倒档?水上也有“F1”?快出“虚影”的技能如何炼成?这些都是吸睛点。
超25米长的船身,三四十人一条龙船,鼓声一响,桨手们应声而动,船桨齐刷刷地划破水面,龙船如离弦之箭般在平均6米宽的河道中疾驰,在S型、C型、L型和直道四种赛道上“狂飙”。
这些赛道堪称“水上秋名山”,稍有不慎,就会翻船落水,赛事惊险刺激,可见一斑。龙船漂移的水浪、观众尖叫的声浪一个比一个刺激。
龙舟赛高速过弯,快出“虚影”,让观众直呼过瘾。廖明璨 摄
龙舟赛高速过弯,快出“虚影”,让观众直呼过瘾。廖明璨 摄
“这哪是比赛,根本是一场水上杂技秀!刚刚有艘龙船擦着石岸过弯,船桨激起的水花直接泼到了观众身上,大家尖叫着后退又忍不住往前挤,这种沉浸式体验太上头了!”岸边观赛点上,特地从汕尾赶来的陈先生忙碌又激动,举着手机不断调整角度,只为拍下龙船漂移瞬间。
出圈的不仅是南海,佛山五区“有形之手”主导推动,社会参与、产业牵线、乡情维系、各方协作,龙舟赛事、活动叫好又叫座。
在佛山禅城,融合了南庄、香港两地龙舟健儿的“禅城南庄队”闪耀香江,还有南庄龙舟和草艇竞渡、张槎大江彩龙表演等接连上演,共同进入“龙舟时间”。各条河涌、各个村居,皆是“水上船龙,岸上人龙”的热闹、欢乐景象。
在佛山顺德,晨光里的桂畔海河、大良河鼓声震天,湾区群龙竞渡一较高下,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引来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三天假期,全区接待游客约99.56万人次,较去年端午假期增长约44.27%。
这个端午,佛山可谓一条龙舟搅动一座城。
花样
“龙舟+”打造城市“超链接”
佛山龙舟火在顺时借势,“时”是端午节庆、龙舟习俗,“势”来自一条持续向上的流量曲线。
早在前年,“龙超”就火遍全网,不仅创造了2亿多阅读量、3150多万直播观看量,还有梁家辉、魏晨、武艺等明星及各路自媒体大V争相传播。去年,火爆程度堪比“村超”,引爆全网超30多亿人次观看。
为何佛山龙舟能持续“破圈”?
其核心在于,佛山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功拉长了龙舟文化的时间与空间维度。佛山“龙超”已不仅仅是一项端午节赛事,而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现象级IP。
换句话说,佛山以龙舟赛事和文化为核心,整合多方资源,将龙舟元素融入多元场景,以文商旅体融合着笔,让龙舟赛事从年头扒到年尾、从“散装”走向“集成”,既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在地文化,也有望突破行业“天花板”,打造城市“超链接”。
2023年,南海“龙超”于年初开启,把区内各具特色的叠滘龙船漂移、西樵“半山扒龙船”等“打包”起来,龙舟月赛、季度赛、年终总决赛常态化举办,从龙舟上传来的锣鼓声不绝于耳。
后来,南海“龙超”升级为佛山“龙超”,范围持续扩大、赛事逐步升级。今年佛山“龙超”更是“威力”不小,将赛事拉长到全年,汇集大大小小的龙舟赛,从单人到多人,从村间窄道到大江大河,从男子赛到女子赛……“龙超”不仅成为一项全民运动,更打造永不落幕的龙舟盛宴。
如今走进佛山,上午看龙舟赛事,午间捧上一份龙舟饭,在鼎沸人声里体验岭南水乡的人文味道与烟火气息;夜幕中,夜龙“蹦迪”、民俗巡游等又再次刷新龙舟体验;离开时带上不到10厘米的新式龙舟手办和其他文创产品……“龙舟十二时辰”在这里上演,不少人直呼自己被佛山龙舟“硬控”了。
以文兴产、以赛兴城。为进一步释放龙舟IP的强大能量,佛山还加强对辖区内文旅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南海为例,近几年全面修缮历史建筑,拆除残旧建筑,重建成叠滘圩。经过改造升级,南海还在拥有百年历史的叠滘圩市上,举办叠滘龙船文化嘉年华活动,推出特色民俗市集、夜光龙船等新潮活动,打造叠滘茶饮一条街,以“龙舟+非遗+体育+文旅+消费”丰富文旅深入融合的新场景,赋能城市假期经济。一系列举措助推下,叠滘龙船成功出圈,再次擦亮岭南龙舟文化IP。
当文旅体活动突破传统赛事与艺术展示的边界,演变为全民参与、多元创新的人文活力场,“群众主创”精神的回归,便成为城市文化魅力的最佳注脚。
正是全民的广泛参与、政府对龙舟运动及文化的呵护和培育,最终促成了佛山龙舟持续出圈。
在这一过程中,桂城总商会发挥重要作用。副秘书长杨舒婷介绍,今年商会不仅积极链接街道和社区资源,全力打造叠滘龙船漂移文化品牌商圈,还投资改造叠滘老旧物业打造文化新地标,并开发周边文创产品,实现品牌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接下来商会将发动更多企业参与,打造更多沉浸式消费场景,让叠滘龙船漂移成为撬动文旅商深度融合的创新支点。
利好陆续有来。据透露,佛山将在南海区九江镇打造“三个一”(一条国际标准龙舟赛道、一个龙舟主题公园、一个龙舟训练基地),推动龙舟运动持续破圈出彩,成为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溯源
龙舟文化活态未断
在佛山,扒龙舟这项古老习俗也已传承数百年。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佛山,具备得天独厚的水乡生态——2800多条大小河流流淌而过,河道长度超过5000公里。人们倚涌开村,据水而存,世代延续扒龙船、赛龙舟之俗,发展出了活态未断的龙舟文化。
据佛山非遗专家谢中元介绍,早在先秦时期,依水而生、以舟为家的百越先民便生成了“文身象龙”习俗,即将舟船制成龙形、刻上龙文,以竞渡形式逐疫祈福、攘灾迎祥。这种龙舟竞渡到南北朝时期与纪念屈原活动相融合,定期在五月初五举行。隋朝则上演了“观者如云”的壮观景象;到了唐代,龙舟竞渡规模空前。
最早文字记载是文天祥的《元夕》,描述了当时南海县正月十五龙舟竞渡的情景:“南海观元夕,兹游古未曾。人间大竞渡,水上小绕灯。”到了明清时期,“扒龙舟”成为佛山人端午节的必备节目。
今年端午前后举办的龙舟赛事五花八门,带来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资料图片
今年端午前后举办的龙舟赛事五花八门,带来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资料图片
改革开放后,佛山率先普及推广龙舟竞技运动,将龙舟竞渡习俗发展为赛龙舟并使其常态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助推了竞技龙舟在海内外的撒播风靡。
1984年,佛山南海推出的龙舟赛规则成为国内首套龙舟竞赛规则,在此风潮带动下,龙舟赛成为一个全国性的体育竞赛项目。基于此,佛山成为国内首个被授予“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称号的城市,南海区和顺德区分别成为“中国龙舟运动之乡”和“全国龙舟之乡”。
在佛山并非只有“叠滘龙船漂移”,与龙舟相关的市级及以上非遗项目就有16个之多,其中3个省级项目关乎龙舟竞渡与礼俗。
如今,每逢端午前后,热闹的龙舟活动在佛山各地举行,既有颇具规模的龙舟大赛,也有传统气息浓郁的村落间龙船互动拜访。今年端午前后举办的龙舟赛事更是五花八门,水上的“速度与激情”,带来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龙舟的非遗魅力,在佛山“龙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佛山龙舟文化,从历史深处划来,一路争流、破浪,在新时代愈发焕发新光彩。
现在的佛山,几乎村村都有龙舟队,且各具特色。比资历,大沥盐步591岁的“老龙”是全国现存最老龙舟;比活力,容桂有一支青少年龙舟队……在千百年传承发展中,佛山还形成了完整的龙舟文化体系,包括起龙、采青、迎龙、龙舟盛会、吃龙舟饭和藏龙等非遗文化和传统民俗。
变现
1天拿下超1.5亿元旅游收入
龙舟的爆火,带火了佛山这座城。奔涌而至的客流,汇成不断攀升的消费活力。
据统计,今年端午假期,在南海龙舟赛事带动下,佛山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7%,酒店、机票订单量同比均增长了一倍多;三天来南海区共接待游客91.97万人次,其中过夜游人数同比增长50.71%,全区实现旅游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58.18%。
这组数据含金量很高,原因不仅在于,南海平均一天拿下超1.5亿元的旅游收入,更在于过夜游客的大幅上涨。更多人住下了,就会带旺更多景区、酒店和商场。
这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端午期间,南海区10个A级景区实现旅游收入2380.52万元,同比增长44.92%;叠滘龙船漂移大赛观赛“第二现场”覆盖区内核心区域及商圈、街头商铺,带动消费3.45亿元;另外区内多家酒店连续两天“一房难求”。
人来了,业兴了,城更旺了。龙舟带来的“大流量”,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佛山做对了什么?
在提供新鲜感之余,更关键的就是保持龙舟运动“接地气”。村民自发组织、自主进行,连奖品都是生活用品,自然会更“接地气”、更“有人气”。在这些朴实至简的场景中,似乎看到以普通人为主角的欢乐舞台,正在徐徐展开。从这一点看,佛山“龙超”的成功和贵州“村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当地政府用心呵护好龙舟运动的文化内核,使之在城市谋篇布局中的地位不断抬升,同时创新挖掘传统龙舟文化内涵,下大力气开发龙舟IP,再加上提供更贴心的公共服务……抓好这些关键变量,客流自然奔涌而至,并汇成不断攀升的消费活力。
梳理佛山过去的党代会报告会发现,文化内容从一个段落,扩大到章节进行专门部署,再到提出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的领头羊”,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且其中都少不了龙舟元素的身影。去年佛山更首次提炼出“龙舟文化”等“十大传统文化”,为“划”出城市新“顶流”埋下伏笔。
今年以来,为了让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佛山明确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建设“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
有目标也有行动。近日,《佛山市建设“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行动方案(2025—2027年)》出台,提出大力推行跟着赛事游佛山,用市场化思维办好佛山F3“龙超”、中国龙舟大奖赛等品牌赛事,同时让龙舟训练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一系列举措下,龙舟文化影响力、知名度、参与度显著提升。
正如暨南大学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郑焕钊所言,佛山要将传统文化瑰宝融入时代发展大潮,用时尚创意的方式让其走进当下人们的消费场景之中,与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连接起来,使之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
佛山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佛山将继续以龙舟文化等“十大传统文化”为纽带,推动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盘活存量、激活流量、做好留量、寻找增量,加快打造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让龙舟大流量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从民俗赛事到城市IP,从文化符号到经济引擎,佛山“龙超”这场千年竞渡正以破圈之势,让城市在桨影翻飞中完成从地理坐标到文化地标的跃升。而从持续上升的热度来看,佛山“龙超”未来更值得期待。
撰文:刘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