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八一”!从橄榄绿到警察蓝,换个战场的他们一样拼

作者 何丽苑 2025-08-01 07:00

曾经,他们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如今,他们换上警服,守护国门。他们用忠诚和担当,续写着军人的荣耀与移民管理警察的使命。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一起走近珠海边检总站湾仔边检站警营里的“老兵”,感受他们“一片兵心在警营”的奉献与担当。

张伟:护航船舶平安通关的国门“守港人”

今年已54岁的张伟于1990年入伍成为武警广东边防总队一名边防战士,现为湾仔边检站执勤二队负责船舶巡查监护岗位的民警。从军时,他是班长眼中的优秀士兵,当身份从军人转变为边检民警,军人的忠诚与担当依然刻印在他守护国门安全、服务口岸畅通的每一次查验、每一次巡查中。

7月29日中午,太阳暴晒下的珠海西域码头,7艘往来港澳小型船舶有序靠泊码头。还未走近晃晃悠悠的舷梯,船体散发的热浪已让身着全套查验装备的张伟浑身冒汗,但他没有一丝延误,带着同事攀上舷梯快速登上船。面对复杂的船体结构、密闭的舱室环境、暴晒下逼近50℃高温的甲板,张伟常常带着同事一查就是数小时。

“8年的军营历练,让我受益终身。从军营到警营,从保卫国家到服务通关,我明白我所肩负的责任都是一样的。”一艘船检查完毕,警服早已完全湿透,张伟抹去脸上直冒的汗水,又全神贯注地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魏远红:把国门温暖传递给每个旅客的“热心人”

1984年入伍的魏远红,今年已57岁,自转入边检工作后,长年服务在国门口岸一线。面对珠澳双语环境和复杂客流,她主动地担任起队里处理粤语沟通问题的“首席顾问”,年轻民警遇到粤语旅客手足无措时,她总能三两句化解尴尬,经常从湾仔口岸过关的旅客和花农每次都会熟络地跟她打招呼并赞道“红姐在,通关稳!”。

2023年台风“苏拉”过境,受珠澳轮渡暂停影响,湾仔口岸临时封闭,滞留旅客情绪焦躁。魏远红带着同事在口岸连续值守12小时,一边安抚旅客,一边协调应急通道。当最后一批旅客安全离境时,汗水与雨水早已湿透了她的警服,长时间的奔走与站立,也让她腰酸腿疼,但她还是笑着说:“多亏以前在部队训练没偷懒,现在身体还能吃‘老本’。”

从警四十年,魏远红先后获得嘉奖8次,并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她的查验台累计服务旅客无数,零差错、零投诉。“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的内涵,被她藏在每一次指尖的指纹核验中、融进每一句粤语与普通话的问候里、藏在她巡逻口岸的每一步里。

袁宇怡:奉献在大山深处的“最美支教民警”

“袁老师,你说过开学要带珠海好吃的零食给我们,别忘了哦!”刚在湾仔口岸巡查完的袁宇怡收到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学生给他发来的信息。

袁宇怡2014年9月参军入伍,2019年1月退役转改为湾仔边检站的一名移民管理警察,自2020年9月以来,他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连续10个学期报名参加国家移民管理局定点帮扶广西三江驻村支教活动,先后完成4所中小学的支教任务,而每逢学生寒暑假,袁宇怡便会回到珠海,无缝衔接地投身口岸执勤一线。

6月24日,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遭遇30年一遇洪水。洪水顺着都柳江南扑,很快就袭到广西三江都柳江流域,浑浊洪流在沿江农田、民房等处肆虐。25日下午,雨势渐缓,袁宇怡第一时间跟上救援队伍,在塌方现场与消防队员合力撬动巨石,疏通被泥石流堵塞的沟渠。在清完沟渠后,看着警服上被溅得到处都是的泥水时,他笑着说:“习惯了,以前在部队练爬战术的时候,爬完衣服上也全挂的是泥。”转头便又与消防队员到另一处山脚下进行救援。

目前,湾仔边检站民警队伍中有退伍转业军人共四十余人。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依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初心。从军营到警营,改变的是称谓,不变的是忠诚;从橄榄绿到移民蓝,改变的是颜色,不变的是情怀。

南方+记者 何丽苑

通讯员 许嘉伟

编辑 刘梓欣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