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企业的“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与未来的“必答题”。作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双万”东莞正在掀起一场静默而深刻的车间“数字革命”。
目前,东坑镇已有28家中小企业签约并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其中17家通过验收,覆盖智能移动终端、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
在这场变革中,一批“破局者”率先突围。
迈思普电子通过自研设备与系统,构建起全流程数字生态,实现了95%的自动化率与70%的自研设备率,不仅突破传统制造瓶颈,更在双向逆变、数字能源领域保持技术领先。

迈思普电子通过自研设备与系统,构建起全流程数字生态。 受访者 供图
同裕电子则借助ERP、MES、QMS系统,实现从标准品向85%定制化业务的转型,并通过数据看板实现实时决策,推动管理模式从“滞后分析”走向“透明管控”。

同裕电子通过数据看板实现实时决策。 受访者 供图
而“攻坚者”鼎利电机,作为新锐企业,以数字化系统实现“弯道超车”。其引入的维拓数字化工厂系统,将问题发现机制从“人找问题”升级为“系统报问题”,3分钟内锁定异常工序,大幅提升良品率与运营效率。员工角色也从“手工记录者”转变为“系统监控者”,推动企业实现全链协同与精细管理。
企业转型的背后,是东坑镇构建的“全周期赋能体系”。通过政策补贴、平台对接、专家诊断与人才培训,东坑不仅破解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更打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东坑样板”。经济发展局局长谢月霞指出:“数字化转型的根本在于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政府推动的不只是技术升级,更是思维重构与能力再造。
从“制造”到“智造”,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东坑制造的基因。未来,东坑将继续深化数字化场景应用,推动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迈进,以数字之力焕发传统产业新活力,为东莞乃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南方+记者 韦基礼
通讯员 钟少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