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可爱的小猫咪
谁能忍住不吸?
△图源:网络截图
△图源:网络截图
但“吸”漂亮可爱的小猫咪也是有风险的
因为看似柔软舒服的毛毛上
就可能藏有引起皮肤红疹、发痒的小东西——
跳蚤
△图源:网络截图
△图源:网络截图
看完头皮发麻
立马觉得浑身都痒
这些黑色的一粒粒、密密麻麻的
跳蚤到底是啥东西啊?
01
跳蚤的真面目
跳蚤是一种芝麻大小的深褐色小虫,拥有强壮有力的后腿。流浪猫、流浪狗以及鼠类是跳蚤的重要宿主,其中又以流浪猫为主。
每年5~10月的跳蚤活跃季节,跳蚤容易离开原宿主成为游离蚤。人类直接接触流浪猫、流浪狗时,则存在跳蚤直接侵袭人类的风险。
02
跳蚤叮咬的危害
1.瘙痒难耐的“红色警报”
被跳蚤叮咬后,皮肤上会出现大小不等、高出皮肤表面的暗红色斑疹(一般5mm大小),多集中在腰部以下的位置。叮咬伤口通常无规律排列或成群集中,可能伴随小水泡。
△图源:网络截图
△图源:网络截图
对于皮肤过敏者,叮咬区域可能面积更大,中心有明显红点及跳蚤口器印迹,瘙痒感强烈且持续数天,与其他虫害叮咬症状明显不同。
2.不只是痒,还可能致病!
跳蚤的侵扰常常表现为聚集性骚扰。例如,一个家庭或学校中,多人同时报告被跳蚤叮咬,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跳蚤的快速繁殖能力和隐蔽性,使得它们一旦出现,往往难以彻底清除,给生活带来持续的困扰。
△图源:网络截图
△图源:网络截图
跳蚤不仅是皮肤瘙痒的罪魁祸首,还可能传播多种疾病。其中最著名的是鼠疫,历史上鼠蚤(Xenopsylla cheopis)曾通过传播“黑死病”导致数千万人死亡。
虽然现代卫生条件大大降低了鼠疫的风险,但跳蚤仍然可能传播地方性斑疹伤寒、绦虫病、巴尔通体病、布鲁氏菌病和野兔热等疾病。
03
如何避免跳蚤侵扰?科学防制是关键!
1.个人防护
避免直接接触流浪猫,不要随意抚摸、逗弄流浪猫,跳蚤直接侵袭叮咬人类以获取血液,尤其是不要让流浪猫进入室内,否则可能将跳蚤带入室内环境。
△图源:小红书@阿篱。如需接触可带手套
△图源:小红书@阿篱。如需接触可带手套
在户外活动时,特别是在草丛、灌木丛等跳蚤易滋生的环境中,穿着长袖衣裤,裤脚、袖口扎紧,减少皮肤暴露。也可使用含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等成分的驱虫喷雾喷涂裸露皮肤,避免叮咬。
2.宠物防护
● 定期给宠物洗澡、修剪毛发,避免宠物接触流浪猫、狗等可能携带跳蚤的动物。
● 定期进行宠物体外驱虫,外出可使用防蚤项圈、防虫喷雾等产品。
△图源:小红书@羊羊羊
△图源:小红书@羊羊羊
● 定期消毒宠物窝,使之保持干燥、清洁。
3.保持家庭环境卫生
定期清扫室内外环境,清理宠物粪便,保持环境干燥整洁,尤其是地毯、床褥、沙发缝隙等跳蚤易藏匿的地方。
如发现跳蚤时,将衣物、床上用品拆洗,棉絮、床垫暴晒不少于5小时或采用开水清洗,并使用吸尘器清理地板、毛毯、墙角等,吸走成虫、卵和蛹。
△图源:小红书@小路自然驿站
△图源:小红书@小路自然驿站
有人居住环境可使用氯氟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无人或大型场所可由专业人员喷洒倍硫磷、甲基嘧啶磷等有机磷杀虫剂。杀虫剂可杀死跳蚤成虫和幼虫,但对卵和蛹可能效果不佳,需根据卵孵化时间多次施药。
4.及时就医
如果不慎被跳蚤叮咬,出现严重皮肤反应(如大面积红肿、水疱)或疑似感染症状(如发热、头痛)的,请及时就医。
跳蚤虽然令人讨厌,但只要我们科学认识、理性对待,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避免它们的侵扰。
撰文:胡盛钧(消毒病媒所)
制作:范颖
专业审核:段金花(消毒病媒所)
初审:龙遗芳
审核:邱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