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广东省疾控局获悉,2025年7月27日0时至8月2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892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其中,云浮发现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
云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主管医师朱远发介绍,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其潜伏期为1~12天,多数患者在感染后3~7天出现症状。
“该病最显著的特征是突发高热伴随剧烈关节疼痛。”朱医生强调,“疼痛多集中于手腕、脚踝等小关节,严重时可导致行动障碍。与登革热相比,虽然发热持续时间较短,但关节症状更为突出,部分患者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典型症状还包括皮疹、头痛和肌肉疼痛。
当前正值云浮市高温多雨季节,蚊虫活动频繁,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升高。云浮市疾控中心专家呼吁市民增强防范意识,落实科学防控措施。
专家强调,切断“蚊虫叮咬”这一传播链是防控关键,呼吁市民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共同营造无蚊健康环境。目前,基孔肯雅热无疫苗和特效药,仅对症治疗。老人、孕妇、儿童需重点关注,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要做好防蚊措施。
基孔肯雅热怎么防?这三招请收好!
南方+记者 王谢思齐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范磊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