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7月10日,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丹霞筑梦”青年突击队深入韶关市仁化县,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聚焦非遗传承、道地药材与科普教育三大领域,开展了多维赋能的实践活动。队员们以脚步丈量乡野,用智慧链接古今,在躬身实践中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解码丹霞红豆:青春接力非遗传承
丹霞红豆编织技艺凝聚着千年传承的情谊,蕴藏着山民世代相传的智慧,是韶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击队深入非遗工坊开展调研,在项目负责人胡洋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从红豆筛选、打孔到编织的全套传统工艺。
面对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挑战,胡洋介绍,丹霞红豆编织技艺在坚守传统工艺精髓的同时,正积极融入现代元素,通过开发文创周边等方式增强传播力,以创新推动非遗技艺的现代化发展。基于此,突击队将以创新思维为导向,从产品设计、市场拓展等多维度入手,促进非遗技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这一传统工艺在传承中焕发新活力,在创新中提升文化价值与市场竞争力,实现非遗技艺的可持续发展。
探秘铁皮石斛:创意宣传焕活道地药材
享有“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美誉的铁皮石斛,是丹霞山区的特色优势产业。突击队聚焦其产业发展,实地调研了“巴孖园”(坚持20年自然农法,保障药材道地性)与“天天斛国家仿野生铁皮石斛基地”(运用组培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两种典型模式。
通过走访种植户、基地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团队深入掌握了铁皮石斛种植技术、生长周期及销售渠道等关键信息。调研发现,尽管产品品质优异,但品牌建设滞后、缺乏系统性营销策略,成为制约产业潜力释放与带动效应的核心瓶颈。
针对此痛点,突击队充分发挥跨学科专业优势与创新能力,正着手运用新媒体技术创作优质传播内容,策划特色主题活动讲好“丹霞仙草”故事。同时,积极筹划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石斛产业的品牌塑造与市场拓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特色产业升级,赋能乡村经济。
筑梦童心未来:青春耕耘培育科学之花
在仁化县青少年宫,突击队员化身科普使者,精心设计寓教于乐的互动活动。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活动现场,孩子们专注的神情和创意十足的作品,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科普教育的价值所在。
“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我们深感科普工作的价值与责任。”队员们表示,“这更坚定了我们不断创新科普形式、传播科学知识的决心,愿为培育新时代的科学少年持续耕耘。” 这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更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种子。
以初心为本,在躬身实践中延续薪火;以使命为帆,于乡村田野里继往开来。广东工业大学“丹霞筑梦”青年突击队以青春匠心守护非遗文脉,用创新智慧解码产业困局,将科学火种播撒希望田野。他们的足迹与汗水,是青春智慧在“百千万工程”广阔舞台上的生动实践,让文化传承的薪火在时代浪潮中生生不息,奋力书写着助力乡村振兴的青春华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