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期刊阵地,筑牢安全根基——加快推进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

南方杂志  2025-11-05 10:29

在新的发展时期,为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和文化基础,要全面发力,加快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筑牢安全根基

文|谢文亮(广东财经大学期刊中心编审)

    王景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情报中心主任、期刊中心主任,编审)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原则,“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科技期刊集群是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必由之路,是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的战略路径。“十四五”期间,我国在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方面取得瞩目成就,但总体上缺乏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集群,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存在明显劣势。在新的发展时期,为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和文化基础,要全面发力,加快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筑牢安全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发起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鼓励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率先在我国期刊、平台上发表和开发利用。”科技论文出版平台影响力是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科技工作者选择刊发平台的主要考虑因素。

由于单刊出版模式难以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力,世界各国都采取科技期刊集群化模式,重点培育领衔旗舰期刊,以群育刊,以刊带群,提升论文发表平台影响力,吸引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加入其刊群中。我国一些科技期刊也“借船出海”加入国外平台。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出版数据作为科技论文的关键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利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对出版数据实施垄断,给我国国家安全带来挑战。因此,加快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具有紧迫性。

安全挑战:科技论文国外首发隐患凸显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紧迫性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期刊集群方面走在前端,出版平台影响力大,成为我国科技工作者发表成果的首发选择,导致了科技论文数据所有权归国外数据库平台,给我国各领域带来安全挑战。

第一,文化安全挑战。由于出版平台优势,其形成的学术评价体系、出版数据库等都按照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机制实施,学术话语权被发达国家把持,导致国内高质量科技成果首发国外期刊,造成了优质资源外流,不利于自主学术体系的形成,对文化安全带来极大风险。第二,科技安全挑战。一些对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科技文献在国外存储,存在数据可靠性、依赖性等隐患,在进行相关科学研究时可能需要从国外出版商获取数据服务。在某些特定时期,受国际关系波动、科技冷战、地缘政治等影响,一些国家对科技文献和数据出口实施限制和技术封锁,获取数据资源难度增大。第三,信息安全挑战。在科技论文出版数据中,存在一些个人信息、研究现状、科研动态,以及商业机密,甚至涉及国家安全的信息,其国外首发将带来研究动态和研究数据被国外掌控的风险。第四,经济安全挑战。由于国外首发的科技论文原始数据都由国际出版平台控制,对我国推动出版数据资产化、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造成挑战,不利于转化为实体产品赋能数字经济。另外,由于出版数据外流,导致我国论文发表“两头在外”问题,一头是科技工作者交论文版面费在国外期刊上发表文章,另一头是科技工作者需要花钱从国外数据库购买才能阅读,即国外出版商从两头收取论文相关费用。

安全治理:加快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路径与思考

科技论文国外首发存在各种安全挑战,不利于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需进一步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加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步伐,吸引国内外科技成果发表在我国科技期刊上,增强我国在全球出版领域的影响力,提升学术话语权。

第一,形成以智能技术为驱动的科技期刊集群新生态。首先,构建以智能技术为驱动的科技期刊集群化生态,从认知上超越传统物理数量上的叠加集群模式,形成一个数据互通、流程协同、价值共生的“科技期刊智慧有机体”。其次,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智能技术对集群内各期刊的数据资源进行汇聚、清洗与关联,超越传统的、割裂的数据孤岛,形成科技期刊数据智能中台。最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集群内核心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再造,提升内容生产、审稿、传播及知识服务效率,打造智能化、可持续科技期刊新生态。

第二,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化,形成规模效应提升影响力。通过集群实现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并形成能与国际出版集团竞争的力量。期刊集群强调集体力量,重视“领头羊”作用,在版权交易中发挥集体谈判作用;实行“分散采编、统一经营”的管理方法,节约管理和交易成本;出版平台开发模块化,共享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市场化方式加快优质资源聚集,淘汰劣势资源,带动中间资源,借鉴和依靠优势资源提升自我,达到提升整体影响力的目的。

第三,加大出版平台等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本地化存储。科技期刊集群的关键共性技术是出版平台、知识服务平台,以及出版数据库。一方面,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建立起自主出版与知识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建设特色学科期刊数据库。2023年4月,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强调,要关联形成文化数据库,鼓励依托市场化机制开发文化大模型。因此,要重点建设特色学科期刊数据库,探索通过按学科分类建设高质量数据库,大力推动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本地化存储。

第四,“造船出海”争夺国际学术话语权,为“双回流”“引舟入港”铺路。通过科技期刊集群“三步走”战略,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第一步,造船“创一流”,即加快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强化自主数字出版平台、知识服务平台以及特色学科数据库建设,建立起功能强大的一体化出版服务平台,将我国科技期刊这艘船打造得更大更强。第二步,出海迎“双回流”。以“创一流”和“双回流”为核心目标,带动“借船出海”时期的科技期刊回归本土出版平台,促进高质量科技论文发表在祖国大地上,实现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本地化存储,赢回海外版权,解决我国学术论文发表“两头在外”等突出问题。第三步,在提升我国学术出版国际影响力的基础上,争夺国际学术出版话语权,吸引大量国外科技期刊入驻我国出版平台,实现“引舟入港”。

第五,重视出版数据确权,保障科技期刊集群各方权益。随着《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将数据要素提升到国家战略角度,出版数据已上升为战略性资源。通过挖掘出版数据,推动数字资源的产品化,释放数据价值,促进出版数据资产化。科技期刊出版过程中要对出版数据要素进行确权,才能避免出版资产化过程中出版数据权属模糊,这反过来更好地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首先,出版数据确权能使集群中各刊权属分明,避免出现侵权行为,有利于吸引不同主管主办单位期刊加入同一刊群。其次,出版数据确权能使集群中各刊在出版数据资产化中获得收益,实现共赢。最后,出版数据确权建立起良好的收益分配机制、权责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最大化保护各方利益,为“双回流”“引舟入港”保驾护航。

第六,加强刊群的国际传播,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首先,加大全媒体传播力度,发挥优质学术出版平台的资源载体功能,以强大的全媒体传播媒介作为支撑,辅以专门的国际化传播团队,力求取得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其次,通过形成不同领域的特色刊群,聚集当前该学科领域权威、影响力大的学术资源,吸引全球吸引力,打造具有世界学术影响力的特色领域出版平台。最后,通过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加强读者—作者—编辑—编委之间社交媒体交互等,多渠道增强刊群的显示度,提升刊群的行业知名度,树立学术品牌形象,强化刊群对全球高水平成果的虹吸效应和对特色学科的渗透影响,最终实现刊群国际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本文责编】蔡惠珍   林琳

【频道来源】南方+客户端理论频道


编辑 李育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