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足球、没有理由!棉洋1:1双华现场人气爆棚 | 五华“县超”超精彩

作者 汪思婷 2025-08-30 20:17

相关>>一票一热爱,喊出口号助力家乡登顶“球王”荣耀|五华“县超”来了

“超级开心,我和小伙伴们都一起来了,以后我们踢球就有新球场了。”来自棉洋中心小学的学生刘嘉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8月30日下午,五华县棉洋中学第二校区内,仅用30天建成投用的新球场格外热闹,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五华县超棉洋璞茶峰队在此迎战双华元兴石业队,最终双方1比1战平。场上球员肆意挥洒汗水,全力角逐;场外球迷热情高涨,用呐喊诠释着“热爱不止于此”。

即使新球场看台尚未完善,但当地群众和球迷仍自发到场,在树荫下为家乡球队助威。“红色球衣的是棉洋队,那是我们的队伍,来,跟着妈妈一起喊:棉洋队,加油!”7岁的刘思睿和10岁的刘佳怡,在妈妈的带领下认真为球队鼓劲。

热爱足球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年过八旬的老者。80岁的李暖岳来自棉洋镇绿水村,听闻家乡队主场作战,特意赶来为棉洋队加油。“足球代表着年轻与活力,看着家乡球员在赛场拼搏,我自己也感觉浑身是劲,好像年轻了好几岁。”

村居还联合组建锣鼓队现场助战,在手持话筒的宋裕豪带领下,锣鼓声与加油声此起彼伏,响彻球场。“我特别喜欢足球,每场中超比赛都不会错过。得知‘县超’开赛,我立刻联系了阳光村等附近村落的伙伴,约定棉洋队主场比赛时,一定要来为家乡队呐喊助威!”宋裕豪说。

这份“热爱不止于此”,不仅体现在球迷身上,更融入球队每一位成员心中。“我们球队队员来自各行各业,只要对足球有兴趣,都能加入。有包子店老板、母婴店店主,也有教师、镇干部,还有帮扶队队员。”棉洋文旅教体服务中心主任张锦城介绍道。

包子店老板廖长安是十足的足球爱好者,他笑着说:“以前每个星期,我们棉洋的足球爱好者都会特意去足球小镇踢球。现在这个新球场,条件一点不比那边差,草坪弹性特别好,以后在家门口就能过足球瘾,想想就开心!”

中场休息时,五华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文化指导员”张中建现场挥毫,写下“传球王精神 展五超风采”,刚劲有力的字迹赢得全场阵阵掌声,为比赛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现场的横幅同样为赛事增添了不少“火药味”。“棉洋天柱山 离天三尺三 想要贏我们 还得练一练”“从小爬茶山 何惧小球场”“都是一些小喽啰 不如吃点桃驳果”……创意十足的横幅喊话,暗藏了当地地域特色。

棉洋镇地处莲花山西麓,属山地丘陵区,东有李望嶂、南有天柱山,作为农业大镇,它素有“茶乡”“花果之乡”的美誉。镇内有新光千亩单丛茶基地、黎洞竹坑杂果基地等,单丛茶、桃驳果是当地主要品牌经济作物,同时也是五华县重点烟区镇之一。此外,棉洋镇历史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清朝时期曾出过榜眼曾琼琲。

与之对阵的双华队,其家乡双华镇与揭西、丰顺毗邻,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苏区镇。这里曾是革命先驱古大存早年开展革命活动的重点根据地,留存着众多红色遗迹,苏区村禾田水还曾建立苏维埃政府,160名革命烈士在此为新中国成立献出宝贵生命。如今的双华镇,生态环境同样优异,森林覆盖率达79.58%,并在2023年获评“广东省森林小镇”。

从绿茵场上不分年龄、职业的热爱,到两地各自深厚的自然与人文底蕴,这场1比1的平局,早已超越比分本身。棉洋的茶香与双华的红韵,在足球的连接下交融;球迷的呐喊、球员的坚持,让“热爱”有了更具体的模样——它不只是赛场上的激情,更是藏在乡土里的活力,这份热爱,未完待续。

南方+记者 汪思婷

通讯员 周扬

编辑 叶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