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想当消防员、医生、厨师……”稚嫩的梦想在东莞启智学校(集团)东莞市慧雅学校(下称“慧雅学校”)的职业体验课上被点亮。AI让一张张童真的面孔瞬间“长大”,孩子们看着屏幕里的“未来的自己”,眼里盛满星光。
教师使用AI技术开展职业体验课程。
教师使用AI技术开展职业体验课程。
这束光也在日常课堂里延伸。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慧雅学校以系统化、分层次的课程为骨架,将人工智能织入每一门学科,打造专业AI教师团队,通过教学融合放大每一次微小的进步,让特殊孩子的成长之路被照得更亮、更远。
构建“AI+学科融合”课程体系
学校针对特殊学生的成长需求,以项目式探索人工智能在学科教学与融合、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持续开展“AI+学科融合”教学项目,广泛应用前沿技术,将其与体育、康复、生活适应、艺术等学科结合,打破传统课堂限制。另一方面,探索数字化课程建设项目,率先在课程层面系统引入AI技术,开发智能绘本、跨学科融合课程等,通过整合生成数字化资源。
学校课题人工智能+促进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思路。
学校课题人工智能+促进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的研究思路。
在项目的框架下,学校专门构建了阶梯式AI课程框架,激发不同学段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智能绘本课程为例:低学段,通过AI设计《点点的叶子魔法》绘本,引导孩子进行目光、招手、模仿等互动,初步培养社交能力与注意力;中龄段,AI创设《情绪小怪兽》绘本,通过表情识别、场景选择引导学生识别、命名、表达并调节情绪;高年级,则在AI助手的陪伴下完成超市购物任务,在真实场景模拟中提升环境适应力。
实践发现,AI技术对提升特殊学生的学习效能有明显作用。例如,在学科教学方面,美术课《三原色的混合》借助AI生成的动态绘本《小熊的礼物》及分层任务设计,使学生对三原色的辨识准确率从59.3%跃升至81%,课堂平均注意力时长从7.3分钟延长至14.5分钟;在康复训练方面,开发针对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的AI智能绘本课程。通过3个月阶梯式训练,5名中重度孤独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力时长从8.2秒提升至32.5秒,情绪识别准确率从41%升至76%。
AI 智能绘本干预前后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对比。
AI 智能绘本干预前后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对比。
学校通过教材开发、硬件升级与校企协同,为课程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在教材开发方面,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用爱点亮星光——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合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以提升教育康复的针对性;在硬件支撑上,学校已实现万兆校园网络全覆盖,智慧一体机覆盖所有功能教室,并配备VR功能室。在此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共建AI实验室,引入先进的AI教学工具与资源,实现了区域资源的共享与应用。
学生正在上VR课。
学生正在上VR课。
科技赋能特殊教育提升
“AI如何融入特殊教育课堂?”7月2日,一场主题为《生成式AI赋能学科教学实践》的讲座在慧雅学校开讲。现场交流气氛热烈,观点的碰撞给教师们提供了更多智能化教学的思路。
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专题讲座、微讲堂、公开课展示.....目前,慧雅学校建立了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定期组织聚焦“AI+特殊教育”的主题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和优质网络资源,全面提升数字素养和AI教学能力。
学校教师进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经验分享。
学校教师进行人工智能赋能教学的经验分享。
学校还设立了明确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组织教师参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竞赛,激发个人提升的动力,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用、以赛提质”的效果;发挥名师引领作用,副校长刘太祥是广东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应用名师团的主持人。通过跨校调研,他的经验和资源也辐射带动了校内骨干教师团队的成长。
教师使用AI工具进行绘本制作的过程。
教师使用AI工具进行绘本制作的过程。
不懈的探索带来了质的提升。如今,AI技术已深度融入教师日常工作,实现教学效率与精准性的双提升。例如,通过实践形成了一套“豆包+即梦+剪映+其他”的协同工作“智能工具链”,使单课时备课时间从6.5小时压缩至2.2小时,效率提高66%。而在个性化教育支持方面,通过“一生一案”评价系统,AI自动整合学生数据并生成个性化教育计划(IEP),制定效率提升60%。
AI制作的《点点的叶子魔法》智能绘本。
AI制作的《点点的叶子魔法》智能绘本。
一直以来,学校秉持以“优势引领发展”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实行“掘星计划”,为每位特殊学生提供精准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借助AI分析个案评估数据,快速定位学生“突破点”,为特殊学生提供精准发展路径。而在教研协同方面,通过AI资源库助力教师持续优化教学策略,如根据课堂反馈动态调整分层任务等,切实实现提效减负与教学决策的优化。
与此同时,学校逐步构建人工智能赋能的特殊教育数字资源库,包含AI评估工具、VR/AR训练场景等,生成系统化的数字资源体系,形成“评估—训练—反馈”闭环系统,进一步助力“AI+特殊教育”。
探索打造智能化AI教育社区
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特殊学生个体差异大,现有的AI工具难以高效适配,同时硬件、师资成本高。慧雅学校通过多种举措逐步将挑战转化为创新契机,接下来将持续深化AI教育探索与实践。
首先,持续AI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以学生成长需求为中心的“双系统”教学框架。其次,全面提升学校运行效能。学校计划逐步构建一个覆盖全校的综合数字化系统。该系统将整合教学、教研、教师发展、考勤、后勤等所有核心业务领域,实现学校工作的全面数字化升级。
此外,加强AI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学校将致力于完善面向特殊教育的数字资源库建设,积极推动跨区域共享与应用,促进特殊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同时,深化AI技术在教育评价和管理中的应用。学校将利用AI技术优化学生评价体系,使其更加精准地量化学习行为和康复进展,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实现校园管理的智能化升级。最后,建立长效培养机制,为学校AI教育的长期深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慧雅学校规划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将特殊学生的教育康复目标转化为可量化、可交互的学习体验,为他们未来融入社会开辟一条更为科学的路径。依托新校区的建设契机,着力打造一个具有标杆意义的智能化AI教育社区。在这个社区中,引入如AI学习伙伴等创新应用,构建一个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高效运行与温暖体验并重的智能教育新生态。
撰文:冯文美
统筹:王慧 黄婷
学校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