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几天的“烦恼”有点多。
在重新赢得总统宝座一年后,特朗普正面临着第二任期内的诸多考验: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时长破历史纪录,民主党在三场地方选举中获胜,加州通过了不利于共和党的选区划分提案。

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华社 发
专家分析指出,美国两党都在走向更极端的方向,中间派的空间正在被不断挤压。党争愈演愈烈,民主制度受到考验,而社会和民生则成为最大的牺牲品。
“停摆”时长破纪录
僵局背后分歧重重
当地时间11月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54票对44票的结果,再次未能通过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第14次“闯关”失败。美国联邦政府11月5日进入“停摆”的第36天,打破先前35天的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政府“停摆”。
民主、共和两党围绕临时拨款法案的主要争议在于医保福利开支。美国《平价医疗法案》医保的2026年度参保登记已于11月1日启动,但由于两党未能就相关政府补贴达成一致,保险公司公布的年度保费大幅上涨。民主党在临时拨款法案谈判中提出补贴延期等诉求,共和党则坚持削减政府支出。双方互不退让,使法案屡次受阻。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国会大厦。新华社 发
为何此次“停摆”僵局迟迟难以化解?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陈佳骏认为,一方面两党存在根本分歧,另一方面僵局还受制于两党内部的分裂。民主党左翼势力坚持推动普惠式福利政策,反对在医保补贴上妥协;共和党内,特朗普主张尽快重启政府,以免影响经济与选情,但党内高层则更倾向继续“硬碰硬”。
美国问题专家吕祥指出,两党互相仇恨的政治氛围也让双方几乎无妥协余地。“民主党方面虽然口头上说对谈判保持开放态度,但在关键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共和党又坚持必须先通过临时预算才能谈判,结果就是僵局难破。”
持续“停摆”的影响已渗入普通民众生活。据报道,美国联邦食品救济项目“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已于10月31日耗尽资金。该项目覆盖约4200万人,约占全美总人口的八分之一。与此同时,随着气温持续下降,美国多州发出警告,用于补贴低收入家庭取暖费用的福利项目资金恐将延迟发放。

11月5日清晨,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的深秋寒意中,无家可归者蜷缩在街边角落里。新华社 发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日前表示,根据联邦政府“停摆”持续时间的长短,预计今年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将下降一至两个百分点。英国广播公司估计,“停摆”每持续一周将给美国GDP造成约150亿美元的损失。
地方选举“一边倒”
经济议题成焦点
联邦政府“停摆”危机尚未解,美国地方政治却出现了新的“震荡”。
本周,美国多场被视为“美国2026年中期选举风向标”的州级和地方选举拉开了帷幕。
11月4日,34岁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佐赫兰·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成为纽约市史上首位穆斯林和印度裔以及最年轻的市长。自6月以大幅优势获得民主党提名以来,马姆达尼一直领跑选情,最终以50.3%的得票率击败前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纽约市选举委员会表示,本次市长选举有超200万纽约市民参与投票,投票率创下5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

11月4日,在美国纽约市的一个投票站内,选民等候投票。新华社 发
在竞选中,马姆达尼自称是特朗普“最坏的噩梦”,主张要解决普通民众生活成本高昂的问题,措施包括搭乘公交免费、提高最低时薪、冻结租金上涨、给富人加税等。生于纽约的特朗普曾多次公开表示不希望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为阻止马姆达尼“上位”,他甚至还威胁称,如果马姆达尼当选,“很可能”将向“心爱的家乡”仅提供“最低限度”的联邦资金。
陈佳骏指出,马姆达尼的胜选首先得益于纽约的进步主义基因和多元文化土壤。马姆达尼是出生于乌干达的印度裔移民,曾是说唱歌手,身份多元且富有活力,对年轻选民的吸引力很强。
“比起身份标签,更重要的是他对经济议题的关注。”陈佳骏指出,马姆达尼提出冻结租金、建经济适用房等民生议题,切中纽约基层民众痛点。出口民调显示,他在黑人、拉丁裔、工薪阶层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群体中获得高支持率。

11月4日,支持者在美国纽约一个投票站外展示马姆达尼的竞选海报。新华社 发
纽约市作为全美最大城市及全球金融中心,其市长选举受到广泛关注。吕祥认为,虽然马姆达尼当选并不反映两党实力在这一区域的消长,但明确地被视为民主党建制派遭受重大挫折的“风向标”,其震撼力不亚于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OC)于2018年在纽约州第14选区(含纽约市的一部分)创造的奇迹。“马姆达尼的胜选将对民主党的代际权力交接形成冲击,年轻一代正从传统建制派手中抢权。”
同一天,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州长选举也以民主党人的获胜告终。吕祥指出,虽然新泽西州属“传统蓝州”,但在当前民主党整体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这些胜利仍为党内注入信心。
不过,陈佳骏认为,纽约市的政治生态具有特殊性,选举结果未必能代表民主党的整体走势。他指出,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的新州长都是民主党内的温和派,说明民主党目前在路线和理念上仍未达成共识。2026年中期选举和2028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的政治光谱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眼前的地方选举胜利对明年中期选举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地方选举的结果也给政府重启带来了影响。陈佳骏指出,这几场胜利给了民主党一些信心,认为政府“停摆”激化了选民对经济问题的反弹情绪,从而帮助民主党获胜。因此,民主党现在可能更不愿轻易妥协,短期内政府“停摆”问题恐怕难以解决。
“划区之战”愈演愈烈
政治极化持续加剧
在民主党拿下三场地方选举的同一天,两党在“选区重划”上的角力也再度升级。
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一项允许该州重划国会选区、有利于民主党的公投提案。该项提案预计将为民主党争取多达五个国会席位,旨在抵消此前通过的有利于共和党的重划选区方案。
在美国,“选区划分”长期被视为政客谋求选举利益的重要手段。美国选举实行“赢家通吃”规则,总票数多的一方拿下该选区的所有选票。通过对选区的精确分割,可以帮助本党在选举中获得优势,赢得尽可能多的议席,甚至实现“以少胜多”的效果。这种做法被称为“杰利蝾螈”。

美国总统特朗普。新华社 发
选区划分通常每十年进行一次,各州会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结果重新划分选区。尽管下一次人口普查将于2030年进行,但特朗普上任后为巩固共和党在国会的优势,提前推动部分州进行选区重划。
今年7月中旬,特朗普敦促得克萨斯州共和党人通过国会选区重划,使共和党在明年中期选举中多得5个国会众议院席位。民主党随后采取“报复”措施,也在多个州进行选区重划。目前,全美已有十多个州卷入这场“划区之战”。
陈佳骏指出,“划区之战”削弱了选举的意义和必要性。大量“安全席位”的增加使得许多选举结果早在投票前就已注定,民主制度的韧性受到考验。
“这是全球政治中少有的景象,但也是美国政治中的‘正常操作’。”吕祥认为,总体来看,两党在“划区之战”中都有获利也有损失,整体维持基本平衡。他也指出,明年的众议院中期选举预计会十分胶着,一两个席位的差距都有可能决定多数党归属,因此划区的微小调整仍可能成为左右选举结果的关键因素。
“划区之战”的加剧也在推动美国政治向更极端的方向滑去。吕祥分析认为,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内部的民主社会主义和进步主义的势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强,聚焦贫富不均、反对政治寡头化等议题;而共和党则可能继续通过塑造国家危机、渲染外部威胁来动员选民。“中间派的空间正在被不断挤压,两党都在走向更极端的方向。”
采写:南方+记者 吴彬彬
策划:冯颖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