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咽干燥咳少痰,试一试这碗润肺糖水

广东中医药 2025-10-24 08:00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肺属金,秋亦属金,因此秋气与肺相通应。

肺主气而司呼吸,肺主宣发肃降,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失于水分滋润,当干燥太过而侵犯人体之后就被称为燥邪。秋天的燥,与风、寒、暑、湿、火都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气候变化,是秋季的主气。

秋燥容易伤肺,导致肺受伤则会引起呼吸道、皮肤以及大肠等的病变。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耳熟能详的润肺良药——川贝母。

名贵中药川贝母

01

川贝母的来源及分布

川贝母,是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

贝母植株生于高山草地或湿润的灌木丛中,分布四川、西藏、云南、甘肃、青海等地,尤其在川藏青的交界的高海拔山脉生长居多。

因其生长环境苛刻,要求阳光充足、高寒地带的山坡,并且必须在夏、秋二季或积雪融化后采挖,因此价格昂贵。

川贝母商品主要分为松贝、青贝、炉贝三类,其中产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贝为川贝母中的最优品。

02

川贝母的功效

中医认为,川贝母性微寒,味苦、甘,归肺、心经,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散结消痈的功效。

◆清热润肺

川贝母苦寒质润,能清热润肺,对于燥热伤肺导致的干咳气喘,效果很好。

《本草备要》记载贝母:“治虚劳烦热,咳嗽上气,吐血咯血,肺痿肺郁,喉痹……”。川贝母能治疗肺阴虚导致的虚劳咳嗽,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肺燥咳嗽,常配知母、生地、玄参等清肺润燥,化痰止咳,如百合固金汤。

此外,因为喉咙也属于肺系,川贝母亦能利咽,治疗喉咙痛(喉痹)、白喉等症状。

◆止咳化痰

川贝母入肺经,适合治疗各种咳嗽,包括伤风伤寒后咳嗽、肺热痰热咳嗽、小儿气喘咳嗽、咽痛咯血、久咳、百日咳。

川贝母性甘寒,可以滋阴润肺,可治阴虚劳嗽,久咳有痰者,常配沙参、麦冬等以养阴润肺。

川贝母味苦,归心肺经,《日华子本草》称:“消痰,润心肺”,《本草别说》又称其“能散心胸郁结之气”,因此善于散心胸的气结以化痰,治痰热咳嗽,常配黄芩、知母、桑白皮等药以加强清热化痰功效。

还可运用理气化痰的特性治疗气滞心胸、食滞作呕等疾病,如可配伍厚朴、紫苏梗、枳壳。

◆散结消痈

《本草述》:“疗肿瘤疡,可以托里护心,收敛解毒”,因川贝母有以上两种功效,同时入心经血脉中,可解全身的痰热内结导致的疾病,如吐血咯血、肺痈、外科疮疡、乳痈。

治热毒壅结之疮疡如乳痈,常配蒲公英、天花粉、连翘等;治肺痈咯吐脓血,胸闷咳嗽,可与桔梗、紫菀等同用以清肺化痰消痈。

川贝母的使用注意事项

川贝母一般选择煎服,因川贝母价格昂贵,建议药用时另炖后兑入汤剂服用。用量为3~10g;或研粉后开水冲服,1次1~2g。

川贝母性微寒,脾胃虚寒以及寒痰、湿痰者慎服。

川贝母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川贝母食疗方

川贝炖雪梨糖水

【材料】

川贝母3g,雪梨1个,冰糖适量(1人份)。

【做法】

雪梨切开上部分,挖去里面果肉,形成一个容器;将川贝母、冰糖依次放入雪梨中,盖上雪梨切开部分,使外观呈现一个完整雪梨;大火蒸30min后食用。

【功效】

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适用于长期咳嗽少痰,咽喉干痛,形体消瘦,大便干结,皮肤干燥,舌淡红,少苔或无苔,舌质少津,脉细或细数者。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 黄穗平主任中医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